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双料特工(三)

作品:《猎鹰倒计时

    “你们想打认知战?”华红缨低声自语,仿佛在与那个隐藏幕后的对手隔空对话,“好,我奉陪到底!”


    车轮碾过柏油路上的落叶,更多发黄的叶子飘落,盖住了车辙,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轻转动了季节的发条。


    黑色的沃尔沃再次停到了杨博士的安全屋,一进门杨博士笑着迎过来:“红缨,我正想找你呢,你之前送来的硬骨头,我给啃断了。”


    “太好了,里面有什么文件?”华红缨咧嘴笑道。


    “来来来,到我电脑上看。”杨博士将人带上二楼,他的书房。


    电脑屏幕上全是数据流,杨博士打上一串代码,出现了常规的文件界面:“他那个文件里有三个文件包,分别是密码本,近期的收获,还有一些他们内部的管理文件。”


    “密码本是破解我发给你的传真数字吗?”


    “对,就是破解那个,简单来说三组分别代表:时间,地点,和代号,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任务。”杨博士打开一组数字做介绍。


    第一组数字,不是我们理解的年月日,而是基于特定起算提起的偏移量,需要做换算,当然算出后是我们常见的年月日。


    第二组数组字,代表地点,通常是一个加密后的网络坐标,能直接定位到城市或者某座建筑的。


    “没错,看样子是一组密码呢。这个要找其他部门破译了。”技术科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密码!一切都联系起来了!


    华红缨的脑海中如同闪电划破夜空!她瞬间想到了之前夭袅小队从那个错综复杂的七星古镇带回来的神秘传真——那上面,正是同样格式的三组三位数!当时因为缺乏上下文和参照,破译陷入僵局,只能暂时归档。


    前有造谣自媒体在公开活动上恶意挑事,试图制造混乱;后有程朗这样的画师,一边为李志安的“高端”隐性渗透提供画稿,一边又为地下非法刊物提供恶毒素材,甚至自身还牵扯出这种神秘的密码……敌人的行动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一张多层次、多手段、意图扭曲认知、瓦解共识的进攻网络!


    他们不是在应对简单的犯罪,而是在打一场无声却激烈的认知战!


    “是时候了。”华红缨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她需要最专业的支援来破解这把关键的“密码锁”。


    她拿起内部保密电话,接通了一个特殊权限的号码。响了几声后,一个温和却带着一丝疲惫的男声传来:“喂,红缨?我正想找你,你之前送来的那个‘硬骨头’(指间谍U盘),刚啃下来。”


    电话那头正是杨博士,局里首屈一指的密码学与信息分析专家,一个常年沉浸在数字和符号世界里的天才。


    “太好了! timing perfect!”华红缨精神一振,“我这边又发现了同类型密码,格式和你刚破解的那个一样,三组三位数。我需要知道它们代表什么!”


    杨博士在电话那头似乎喝了口水,语气也严肃起来:“嗯,基于我刚从那个U盘里还原出的密码本和算法来看,这种三组三位数的结构,在他们的体系里,是一种标准化的‘指令编码’或‘坐标编码’。”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简单说,第一组数字,代表时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年月日,而是基于他们特定起算日的偏移量,需要换算。第二组数字,代表地点。通常是一个加密后的网格坐标,对应一个城市内部非常具体的区域甚至建筑物代码。第三组数字,代表人物或行动代号。指向特定的联系人,或者要求执行的某种预设行动类型。”


    华红缨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时间、地点、人物/行动!这简直就像是一份隐藏的行动指令!


    “能破译我刚刚发给你的这一组吗?还有之前七星古镇传真上的那一组!”华红缨急切地问。


    “给我点时间,需要代入刚破解的密码本进行逆推换算。特别是地点代码,需要映射到实际地理信息库。”杨博士的声音里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专注,“有结果我立刻通知你。红缨,看来你们钓到大鱼了,这背后是一个相当严密和专业的网络。”


    挂断电话,华红缨感到一种大战将至的紧迫感。


    敌人已经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战术:“高端”的隐性植入(李志安)+“低端”的粗暴投放(非法刊物)+“精准”的行动指令(密码),线上线下结


    好的,我们继续这个紧张的技术取证环节:


    东来和乔翼接到华红缨的指令,立刻行动。乔翼小心翼翼地将那几个装有珍贵残留物的证物袋贴身放好,转身就以最快速度冲向市局检验科。东来则再次隐匿起来,严密监视画室的动静,并协调其他同事开始追查仓皇逃窜的程朗的下落。


    检验科的技术人员接到华红缨亲自打来的加急电话,早已严阵以待。乔翼送达证物后,技术人员立刻投入工作。


    对于那些被水浸湿、又被撕得极其碎小的照片碎屑,技术人员采用了特殊的干燥和软化技术,像拼图一样,极其耐心地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拼接复原。这个过程漫长而精细。


    同时,他们对那些从马桶边缘采集到的微量白色粉末进行了快速成分分析。


    “华队,”检验科主任很快打来电话,语气带着一丝惊讶,“粉末成分分析出来了,是一种很特殊的复合盐类,混合了极细的显影剂和荧光剂成分,这种配方……很罕见,不像是民用或者普通商业用的。”


    “显影剂?”华红缨的心跳漏了一拍,立刻联想到了什么,“是不是需要配合特定波长的光,或者某种激活液?”


    “理论上不需要激活液,这种粉末的特性是,只要撒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纸张上,就能与纸张表面的一种无色涂层发生反应,显现出隐藏的信息。通常需要配合紫外光观察效果最好。”主任回答道。


    就在这时,另一边负责拼接照片碎片的技术人员传来了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华队!碎片初步拼接出来了!虽然不全,但能看出是一张很普通的风景照,山景水库之类的地方。关键是在照片背面!我们发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非自然形成的划痕和涂层残留!”


    “立刻用那种粉末对照片背面进行处理!用紫外灯照射!”华红缨几乎是立刻下令。


    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那少量的白色粉末均匀撒在拼接好的照片碎片背面,然后将其置于紫外灯下。


    奇迹发生了!


    在幽蓝的紫外灯光下,照片背面的某些区域,粉末与纸张表面发生了微弱的化学反应,浮现出淡淡的、却清晰可辨的荧光色痕迹!


    那不是图像,而是三组用特殊“墨水”书写、正常情况下完全隐形的数字!


    [数字示例:譬如 739 162 548]


    每一组三个数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所有看到这组数字的人,呼吸都为之一窒!


    华红缨接到传来的图片时,瞳孔猛地收缩!这组数字的格式、呈现方式,她太熟悉了!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捣毁了一个在网络上极其猖獗、专门收钱进行造谣、网暴、煽动对立的黑心营销团队,逮捕了其主要头目之一,一个绰号“毒舌”的主播。在那个主播极其隐秘的一个加密通讯器里,警方也发现过一组类似格式的数字,同样是三组三位数,当时无法破解其含义,但怀疑是其与上线或同伙联络的某种密码或者指令!


    当时那组数字被作为未解之谜存档,没想到,竟然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再次出现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程朗这个看似普通的画师,竟然与那个已经被捣毁的黑恶势力网络有着潜在的联系!意味着那种数字密码,是他们这个庞大隐藏网络内部使用的某种通用指令或标识符!


    程朗惊慌失措地想要销毁的,正是这暴露他深层联系的致命证据!他用那小瓶子里的粉末,原本可能是为了再次查看这隐藏信息,或者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将其显影后彻底销毁(比如烧掉),却因为东来的意外介入而仓促失败,留下了关键的破绽。


    “立刻比对存档记录!确认数字组是否完全一致!”华红缨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核对过了,华队!数字组完全一致!”技术科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华红缨猛地一拳砸在桌面上!


    一切都联系起来了!


    李志安在正规出版社利用画师进行精细的“隐性植入”;


    程朗这样的画师,同时可能也在为地下非法刊物提供画稿,甚至直接参与这种需要密码联系的更隐秘活动;


    而那种低劣的、通过扫码送鸡蛋方式散布的非法刊物,则是这个网络向下渗透的粗暴渠道!


    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手段、线上线下结合,旨在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破坏的邪恶网络!


    “东来!乔翼!”华红缨对着通讯器低吼,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程朗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找到他!他是我们目前所能触及到的、可能连接李志安所在‘高端’层面和地下非法散布链条的关键节点!”


    案件的调查,因为这小小的粉末和几乎被毁掉的碎片,瞬间打开了全新的、令人震惊的局面!那张无形的网,正在被警方一点点扯出水面。


    好的,剧情继续推进,危机在新书发布会上悄然逼近:


    杨博士那边的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连夜奋战,将新发现的密码组(来自程朗照片)和七星古镇的传真密码组,与他刚刚破解的间谍U盘内的密码本进行了交叉比对和逆运算。


    结果令人震惊,又似乎在预料之中。


    两組密码破译后的指向,都清晰无误地对准了同一个即将发生的事件——程朗的新书发布会!


    “红缨,”杨博士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熬夜的沙哑却充满紧迫感,“两组密码,指向的是同一个时间窗口、同一片区域。时间换算过来,就是明天下午两点至四点。地点代码映射过去,正是程朗新书发布会所在的国际会展中心C区展厅。”


    “而第三组数字,‘人物/行动代号’,”杨博士顿了顿,“两组密码指向了同一个行动代号——‘绿色风暴’。”


    “绿色风暴?”华红缨皱眉,迅速在脑海中搜索相关情报。


    “结合你之前提供的,关于敌人可能利用环保议题搞事的情报碎片,这个代号的意义就很明显了。”杨博士分析道,“他们计划在发布会期间,利用环保组织作为幌子,制造一场针对性的抗议活动!发布会现场会有大量媒体记者,一旦事态闹大,瞬间就能形成爆炸性的舆论效应!”


    华红缨瞬间全明白了!


    程朗作为被敌人渗透、甚至可能被胁迫利用的画师,他的新书发布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敌人不仅是要利用他的“才华”进行隐性宣传,更是要直接将他的发布会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前线!


    他们利用密码指令,激活潜伏的棋子,煽动或伪装成环保组织,以某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比如抨击新书纸张来源破坏森林、印刷污染环境,甚至凭空捏造程朗或出版社的环保丑闻),在众目睽睽之下发难。届时,真假难辨的抗议、冲突的画面通过现场媒体的镜头传播出去,无论事实如何,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已经造成,足以毁掉程朗、打击出版社,更能在社会上制造对立和混乱,完美符合他们认知战的套路!


    “好一招借刀杀人,一石二鸟!”华红缨冷声道,“既利用了环保议题的敏感性,又利用了媒体聚集的放大效应。”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华红缨结束与杨博士的通话后,立刻召集紧急会议。


    “同志们,”华红缨在做战前动员,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敌人已经出招,时间、地点、方式都已明确。他们想在我们的地盘上,利用我们的规则,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这道认知防线,他们永远别想突破!”


    “明天的新书发布会,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让这场‘绿色风暴’,变成罩向他们自己的牢笼!”


    所有队员神情肃穆,眼神坚定。一场围绕着一场新书发布会的无声战役,悄然拉开了序幕。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等待着明天下午两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