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病吧?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啊?


    孙伏伽?


    许元顿时一愣,没想到这个老头,就是当朝大理寺卿,掌管大唐大理寺的最高长官!


    是他上司的上司,真正的顶头上司!


    许元心中剧震,再次深深一揖,语气愈发恭敬。


    “下官参见孙大人!”


    孙伏伽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时辰不早了,随老夫进宫吧。”


    说罢,他便不再多言,转身朝着宫门走去。


    许元连忙跟上,亦步亦趋地走在他的身后半步之遥。


    一路上,气氛沉默而压抑。


    穿过一道道宫门,走在漫长而空旷的宫道上,四周禁卫林立,气氛庄严肃杀,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眼看着前方的太极殿越来越近,许元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问向孙伏伽:


    “孙大人,不知今日大人要我一同进宫所为何事?为何……特意要下官前来?”


    孙伏伽的脚步没有停顿,也没有回头。


    他只是用一种平淡无波的语气,吐出了几个字。


    “是陛下的意思。”


    还真是李世民的意思?


    许元心头一凛,当即闭上了嘴,再不敢多问半句。


    很快,两人便来到了太极殿外。


    孙伏伽整理了一下官袍,回头看了许元一眼,眼神深邃。


    “走吧,陛下已经等着你了。”


    “是。”


    许元恭声应道。


    孙伏伽这才点了点头,率先迈步,踏入了这座代表着大唐权力中枢的宏伟大殿。


    许元深吸一口气,紧随其后。


    宽阔无比的大殿之内,两列文武官员,身穿各色官服,分列左右,肃然而立。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最高处,那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那里,端坐着一位身穿龙袍,头戴冕旒的中年男子。


    他虽然静坐不动,但身上那股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帝王之气,却充斥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正是大唐天子,李世民。


    孙伏伽目不斜视,领着许元,穿过百官的队列,径直走到了大殿中央。


    “臣,大理寺卿孙伏伽。”


    “臣,大理寺丞许元。”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齐齐躬身,对着龙椅之上的李世民,行了君臣大礼。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目光越过身前的孙伏伽,落在了许元的身上。


    他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里,看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审视。


    “平身吧。”


    淡淡的三个字响起,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


    “谢陛下。”


    许元与孙伏伽直起身子,垂手而立,不敢有丝毫逾矩。


    整个太极殿,落针可闻,文武百官的目光,若有若无地,都汇聚在了这个新晋的大理寺丞身上。


    他们都在好奇,这位从凉州边陲之地骤然崛起的年轻人,究竟有何等三头六臂,竟能让一桩寻常的溺亡案,掀起如此滔天巨浪。


    就在这万众瞩目之下,李世民开口了,语气竟带着几分温和。


    “许元。”


    “臣在。”


    许元立刻躬身应答。


    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初至大理寺任职,可还习惯?”


    这句问话,听似寻常关怀,却让许元心头一凛。


    他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视线,瞬间变得锐利了许多。


    然而,许元神色不变,恭声回道:“托陛下洪福,臣在大理寺一切安好。”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他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身体微微前倾,一双龙目紧紧锁住许元。


    “那么,你可知,朕今日为何要特意召你来参加这午朝?”


    你问我?我他么怎么知道?


    不是你叫我来的么?有病吧!


    许元心中暗自吐槽一声。


    不过,他自然不能把心声说出来,只是把头垂得更低了些,姿态摆得极正。


    “臣愚钝,不敢妄测圣意。”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那笑意一闪而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你这小子,滑头得很。”


    他轻哼一声,却并未追问,仿佛早已料到会是这个答案。


    “也罢。”


    李世民收起了脸上那仅有的一丝温和,声音陡然转冷,如同腊月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座大殿。


    “来人!”


    殿外的金甲卫士闻声而动,声如洪钟。


    “在!”


    “将罪臣宋文,带上殿来!”


    “喏!”


    话音刚落,大殿之外便传来一阵沉重的铁链拖拽之声。


    那声音“哗啦啦”作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百官的心头。


    很快,在两名如狼似虎的金吾卫押解下,一个身穿囚服,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的男人被拖了进来。


    正是前长安县令,宋文。


    他双腿发软,几乎是被架着进来的,曾经的官威荡然无存,只剩下满脸的死灰与绝望。


    “噗通”一声,他被卫士狠狠地按跪在地。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紧接着,又有数名内侍,抬着几只沉甸甸的大木筐,步履沉重地走入殿中。


    “咚!咚!咚!”


    几只大筐被重重地放在了宋文的身后,发出的闷响让所有人都心头一跳。


    筐里,装满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卷宗、账册、以及无数的竹简信牍。


    这,便是铁证如山。


    李世民从龙椅上缓缓站起,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殿中跪着的宋文,以及那几筐罪证。


    他的声音,不再有任何情绪,只剩下帝王专属的冰冷与威严。


    “诸位爱卿请看。”


    他随手指向那些木筐。


    “昨日,许元刚上任的第一天,就揪出了宋文这等贪官,天子脚下,他尚且不知收敛,朕不知道,大唐的其他官员,还怎么给朕保证清正廉明!”


    “这,便是朕命大理寺卿孙伏伽、刑部尚书张亮,连夜从宋文府上以及相关人等处,查抄所得的罪证。”


    听到这话,朝堂上不少人都议论起来。


    孙伏伽,张亮,两人一个掌管大理寺,一个掌管刑部,都是大唐的重要官员。


    尤其是刑部尚书张亮,可是陛下的心腹,向来只办密案、大案。


    动用他,足见陛下对此案的重视程度。


    李世民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信手从离得最近的一个筐里,拿起一卷卷宗,甚至没有打开,只是掂了掂。


    “官商勾结,鱼肉百姓,侵占田亩,强买强卖。”


    他每说一个词,声音便冷一分。


    “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说罢,他将那卷宗重重地扔回筐中,发出一声巨响。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户部官员的队列之中。


    “而其中,牵涉最深,影响最为恶劣的,便是王家!”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李世民那如同审判般的声音,再次响起。


    “经查核,户部员外郎王原,勾结山东盐枭,倒卖官盐,侵吞税款,以权谋私。”


    “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