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双料特工(二)
作品:《猎鹰倒计时》 华红缨觉得有可能,除非天生反社会人格,否则就算从小按杀手培养,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总归有一处是柔软的。
她给东来发了消息,不用跟赵宏宇了,马上联系夭袅,一起盯着李志安,暂时这人嫌疑最大。
几天下来,跟踪小组传回来的消息,却一直平平淡淡,无非是家,出版社两点一线,下班后会去超市买点生鲜蔬菜回去烧,下午偶尔会去楼下的Manner买杯咖啡,或出去谈业务。
他接触的对象也没什么特别,都是些绘画工作室的插画师,自由画师,以及教育局早教类书籍的审核人员,他们讨论的内容都是关于画稿风格和出版书号等专业内容。
看上去没问题就是个普通上班族,华红缨翻看李志安着李志安接待画师的照片,他出去谈业务的地方不是奶茶店就是咖啡馆。
屏幕上李志安正和一名年轻的男画师讨论画稿,华红缨连续翻了几张,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她又快速倒回来,画面上的场景一直在变,然而李志安背后总有一根柱子雷打不动。
等人时,他习惯靠着柱子坐,脚尖朝外,这是明显的警戒特征,明明他的工作没有任何危险性。
而且另外两人之所以出现和德克同样的步态特征,都是因为曾经受过重伤,而这个李志安没有,至少医疗记录中没有,却出现了这种康复后的步态,有点奇怪。
华红缨让夭袅他们把李志安最近频繁接触的画师和教育局人员都列出来,另外监视,并他们最近合作的所有出版物,每样买一套回来。
很快几箱五彩斑斓的儿童读物堆在了华红缨家里,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一本一本的翻看,不是童话故事就是儿童行为规范的科普,内容全都是积极向上的。
她又拿着放大镜观看插话,他们有时候喜欢把重要信息镶嵌在画作中不起眼的角落里,可惜画面十分干净,没有任何特殊符号。
难道判断错了?华红缨第一次对自己的第六感产生了怀疑,是继续死磕李志安,还是换一批嫌疑人?
嗡嗡,手机响了,乔翼这么晚打电话来干什么?
“喂,组长,你肯定猜不到我发现了什么?”乔翼一副自己有了重大发现的喜悦。
“什么?”华红缨合上童话书,想听听乔翼那小子有什么屁要放。
乔翼语气里透着兴奋:“我现在在一个凶案现场,有个空巢老人跳楼自杀了,在他家的厨房里发现了一盒鸡蛋还有一本儿童刊物,但是老人的女儿早嫁到外省去了,十几年没回来过……”
“讲重点!”华红缨忍不住打断他,凶案现场还这么乐呵,亏得人家家属不在,不然少不了挨顿揍。
“他根本不需要带孙辈,买什么儿童读物,后来我发现这本读物根本没有出版号,结合鸡蛋,可能是某个摊点扫码送的非法刊物。”乔翼合理推测。
免费鸡蛋的诱惑多大啊,华红缨回道:“很正常啊,送一盒鸡蛋呢,至于刊物无所谓,大不了丢掉喽。”
乔翼惊叹道:“组长你神了,我们就在他厨房的垃圾桶里找到了一张撕下来的内页,他锅里还煮着牛肉汤,可能是拿来吸油的,我怀疑这个油墨有毒,让老头产生了幻觉,他才跳下去。”
“有毒的话就归缉毒警管了,你凑什么热闹。”华红缨不理解这小子是不是又没事找事呢。
“油墨有毒是有毒,但它有毒的不止油墨,还有内容,它里面全都是黄暴,我一个成年人看得都面红耳赤。”乔翼夸张的啧啧称奇,“你最近不是让东来他们调查画师吗,我发现这套非法刊物的画风和其中一个插画师很像。”
“儿童插画都是简笔画,大差不差,你确定是同一个画师的风格?”华红缨来了灵感,竖起耳朵认真听。
“我确定,画风这种东西,别人是学不来的,只能模仿,不能超越。”乔翼一本正经的回道。
“发给我看看,然后继续查你的嫌疑人。”华红缨厉声道。
“别啊组长,我错了,我再也不抖机灵了,让我参与调查李志安吧。”乔翼委屈巴巴的恳求道。
顿了一下,华红缨命令道:“第一,你先盯着把那页的刊物丢弃送检,确定是否有毒,第二,调查一下老人近期的行动路线,要找到他领鸡蛋的地方,第三,现在立刻马上把刊物拍给我。”
“发了,组长,你看我的表现?”乔翼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集中精力查清非法刊物源头。如果确定和李志安有关系,我再给你们做并线处理。”华红缨给他做了保证。
“好的组长,保证完成任务。”乔翼受到鼓励,挂电话去干活了。
杂志封面的画风就透着诡异,明明是一群奔跑踢足球的小男孩,但表情却十分猥琐,还莫名其妙吐着舌头。
她儿子小时候的童话书根本不会这样,华红缨忍着不适继续翻阅,里面的内容瞬间让她气血上涌,抗日的内容都敢颠倒黑白,主角完全站在了小日子这边,将侵略美化成共荣。
这根本不是什么童话刊物,而是对未成年儿童的恶毒洗脑。
华红缨想到了那个空巢老人,中国一直有老人帮忙带孙辈的传统,若是老人没有提前翻看,直接丢给孙辈,小孩子的三观还未建立,那后果不亚于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我们的舆论阵地丢失太久了,连非法期刊都敢登堂入室了。不过画风方面华红缨到没有立刻下结论,她得把东西提交给痕迹检验部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
华红缨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那本非法刊物的内容之恶毒,远超普通人的想象,它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系统地、扭曲地构建一种罪恶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若真让毫无防备的儿童接触,无异于在稚嫩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畸形的种子,其长期危害难以估量。
她压下心头的寒意,强迫自己冷静。画风相似是重要线索,但不能仅凭主观判断。她立刻将乔翼传来的图片资料,连同那本非法刊物的实物(通过紧急渠道调派专人送达),一并提交给了局里的痕迹检验部门,并附上要求:“比对送检非法刊物与样本绘本的绘画笔触、线条习惯、用色偏好等微观特征,进行专业画风同一性鉴定。最高优先级。”
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与此同时,对画师陈朗的监控仍在继续。陈朗似乎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依旧按时上下班,去出版社与编辑(包括李志安)讨论画稿,或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画画。
这天下午,陈朗在工作室收到一个普通的快递文件袋,没有寄件人信息。他拆开一看,里面似乎只是一张风景明信片,印着某个常见的旅游景点。他随手将明信片放在桌上,继续工作。
然而,过了大约半小时,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再次拿起那张明信片,反复看了看,然后起身走向工作室内部的独立卫生间。
负责远程监控的队员立刻提高了警惕,调整设备焦距,尽可能捕捉卫生间方向的动静(由于隐私限制,无法在卫生间内部安装设备)。只见陈朗进入卫生间后,反锁了门。
几分钟后,陈朗出来,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手里似乎也没拿东西。他回到工作台前,继续画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负责监控的东来(他被华红缨特意安排来支援对陈朗的监控)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常。陈朗进入卫生间的时间有点微妙,而且他出来后,空气中似乎飘散着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奇特气味,不像普通的清洁用品。
等到陈朗晚上离开工作室后,东来凭借高超的身手和伪装技术,设法进入了工作室内部。他重点检查了卫生间。
卫生间被打扫得很干净,但东来的目光落在了马桶后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一些极其细微的灰烬残留,以及一小片未被水完全冲走的、烧焦的纸张碎片,只有小指甲盖那么大,边缘焦黑卷曲。
东来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这片脆弱的碎片取出,放入证物袋。他注意到,在这片碎片的非焦黑部分,似乎能看到几个极微小的、并非印刷体的数字残迹,像是被人用特殊方式后加上去的。
照片显影!
东来立刻明白了。那张明信片绝非普通的风景照,很可能用特殊药水处理过,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撒上另一种显影药粉)才会显示出真正的信息。陈朗进入卫生间,就是为了让隐藏的信息显形,然后迅速 memorized或记录,随即销毁了证据——明信片和显示出的信息被一同烧毁,灰烬大部分冲走,只留下这微不足道的一点遗漏。
东来立刻将证物袋送回技术部门,并向华红缨汇报:“华队,陈朗收到可疑明信片,在卫生间疑似使用显影技术读取信息后销毁。我们找到了极少量烧焦的碎片,上面可能有残留的数字痕迹。”
华红缨精神一振!果然有鬼!
“立刻对碎片进行最精细的复原和检验!尝试还原上面的数字!同时,查那个快递的来源,虽然希望渺茫,但不要放过任何线索!”
她走到巨大的线索图前,在“画师陈朗”的旁边,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然后从问号引出一条线,写上“加密信息?指令?”。
陈朗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画师。他既可能为李志安的“高端”隐性植入服务,又可能为那本低劣的非法刊物提供画风源头,现在更是出现了接收加密指令的间谍行为!
这个发现,让陈朗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他很可能是一个连接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关键节点。
华红缨感到,距离撕开这个巨大毒网的一角,又近了一步。而那片微不足道的、烧焦的纸片,或许就是撬开这一切的关键支点。
李志安在出版社精心打磨那些看似无害却暗藏玄机的“合法”读物,同时,又通过另一种更廉价、更直接的方式,向下沉市场投放精神毒药?双管齐下?还是说,这非法刊物是另一条线上的“作品”,只是恰好与李志安使用的画师资源产生了交叉?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表明这张网远比她想象的要大,要复杂。
几分钟后,乔翼将拍下的非法刊物内页照片以及他怀疑的那位插画师(正是李志安近期频繁接触的画师之一)为彩虹出版社绘制的合法绘本样本,一并传了过来。
华红缨将两张图片并排放在大屏幕上放大对比。
非法刊物的画风虽然因为印刷粗糙而显得劣质,线条也更简单粗暴,但画中人物的面部结构特点、身体比例、尤其是眼神的那种处理方式——一种刻意营造的、带着点天真又混合着诡异邪气的眼神——与那位画师在正规绘本中绘制的动物眼神,有着高度神似!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画风烙印,即使简化了线条,改变了题材,那种核心的“笔触习惯”依然无法完全掩盖。
就像乔翼说的,模仿可以,但超越很难,这种内在的神韵,是画师自己都未必意识到的最独特的标识。
华红缨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她拿起内部电话,直接接通技术部门:“给我深度排查画师‘陈朗’(假设乔翼怀疑的画师叫这个名字)的所有社会关系、经济往来、网络活动轨迹,特别是他是否接触过非法的印刷渠道或私下接过非法的绘画委托。要快!”
紧接着,她又联系了负责监控李志安的小组:“重点注意李志安接下来是否会有异常接触,特别是与印刷、物流、或者街头推广相关的人员接触。一旦发现,立即汇报!”
放下电话,华红缨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光鲜亮丽的城市之下,肮脏的暗流正在试图用各种方式侵蚀人们的思想,从精致的心理暗示到粗暴的毒药投放。
而李志安,这个隐藏在普通编辑部里的步态大师,他在这张巨大的网里,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核心的编织者,还是只是一个环节的执行者?
乔翼意外发现的这个跳楼老人的案子,像一把生锈的钥匙,虽然不起眼,却可能意外地捅开一扇通往巨大黑暗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