第111章 00111
作品:《综武:签到五年后我摊牌了》 面对臣子支吾的回答,杨广面色愈沉,冷笑连连,对群臣冷言道:“朕尚健在!尔等胆敢不实,即刻赐死,速速道来,究竟何事?”
“宇文成都何在?宇文化及又在何处?”
话音未落,一群持刀侍卫瞬间涌入大殿,将殿内众人团团围住。
尽管杨广被架空,但他仍有亲卫可用。
此景之下,众人皆叹息。
“陛下!他们,宇文阀及五姓七望,皆已投靠大明,陛下,如今局势万分危急,我们……”
为首的臣子面色惨白,终吐实情。
毕竟,杨广的好日子已到尽头。
况且,面对持刀侍卫,心中难免畏惧。
唯有苦笑坦言。
“什么?怎会如此?朕的大隋,亡了?”
杨广初闻愕然,继而怒吼:“不可能!他怎敢!宋阀、五姓七望怎敢背叛!”
愤怒中夹杂着恐慌。
满朝文武沉默,气氛沉重。
早在瓦岗寨不断进犯,占据隋朝大半疆土之时,他们便已惊恐交加。
而得知大唐、佛门涉足隋朝,他们已无心愤怒,只剩恐惧。
更在得知大明武帝驾临,王仙芝一战斩杀三大陆地天人后,满朝文武唯有战栗。
如今又闻宋阀背叛,杨广更是暴怒。
五姓七望的背叛。
宋阀的背叛。
佛门的举动。
一连串消息令他窒息。
绝望!
对未来的绝望!
求生之路,似乎仅剩投降一途。
然而,身为帝王,哪有退路?
“你们,你们!”
杨广气得浑身发抖,怒斥宇文述:“一群混账,大明扰我大隋,你们宇文阀为何按兵不动?”
“为何还不行动?”
“你们,难道要……”
他正质问间,殿外忽传密集脚步声,众人纷纷望去,只见宇文伤率众而来。
他冷冷瞥了杨广一眼,嘲讽道:“你这废物,还有何颜面坐在这龙椅上?”
“你配得上吗?”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杨广愕然,旋即怒不可遏,手指宇文伤怒斥:“贼子!怎敢辱骂朕!来人,将这贼子……”
话未毕,宇文伤眼微眯,冷哼一声,猛然出手。
一条冰龙自其掌心腾跃而出,直扑杨广。
杨广猝不及防,瞬间凝固为冰雕,临终之态犹带怒容。
此景令满朝文武愕然,无人能料宇文伤竟有此胆!
宇文述亦一时愣怔。
旋即,一老臣挺身而出,怒指宇文伤:“贼子,竟敢弑君,胆大包天,不怕株连九族吗?”
语毕,满朝皆颤,众人纷纷与那老臣保持距离。
“真是愚昧!”
宇文伤冷睨老臣,再度施展玄冰劲,冰龙再现,老臣亦成冰雕。
此景之下,众人噤若寒蝉,无人再敢言语,更无人敢直视宇文伤,文臣武将皆在大殿中颤抖。
“哼!不过尔尔!”
宇文伤环视众人,摇头叹息,心中无趣。
这些人仍不明局势,岂不见风云变幻?
宇文伤不欲多言,转向宇文述,沉声道:“我宇文家已与杨广无关,今归顺大明,你速作安排,助大明攻瓦岗寨!”
“遵命!”
宇文述应允,心中却五味杂陈。
宇文阀已投诚,此非意外。
他望着杨广的冰雕,心中波澜起伏。
大隋末帝,竟如此轻易陨落。
大隋,已矣。
此乃大势所趋。
……
与此同时,静念禅宗,昔日天人庇护的佛门圣地,今却惨叫连连,鲜血遍染。
刀光剑影,生死无常。
大明门派一至,魔门作为大隋本土势力,即刻寻衅其宿敌——佛门。
邪王石之轩率魔门众人至此,奉朱后兆之命,搜寻邪帝舍利,同时欲灭佛门。
反抗者,斩!伴随着辱骂与一颗颗头颅落地。
魔门长老狂笑,对静念禅宗内任何生灵,皆无情杀戮。
数百年来,魔门受佛门压制,今日终得扬眉吐气,痛快淋漓。
候希白,即便身为1.9高的刺客,在杀戮之后亦觉难以置信。
他未料到魔门能如此轻松地摧毁佛门。
而这一切,皆源于那个人——大明皇帝朱后兆。
“邪帝舍利!”
唯有石之轩立于高处,眼神冷漠深邃。
他远眺着忙碌的魔门众人,内心却觉乏味。
他此行,只关心邪帝舍利的所在,以及协助陛下探寻战神殿与大隋的秘密。
其余,皆不重要。
因为自朱后兆对宋阀宣告灭佛之日起,佛门的命运便已注定。
今日,佛门必亡。
“一言之间,佛门千年气运尽毁。”
石之轩轻声低语,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自语道:“如今的陛下,愈发帝王风范了!”
朱后兆一语出,国可灭。
灭佛门,不过一言之事。
大明已稳。
朱后兆携王仙芝归来。
宇文阀弑君、大明宗门降临、宋阀之事,他皆不挂心。
自四大陆地天人陨落、袁天罡遁逃之时,大隋之局已定。
余下之事,不过收尾,手下人自会积极处理,有丹药之利驱使。
身为帝王,他不可沉溺琐事,需掌控全局,洞悉天下局势,为大明作出最有利的决策。
他之前于宋阀稍作停留,只为加速大隋覆灭。
而今,一切尘埃落定,大隋之事已毕。
他的目光,自然转向天下大局。
大明皇宫御书房,朱后兆甫一回宫,人猫与曹长卿即至。
二人开始向朱后兆汇报近期工作与天下局势。
“陛下,大元安定后,各部族已献上大批牛羊,我们的人已带回,加之蒙元历代积累的财富,再算上大隋的粮草进贡,大明如今后勤无忧。”
曹长卿呈上名单,详述大元近况。
这些都是他们这些日子的成果,凭借强大实力,一切顺利推进。
大明对大元境内部族采取分化策略,不直接干涉,仅收取赋税,大量财物已入大明囊中。
如今,大明国库之充盈,前所未有,令人震惊。
此外,大隋为大明输送了丰饶的粮食,确保了朝廷与军队的粮草无忧。
粮食充足,人心自安。
大明的整体国力正迅猛增强。
“嗯,此事办得尚可。”
朱后兆轻轻颔首,心中颇为满意。
然而,这一切皆在情理之中,并无多少惊奇之处。
所有事态皆符合朱后兆的预判。
而他匆匆归来,主要是因大秦、大唐、大汉这三大皇朝令他心生戒备。
与大元、隋朝、大宋等虚弱之国不同,这三大皇朝底蕴深厚,不可小觑。
大唐之盛,世人皆知。
李二正值鼎盛,加之不良人袁天罡的势力亦不可轻视。
大汉底蕴同样深厚,暗藏风云,强汉之名名副其实。
大秦更不必言,若非始皇病重,其国力之强,足以成为大明劲敌,威胁极大,乃首要除之目标。
见朱后兆神态自若,**续道:“陛下,大唐李二与大汉已结盟,双方在边境集结兵力,似有对大明动手或示威之意。”
“同时,大秦亦在大明边境调集大批兵马,正与我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此番大秦出动七十万大军,由王翦、蒙恬等人率领,更有樗里子坐镇,声势浩荡。
虽调动需时,但其气势汹汹,似有吞并大明之心!”
“陛下,臣以为此乃大明当前之最大危机。”
大明虽有五位陆地天人,但陈芝豹因**蒙元局势动荡无法脱身,需镇守**以防内乱。
目前,大秦一侧仅叶白夔与老天师在侧。
实力相较,大明并无明显优势。
究其原因,大明扩张过快,即便朱后兆屡获抽奖良机,亦难以满足扩张所需。
疆域辽阔,诸多领地尚未完全收复,尚需时日以稳固,非短期所能达成。
此情此景,致使大明兵力渐显不足。
若非朱后兆持续签到,恐怕能调用的天人更将稀缺。
此点,朱后兆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