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科举作弊
作品:《满级公主回宫,我和纨绔世子杀疯了》 三司会审在沈南安那份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的密折推动下,迅速定案。
礼部尚书陈延年,工部尚书下狱论死,家产抄没,刘阁老虽因年迈暂保性命,但夺爵罢官,子孙永不录用,其家族势力顷刻崩塌,林宴箐作为贪渎集团核心,罪证确凿,被判斩立决,家眷流放三千里。
其余涉案官员,商人,监生等数十人,或斩或流或革职,一时间朝野震动,京中朱门日夜悬心。
皇后因主动检举有功,不仅毫发无损,反而博得个深明大义的名声。
她冷眼看着曾经的盟友人头落地,心中毫无波澜,甚至盘算着如何借机安插自己新培植的势力,填补空出来的肥缺。
科举,正是最好的跳板。
随着林党核心的覆灭,贡院被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考官也临时更换了大半,由皇帝钦点了一批素有声望的清流和老成持重的官员担任,沈南安作为提学御史,坐镇督察院,总览全局,负责最终的巡场和阅卷监督。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回到了正轨。
贡院,承启四年秋闱,正式开考。
龙门缓缓开启,经过严格搜检的举子们鱼贯而入,脸上带着或紧张,或兴奋,或凝重的神情。
苏砚深吸一口气,踏入属于自己的号舍。
狭小的空间里只有一桌一凳,笔墨纸砚皆由官中统一发放。
号舍外,巡场的御史和衙役们神色肃穆,来回巡视,气氛压抑。
经历了之前的滔天大案,所有人都知道,这场考试容不得半点差池。
第三天,策论考试。
日头西斜,考试已近尾声。
大部分举子都在奋笔疾书,做最后的收束。
突然,东区丙字排传来一阵骚动。
“干什么?!放开我!我没作弊!”一个尖利的声音划破考场的寂静。
只见两名巡场衙役死死按住一个身材瘦小的举子。
那举子面红耳赤,拼命挣扎,一只手臂被反剪在背后,另一只手紧紧攥着拳头,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何事喧哗?!”负责东区的巡场御史王大人立刻带人赶了过去,脸色铁青。
他接过衙役从该举子紧攥的拳头里硬抠出来的东西,竟是一张被卷成小指粗细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搜身!”王御史厉声下令。
衙役立刻对该举子进行更彻底的搜查。
很快,在他的发髻里,腰带夹层,甚至鞋底,又搜出了几张类似的纸条。
上面是预先写好的经义名句,策论要点,甚至有几道预测的策问题目。
“人赃并获!带走!”王御史怒不可遏,考场舞弊,尤其是经历了之前的惊天大案后还敢顶风作案,简直是藐视王法!
那被抓住的举子姓孙,名文斌,来自燕南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
他被拖走时,面如死灰,口中兀自喊着:“冤枉!是有人塞给我的!是陷害!”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坐镇督察院的沈南安耳中。
“夹带小抄?”沈南安眉头微蹙。
在经历了墨香斋泄题,飞剑灭口之后,这种低级舞弊手段显得格外突兀,甚至……愚蠢。
尤其是在搜身如此严格的情况下,还能夹带这么多纸条进来?
“查。”沈南安只丢下一个字。
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举子胆大包天那么简单。
审讯在贡院旁的临时拘押所进行。
孙文斌起初咬死是被人陷害,但面对搜出的物证和几名衙役的指证,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他涕泪横流地交代:纸条是他自己准备的,但夹带进来的方法……是花了重金,买通了一个负责分发考篮的杂役,那杂役在分发考篮时,趁乱将预先藏好的纸条塞进了他的考篮夹层里。
“那杂役现在何处?”王御史追问。
“不……不知道!考完第一场后,他……他就再没出现过!银子也是考前一天才交给他的!”孙文斌绝望地喊道。
线索似乎断了。
一个临时雇佣,身份不明的杂役,如同人间蒸发。
沈南安却没有放弃。
她亲自调阅了所有临时雇佣杂役的名册和担保记录。
名册登记混乱,担保人也多是市井小民,难以追查。
但她注意到一个细节,负责分发丙字排考篮的临时杂役,登记名叫‘张阿四’,担保人是西城一个开小茶馆的老板。
裴寂带人找到了那间茶馆。
老板一脸茫然:“张阿四?不认识啊!我这茶馆小本经营,从不给人做担保!官爷您看,我这印信都好几年没动过了!”他拿出布满灰尘的印章,上面的印泥早已干涸板结,显然近期绝无使用痕迹。
“名册上的担保印信是伪造的。”裴寂向沈南安回报。
沈南安眼中寒光一闪。
伪造文书,冒名顶替,只为塞几张纸条?
这成本未免太高。
目标绝不仅仅是帮一个举子作弊,这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或者……一个挑衅?一个警告?甚至,是为了掩盖考场里别的、更隐蔽的动作?
她立刻下令:“复查所有考篮,尤其是丙字排及相邻区域,重点检查有无异常夹层、暗格或特殊标记。同时彻查所有考务环节,看是否存在其他被利用的漏洞。提审孙文斌,深挖他接触过哪些人,是谁怂恿他、给他‘门路’的?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或暗示?另外,密查纸条内容,除了经义策论之外,还要留意纸条本身、墨迹、纸张有无特殊之处,是否传递了其他信息?”
纸条的复查带来了关键发现。
刑部的老文书在反复比对和特殊药水处理后,在一张纸条的背面边缘,发现了几行,近乎透明的特殊墨水书写的,完全不同于正面内容的字迹。
“像是前朝‘隐鳞卫’用的……”老文书不敢确定。
沈南安的心猛地一沉。
隐鳞卫?那是前朝覆灭后便销声匿迹的皇室秘谍组织,他们怎么会出现在科举考场的小抄上?
与此同时,孙文斌在反复逼问和心理攻势下,终于彻底崩溃,吐露了一个名字:考前几日,他曾在一个诗会上,遇到过一个自称‘周先生’的人。此人言谈间对朝局颇有‘见解’,暗示他此次春闱风向有变,并不经意地提点他,若想万无一失,可以找贡院门路,还给了他一个模糊的联络地点。
孙文斌鬼迷心窍,才铤而走险。
“周先生?”沈南安看着画师根据孙文斌描述绘制的画像,眼神锐利。
此人面容普通,气质儒雅,毫无特征,显然是易容高手。
事情的性质陡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