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皮影戏
作品:《穿越古代,娃娃亲找上门!》 “到了!”
郑公良精神一振,这是他和唐飞约定的记号,当看到这个团的时候,就说明前面便是布置机关的地方。
一双眼睛四下张望,很快他便发现远处的密林中,隐隐绰绰有十几个影子。
“铁手!”
郑公良努了努嘴,铁手魏目光看去,脸上也露出一抹笑意。
“叽咕——叽咕——”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鸟叫。
若是一般人,肯定分辨不出这鸟叫的含义,但是郑公良和铁手魏能轻易分辨,这是唐飞在学鸟叫,意思是告诉二人,一切准备妥当!
二人对视一眼,随后铁手魏扯着嗓子大吼一声,同时伸手指向远处。
“是赵麻子!别让他跑了!”
拉网搜索的守备军和乡勇们立刻看向铁手魏,然后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远处的林中,赫然有十几道黑影。
虽然是白天,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再加上蒿草遮藏,根本看不清面孔,但从身影的高大魁梧能看出绝非普通山民。
“迎敌!迎敌!”
县尉最先反应过来,紧张的从腰间抽出长刀,呼喊着组织守备军列阵。
这些守备军虽然不如青云州的军人素养高,可是经常操练,比那些乡勇们要强上百倍。
就在乡勇们慌乱的时候,守备军已经各自组成小队,呈扇面向山坡上的十几道人影包抄过去。
“嗖嗖嗖!嗖嗖嗖!”
突然,一阵破空的尖啸响起,箭雨从山坡上激射而下。
走在前面的刀盾兵立刻举起手里的盾牌,箭头噼里啪啦砸在盾牌上,如雨点的声音响起。
由于双方距离太远,箭矢射到最后已是强弩之末,根本伤不得盾牌分毫。
片刻后,箭雨 停止,刀盾兵护着后面的人继续向山坡上前进。
“嗖嗖嗖!嗖嗖嗖!”
又是一阵箭雨,刀盾兵前进的速度立刻停止,等箭雨过去,又继续逼近。
“他们没箭了,大家冲啊!谁杀了赵麻子,重重有赏!”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县尉见山坡上的影子果然举起了手中的刀,立刻下达快速进攻的命令。
一千守备军在前,两千乡勇在后,蜂拥一般冲向那十几道黑影。
守备军追击了一百米,那十几道黑影也后撤了一百米。
守备军又追了两百米,而十几道黑影也撤退了两百米。
双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逃跑,也不迎战。
“他娘的!”
县尉一阵恼火。
“这帮狗东西,怎么跟老鼠似的!”
身边一名扈从道:“县尉大人,我看那赵麻子是怕了您的威名,所以不敢迎战,做起了缩头乌龟!”
县尉哈哈一笑,这马屁拍的他很是受用。
传言那赵麻子心狠手辣,而且狡诈善用计谋,当初州牧大人派遣三千铁甲军围剿,非但没抓住赵麻子,还在他手下吃了大亏。
今日一看,也不过如此,我看那州牧也是草包一个,小小山匪都摆不平!
县尉信心爆棚,此刻哪有刚见黑影时的紧张。
就见他挥舞手中长刀,大喊道:“传令下去,左右从两侧快速包抄,莫要让贼人跑了!抓到匪徒者,赏银百两!”
沧澜县的守备军,每月不过一两多银子的俸禄,但是这个钱还无法准时下发,即便到了手,还得拿出一部分孝敬那帮官老爷。
这一百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就算 拿出一半孝敬官老爷,还有五十两到手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帮守备军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往山上冲,眼看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
“放箭!放箭!”
当距离拉近到五十步,县尉立刻下达命令。
弓箭手取下背上的长弓,抽出箭矢搭在弓弦上。
弓如满月,箭头上斜五十度。
“放!”
一声令下,箭矢划破空气的尖啸声响成一片。
“噗噗噗——”
刺破皮囊的声音接连响起。
“射中了!射中了!”
守备军一阵欢呼,前面的刀盾兵发疯似的向山上冲。
后面的弓弩手也不甘示弱,收起长弓抽出腰刀紧跟其后。
地上血迹斑斑,守备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最后汇聚在悬崖边上。
“赵麻子呢?老子要亲手砍下他的脑袋!”
片刻后,县尉气喘吁吁的跑了上来,当看到面前的悬崖不由得一怔。
“赵麻子呢?”
县尉喊道。
一名守备军抱拳回禀:“大人,赵麻子一众匪徒,应该跳崖了!”
“跳崖?”
县尉皱起眉头,没有尸体怎么回去交差?谁会相信他们剿灭了匪患?
“来人,给我下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守备军们一怔,扭头看了眼深不见底的悬崖,不由得吞了口唾沫。
“大人,这……这悬崖太深了,咱们也没带绳索,恐怕……”
县尉面色一沉,但是也没继续让兵士们下悬崖。
这么深的悬崖,搞不好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马喽的的命,也是命啊!
“大人!”
扈从拱手上前:“咱们找不到尸体没关系,不是还有郑捕头作证嘛!”
县尉这才反应过来。
对呀!人家可是青云州派来的,有他作证,县令大人不得不信!
“郑捕头!郑捕头?”
县尉立刻四下寻找,可是哪里还有郑公良和铁手魏的身影。
此刻的郑公良和铁手魏已经下了山。
“大哥!”
密林中窜出一道人影,正是许久未露面的唐飞。
“你小子,一手皮影戏耍的真不赖,把那帮人耍的 团团转!”
郑公良拍了拍唐飞,大加赞赏。
唐飞哈哈一笑:“这帮蠢蛋,真人和皮影都分不出,活该被耍!”
刚才那十几道黑影并不是真人,而是唐飞按照真人一比一,用驴皮做的假人,再布置上丝线牵引,只要拉开距离,一般人哪能分辨出真假。
“咱们快走吧,小辈和巧音此刻应该在望风口等我们呢!”
山脚下的林子里拴着几匹马,那是县尉和几名军官的坐骑。
三人各自挑选了一匹马,骑上直奔望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