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文钟六响
作品:《异界修仙:我的直播间能打赏核弹》 一炷香燃尽之前。
有些人开始提笔书写,有些人则垂头丧气地将宣纸揉成一团。
限定类的题目并不容易写,而且时间有限。
江流年就不在此列中了,下笔书写极快。
李怀安瞪着桃花眼,瞟了一眼小书生,又瞟了一眼对面的安庆绪,高挺的鼻子轻轻翕动。
旁边蓦然有一道稀如薄雾的才气显化。
“有出县的佳作出现了!”
众人正要投去注目礼,却见安庆绪那边也有二尺才气显化而出,若潺潺溪流涌动。
“达府!大燕太子竟作出了达府的佳作!”
“第一题便能出如此佳作,此次诗会当真精彩至极。”
“没想到大燕太子也有些诗才。”
安庆绪听到周围传来的恭维声,不由昂首挺胸,嘴角噙着笑意,之前受的窝囊气一扫而空。
可下一秒,他又笑不出来了。
当当当!
三道悦耳的钟鸣声忽的响彻天际。
江流年刚写完最后一个字,身前便有三尺才气显化而出,似江河奔涌,滔滔不绝。
“文钟三响!江郎君竟作出了鸣州的佳作!!!”
众人神色震动,目光皆聚焦到江流年身上,已等不及想欣赏佳作。
安庆绪瞬间脸黑如锅底,回头冷冷扫了身后几人一眼,怒极拂袖,“没用的废物!”
典型的吃了饭骂厨子做的不好。
【暴躁老哥:看给孩子气的,你找的啥帮手啊,看看我方!诗仙、诗圣、诗鬼、诗魔、诗豪、诗狂...说句不客气的,还不如我们这的几岁孩子呢】
【再次获得减刑的杀猪佬:铁子没毛病,我大字不识几个,还能背几首诗词呢】
“江郎君!”
庞博士一溜小跑来到江流年面前,激动而又郑重地捧起新出炉的墨宝。
他这一看,便入了神。
“哎哎,庞博士,您别只顾着自己个儿欣赏啊,倒是让吾等一观佳作呀!”有人大声提醒。
“念念念!江郎君这诗写的极好啊!我来念与诸位听。”
庞博士清了清嗓子,朗诵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好!此诗气象雄浑,堪称鸣州级咏史杰作,可作范例!”大儒笑着夸赞。
“妙!妙极!”
诗会嘛,自然是作诗最引人关注期待。
君子六艺比试,更像是为了展示基本功。
如果有幸能引得一些大人青睐,可为门下客或学生,少走不少弯路。
随着众人热烈讨论,诗会正式进入高潮时段。
庞博士又取来其他有才气显化的作品,一一念诵。
比起李白大佬所作的诗,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人家是真才实学,江流年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罢了。
他没有任何意外率先拿下五点积分,安庆绪拿了两点积分。
“第二题为边塞军旅题,以凉州词为体,写一首七绝,表现戍边将士的豪情与悲壮,限时一炷香。”
随着题目公布,才子们继续苦思冥想。
江流年无聊地抠着桌子。
“小书生,你又写好了?”李怀安好奇道。
江流年指了指脑壳,“都在这里呢。”
“江郎君才华横溢,已是稳赢的局面。”上官兰夸赞道。
沈红菱温柔一笑,“若阿爹知晓江兄兵不血刃便为大夏平添三十座城池,不知会作何感想。”
江流年扯了扯嘴角,“就是不知道这城池好不好拿,安禄山狼子野心,岂会甘心将三十座城池拱手让人?”
李怀安娇声道:“到时候让父皇去要好了,看看草原雄鹰是否能躲得过父皇的强弓利箭。”
江流年闻言,认同地点了点头。
在蓝星历史中,太宗皇帝跟安禄山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而在这里,倒是能瞧上一瞧。
估计李承能把安禄山吊起来打,麾下更是强者如云。
安禄山这厮,怕是要遭老罪了。
因为是七绝,江流年等到香快燃尽时才动笔书写。
他刚动笔,耳边便传来三声钟鸣。
“可恶!大燕竟也出了鸣州的作品!”李怀安咬牙道。
沈红菱眉头微蹙,“你安静点,别吵到江兄。”
说罢她朝对面看了一眼。
安庆绪身前有三尺才气显化而出,跟刚才出现在江流年面前的场景一样,只是换了人而已。
大燕此次绝对是有备而来,但遇上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江流年。
“当当当——!”
三声钟鸣刚落,又有一连串的钟鸣声响起。
“镇国!文钟六响是镇国级的佳作!”庞博士幸福地快要晕厥过去了。
众人下意识地看向江流年。
只见江流年身前才气显化四尺,若长虹贯日,瑰丽无穷。
“唳!”
无数鸟儿突的汇聚而来,在众人头顶盘旋,欢快啼鸣声响彻夜空。
“镇国佳作!百鸟来鸣!”
嗖!
庞博士一个箭步冲到江流年面前,目光灼灼,胸膛剧烈起伏。
很难想象他一个孱弱的文官,竟有这种速度,让武夫情何以堪?
江流年后撤一步,双臂交叉于身前,神色警惕。
你不要过来啊!
他做这般动作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庞博士此时真的很像一个痴汉。
庞博士没察觉到江流年的异常,迫不及待地念出镇国佳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嗬嗬嗬...”
庞博士念完之后,面色潮红地滑倒在桌前。
那名二品大儒神色莫名地点评,“此诗豪迈悲凉,千古传诵,堪称镇国级边塞诗。”
他的文心出现了一丝松动,开始怀疑自己所学,怀疑自己坚持的信念是否是正确的。
他的公正,对那些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将士来说,真的公平吗?
他能安心待在春秋书院闷头做学问,靠的不就是戍边将士的功劳么?
“葡萄美酒夜光杯...”
众人恍惚间看到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那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像是在催促豪爽开朗的将士们举杯痛饮。
将士们尽情酣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诗的三、四句,虽说体现出一个“悲”字,但绝不是什么悲伤之情。
更像是歌颂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将士们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要知道,它所描述的是盛唐!
要悲的也是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