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世家大族是一根刺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孙伏伽和张亮的额头,瞬间便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两人“噗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


    “陛下息怒!”


    “臣等失职,请陛下降罪!”


    他们将头深深地埋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身体因为恐惧而微微颤抖。


    他们知道,这件事被许元那么一闹,已经不仅仅是一桩杀人案了。


    这已经变成了扇在整个朝廷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而他们,就是最直接的负责人。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两名心腹重臣,眼中的怒火并未消退。


    “失职?”


    他冷哼一声。


    “若非许元今日将此事当着满城百姓的面捅出来,你们是不是还被蒙在鼓里?”


    “是不是还要等那王氏母女的冤魂,夜夜来敲朕这甘露殿的大门,朕才能知道,朕的治下,竟有如此黑暗之事?”


    “京城尚且如此,那天下各州县呢?”


    “还有多少个宋文,多少个王家,在鱼肉百姓,在践踏我大唐的律法?”


    李世民的声音,一声比一声严厉。


    孙伏伽和张亮二人,汗出如浆,早已浸湿了背后的官袍。


    他们无从辩驳,只能连连叩首。


    “臣等罪该万死!”


    许久,殿内的气压才稍稍缓和。


    李世民重新坐回龙案之后,揉了揉眉心,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


    “起来吧。”


    “谢陛下。”


    两人如蒙大赦,战战兢兢地站起身,却依旧不敢抬头。


    “现在,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李世民看着他们,沉声问道。


    “都说说吧,此事,该如何收场?”


    孙伏伽与张亮对视一眼,心中快速盘算起来。


    张亮作为刑部尚书,率先开口,语气谨慎。


    “回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消除此事在民间造成的不良影响。”


    他顿了顿,见李世民面无表情,便接着说道。


    “可派遣京兆府衙役,告诫城中百姓,此案已由大理寺接手,朝廷必会严查,严禁百姓私下议论,以讹传讹,扰乱视听。”


    孙伏伽也立刻附和。


    “郧国公所言极是。”


    “堵不如疏,更要尽快定案。王宸、王二杀人罪证确凿,王逊、宋文包庇行贿,亦是铁案。”


    “臣建议,从重从快处理,将一干人犯明正典刑,昭告全城,如此,方能平息民怨。”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是传统的雷霆手段,也是官场处理这类丑闻的惯用伎俩。


    先压下舆论,再严惩罪犯,给百姓一个交代,把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然而,李世民听完,却笑了。


    那是一种冰冷的,带着一丝嘲弄的笑。


    “封锁消息?严禁议论?”


    他重复着张亮的话,眼中的光芒变得锐利起来。


    “朕看,你们不是失职,你们是蠢!”


    两人心中一惊,又想跪下。


    “站着!”


    李世民一摆手,止住了他们的动作。


    “现在满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你们怎么阻止?怎么控制?你们管得了一时,管得了一世吗?”


    “难不成,你们要把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控制起来不成?”


    “这……”


    孙伏伽和张亮两人顿时面色迟疑起来,以前不都这么处理的么?


    但是两人看着李世民的样子,显然是知道李世民不想这么做,当下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


    “哼,这个许元,真是胆大妄为,不过……”


    他眯了眯眼,脸色沉稳,似乎早有打算。


    “他不是想把事情闹大吗?”


    “那朕,就帮他闹得更大一些!”


    “传朕的旨意,不仅不准封锁消息,还要给朕大肆宣扬!”


    “朕要让长安城中,每一个百姓都知道,王家是如何行凶的,宋文是如何包庇的!”


    “而后,再严肃处理这件事,朕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在我大唐,便是权贵豪门,犯了法,也绝无幸免之理!”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孙伏伽和张亮都愣住了。


    天子这是……要借题发挥?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从一旁响起。


    “陛下,请三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直沉默不语的御史大夫韦挺……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位老者。


    那老者身形清瘦,须发皆白,正是当朝左仆射,房玄龄。


    他方才一直在殿后听着,直到此刻,才觉得不得不站出来。


    房玄龄躬身一礼,神色凝重。


    “陛下,此事牵扯到琅琊王氏,非同小可。”


    他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


    “五姓七望,向来同气连枝。”


    “今日陛下若将王家之事闹得太大,让他们颜面扫地,恐怕……会引起其余几家的非议,甚至是……联合抵制。”


    “为了区区一个杀人案,引得朝局动荡,臣以为,得不偿失。”


    房玄龄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李世民刚刚燃起的火头上。


    殿内的气氛,瞬间又变得微妙起来。


    李世民闻言,脸上的霸气缓缓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意。


    他盯着房玄龄,看了许久。


    久到房玄龄的后背,都感到了一丝凉意。


    “房卿。”


    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有些反常。


    “你这是在劝朕,向他们低头?”


    “臣不敢。”


    房玄龄立刻垂下头。


    “朕记得,前些年,你长子房遗直欲与范阳卢氏联姻。”


    李世民的声音幽幽响起,像是在回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朕,堂堂大唐天子,你乃是朕的左膀右臂,大唐宰相!想娶他卢氏的一个女儿,花了多少心思?托了多少人去说和?”


    “结果呢?”


    他猛地一拍龙案,声音陡然拔高。


    “朕可是听说,结果你等来的,是他们的百般推诿,是他们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


    “在他们眼中,你这个当朝宰相,还不如他们那些所谓的百年门楣!”


    “而且,朕此前欲与他们联姻,下嫁公主给他们,可他们却想方设法阻挠,拒绝于我,仿若朕的公主,配不上他们一般!”


    “这口气,朕已经忍了很久了!”


    李世民的胸膛剧烈起伏着,显然是动了真怒。


    “几年前,朕下令修撰《氏族志》,将他们五姓七望尽数列为三等,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尊贵!”


    “可结果呢?”


    他自嘲地笑了笑。


    “民间嫁娶,依旧以五姓为尊。朕的《氏族志》,在百姓心中,竟比不过他们那几本破烂不堪的族谱!”


    “房卿,你说,他们该不该治?”


    李世民的目光直刺房玄龄,脸色已然冷了下来。


    感受到天子那股不容置喙的决心,房玄龄心中暗叹一声。


    他当然知道皇帝的心结,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想要彻底将其拔出。


    而且,房玄龄他自己本就是寒门出身,一路摸爬滚打上来,又怎会不明白那些世家大族对朝堂的掣肘有多深?


    他躬身再拜,语气诚恳。


    “陛下圣明,臣自然明白陛下的苦心。”


    “打压世家门阀,亦是臣等毕生所愿。”


    “可是,陛下……”


    房玄龄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今,朝中官员,地方州县,有多少是出自他们门下?又有多少人,曾受过他们的恩惠?”


    “这股力量,盘根错节,早已深入骨髓。”


    “陛下今日若拿琅琊王氏开刀,手段太过激烈,万一……万一他们联合起来,以称病不朝、挂印而去相要挟,届时,朝廷政令不出中书省,地方州县陷入瘫痪。”


    房玄龄的声音,沉重无比。


    “这天下,还如何治理?”


    “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此言一出,整个甘露殿,彻底陷入了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