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沁园春-雪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李世民手持千里镜,心中豪情万丈。
他放声大笑,声震四野。
“好!好一个许元!好一个神兵利器!”
他大手一挥,意气风发。
“传朕旨意!”
“今日所有猎物,尽数烹了!朕要在此地,大宴群臣,不醉不归!”
“喏!”
内侍们高声应和,立刻传令下去。
整个营地顿时忙碌起来,炊烟袅袅,肉香四溢。
李世民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又看了看远处夕阳下巍峨的雪山,胸中豪气更盛。
他转身对众臣说道:“这酒肉尚需时候,诸位爱卿,可愿随朕一同登上那座山峰,一览我大唐的北国风光?”
“臣等愿随陛下!”
群臣轰然应诺。
于是,意气风发的李二,便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下,迎着寒风,向着山巅行去。
李世民龙行虎步,行于最前,胸中豪情激荡,连呼吸间喷出的白气,都带着一股君临天下的霸道。
许元与一众文武跟在身后,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山林间,显得格外清晰。
山路虽有些湿滑,但在场的无一不是身强体健之辈,或是久经沙场的武将,或是养尊处优的文臣,自有内侍搀扶,倒也不算艰难。
行至半山腰,那持续了一日的风雪,竟是奇迹般地停了。
厚重的云层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撕开一道口子,万丈金光穿云而出,如利剑般洒向人间。
众人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
待到他们终于登上山巅之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只见西方的天际,一轮巨大的落日正悬于群山之间,将半边天空染成了瑰丽的橘红与金紫。
残阳如血,晚霞似火。
光芒铺洒在无垠的雪原之上,为这银装素裹的北国山河,镀上了一层神圣而温暖的金辉。
群山巍峨,莽原苍茫。
江山如此多娇。
“好!”
李世民负手而立,迎着山巅的猎猎寒风,龙袍被吹得翻飞作响。
他望着这壮丽的河山,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豪迈油然而生。
“如此江山,真乃天赐我大唐!”
“陛下圣明,方有如此盛世!”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立刻跟上,由衷赞叹。
李世民畅快地大笑起来,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定格在了许元的身上。
眼前的许元,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平静地注视着远方的落日,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仿佛也映着这万里江山。
李世民心中一动。
他忽然想起了之前尉迟敬德的禀告,说这许元,不仅格物之学独步天下,其文采更是惊才绝艳。
不仅在云舒坊以诗词棋术等获得了洛夕姑娘的认可,更在重阳佳节,于卢照邻府中,他以一首《重阳思亲》,技压全场,再次让张亮的儿子张顗,输得颜面无存。
今日此情此景,若无诗词助兴,岂不可惜?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许元。”
许元闻声,从壮丽的景色中回过神来,转身躬身行礼。
“臣在。”
李世民指着眼前的万里河山,朗声笑道:“如此美景,诸位爱卿可有佳句?”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虽有不少文采斐然之辈,但面对如此壮阔雄浑的景象,一时之间,竟无人敢轻易开口。
寻常的辞藻,配不上这天地之大美。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到许元身上,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
“朕听闻,你在重阳诗会上,曾令满座皆惊。今日,此情此景,可能为朕,为我大唐的这片江山,赋词一首?”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许元身上。
有好奇,有期待,也有几分看好戏的审视。
特别是尉迟恭等一众武将,刚刚在狩猎上输了阵仗,此刻都想看看这个让他们颜面扫地的文弱书生,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许元心中一阵无语。
这李二,兴致来得也太突然了。
这跟后世公司年会上,老板突然点名让你表演个节目的感觉,何其相似。
不过,他抬起头,再次望向眼前的景色。
眼前之景,让他心中也生出几分豪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一个无比熟悉的旋律,一首刻在灵魂深处的词,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
有了。
许元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忐忑,对着李世民再次深深一揖。
“陛下有命,臣,遵旨。”
他清了清嗓子,整个山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声呼啸。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的下文。
许元的声音响起,清朗而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厚重与沧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仅仅开篇十二个字,便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在所有人面前轰然展开。
李世民的眼神瞬间一凝。
好大的气魄!
只听许元继续念道: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惊艳。
这几句,将静态的雪景写活了!
山脉如舞动的银蛇,高原似奔跑的白象,静中带动,气势磅礴,简直是神来之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许元的声音微微一顿,仿佛在回味这景色的娇媚。
众人也随之将目光投向那被晚霞染红的雪山,一时间竟都痴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句出,气氛陡然一变。
如果说上阕写的是景,那这一句,便是由景入情,转入了对历史的咏叹。
李世民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不知什么原因,他好像能预感到,接下来的,才是这首词的精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魏武昭烈,稍逊风骚。”
许元的声音陡然高亢起来。
群臣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秦皇汉武,何等雄主?魏武帝曹操,汉昭烈帝刘备,又是何等枭雄?
到了他口中,竟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狂!
太狂了!
然而,这股狂气,却偏偏与眼前的天地雄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非但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更添几分睥睨天下的豪情!
就在这时,许元目光如炬,扫过众人震惊的脸庞,继续开口。
“一代天骄,拓跋太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他没有用伟人原著里的成吉思汗,而是换成了曾经统一北方,让南朝闻风丧胆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于唐人而言,这个名字更具威慑与实感。
而且,现在是大唐,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什么的,他是用不了的。
尉迟恭等武将,虽然不懂平仄韵律,但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是懂的。
听到许元如此评价这些古代帝王,他们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竟比打了胜仗还要快意!
词至此处,已是巅峰。
然而,许元的气势却再次攀升,他向前一步,面对李世民,声音如洪钟大吕,响彻山巅。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