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世民捞老了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听到李世民的话,王德躬下身子,用一种平稳无波的语调,开始汇报昨夜从各处汇总而来的信息。


    “启禀陛下,昨日晋阳公主殿下于星罗庄参加重阳雅集,许元与她同行。”


    李世民“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席间,郧国公之子张颛,再度与许元设赌,赌注为一万两。”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


    张德逊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他又知道了。


    “第一赌,以‘重阳’为题作诗。张颛先作,后许元以一首‘重阳思亲’,满座皆惊,张颛完败。”


    王德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只是在陈述事实。


    随后,他又递上一本折子,上面写着的,正是许元在昨日集会上写的诗。


    李世民批阅奏折的动作停了下来,接过折子打开看了看,顿时眼前一亮。


    “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低声咀嚼着这句诗,眼中渐渐露出讶异与欣赏之色。


    好诗!


    简单平白,却道尽了异乡游子的心声。此句一出,必为千古绝唱。


    许元这小子,诗才竟高到了如此地步?


    王德仿佛没有看到皇帝的反应,继续道:“第二赌,张颛请来化生寺慧基禅师,与许元论道,辩‘渐悟与顿悟’之别。”


    “结果,许元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一偈,令慧基禅师心悦诚服,当场认输。”


    “啪嗒。”


    李世民手中的朱笔,掉落在了御案之上。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你说什么?”


    “他……赢了慧基?”


    慧基禅师乃是玄奘高徒,佛法精深,在长安城中享誉盛名,连他自己都曾听过几次慧基讲法,深感其佛学之渊博。


    许元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大理寺丞,竟然在佛法上,辩赢了慧基禅师?


    而且还作出了“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这等蕴含无上禅理的偈子?


    这……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动容的神色。


    他一直以为,许元只是个断案能力出众,有些小聪明的酷吏。


    可现在看来,自己,乃至满朝文武,都远远小看了这个年轻人。


    此子,胸中沟壑,怕是深不见底啊!


    良久,李世民才缓缓吐出一口气,重新捡起朱笔,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看来,这小子,还真是一条潜龙啊。”


    他沉吟片刻,话锋一转,声音也冷了三分。


    “对了,高阳那边,如何了?”


    王德立刻回答道:


    “回陛下,高阳公主自被幽禁之后,日日哭闹,请求面见陛下,言辞之间,多提及……提及她生母在世时,陛下是如何疼爱于她,说她生母身份低微,去得又早,自己甚是可怜……”


    “哼!”


    李世民听到这话,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眼中闪过一丝怒其不争的寒意。


    “她还知道她生母身份低微,去得早?”


    皇帝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威压,让整个甘露殿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


    “朕正因念及其母,才对她百般宠爱,视若掌珠,远超其他公主。可朕的这份宠爱,换来的不是她的知书达理,反倒是恃宠而骄,目无法纪,连房相的颜面都敢随意折辱!”


    “如今犯下大错,不知悔改,反倒拿她那可怜的母亲来博取朕的同情?”


    “简直混账!”


    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重重地拍在桌上,胸口起伏不定。


    王德立刻跪伏在地,大气都不敢出。


    “传朕的旨意!”


    李世民的声音冷若冰霜。


    “继续给朕关着!什么时候她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


    “奴婢遵旨。”


    李世民发泄完怒火,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似乎有些疲惫。


    过了一会儿,他又睁开眼问道:“给房府的赏赐,都送到了么?”


    “回陛下,昨日已尽数送达。房相公亲自接收,让奴婢代为转达,谢陛下隆恩。”


    “嗯。”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缓和。


    “这也不枉朕,对他房家的一点补偿了。”


    他叹了口气,正准备拿起另一本奏折继续批阅,却忽然感觉鼻子一痒。


    “阿嚏!”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大殿的宁静。


    王德脸色一变,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快步走到一旁取来一件厚实的貂裘大氅。


    “陛下,天凉了,您可得注意龙体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满脸关切地要将大氅为李世民披上。


    “陛下,要不您先休息会儿?切莫着了风寒。”


    李世民摆了摆手,将王德递过来的貂裘推开。


    “朕还没那么娇贵。”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但那一声喷嚏带来的鼻腔酸涩感,却在提醒着他一些不愿承认的事实。


    自己的身体……


    他心中自嘲一笑。


    自玄武门喋血,登临大宝以来,二十年间,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自问不输秦皇汉武。


    可岁月,终究是最公平的敌人。


    他能感觉到,近两年来,自己的精力已大不如前。


    一个风寒,或许就能让他躺上数日。


    终究……还是上年纪了。


    这股突如其来的苍老感,像一根无形的鞭子,狠狠抽打在李世民的心头,让他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有些事,再不去做,恐怕就来不及了。


    他的目光越过堆积如山的奏折,仿佛穿透了甘露殿的重重殿宇,望向了遥远的东方。


    高句丽。


    那个盘踞在辽东,屡屡挑衅大唐国威的顽疾。


    前隋三征,百万大军折戟,国力耗尽,终至覆灭。


    这是中原王朝心头的一根刺。


    也是他李世民,此生必须拔除的一根刺。


    昨日已是重阳,寒冬将至。


    待到明年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也不过区区几个月的时间。


    不能再等了。


    李世民眼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如鹰隼的精光。


    他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王德,声音变得沉凝而果决。


    “王德。”


    “奴婢在。”


    “你现在就出宫一趟,去许元的府邸,传朕的口谕,让他今日也来参加早朝。”


    “奴婢,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