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新的致富之路

作品:《八零:开局捡到野山参宠妻女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吴向阳依旧站在院中,久久没有回神,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外人看不懂的惊涛骇浪。


    跟在后面的镇长和村支书面面相觑,完全搞不明白,为什么市委书记听一个女娃弹了首曲子,反应会如此之大。


    还是江河打破了这份沉寂。


    他从灶棚里走出来,身上带着淡淡的烟火气,冲着堂屋里的大女儿喊了一声:“大丫,别弹了,出来帮爸爸摆碗筷,准备吃饭了。”


    这声呼喊,像是一块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将吴向阳从那片悲伤的回忆中惊醒。


    他迅速收敛起所有外露的情绪,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时,脸上又恢复了市委书记那份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神情。


    “好,好啊。”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众人说,“今天中午,就在江河同志家叨扰一顿了。”


    镇长和村支书哪敢有异议,连连点头称是。


    午饭很简单,就是刚出锅的白米饭,一盘炒青菜,一盘花生米,还有一锅鲜得掉眉毛的杂鱼汤。


    但吴向阳却吃得津津有味,连喝了两大碗鱼汤,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饭后,吴向阳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数出五张崭新的一元纸币,递给江河。


    “江河同志,这是今天的饭钱,你一定要收下。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五块钱!


    在当时,这几乎是普通工人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了。


    “吴书记,这太多了,就是一顿便饭,不值什么钱。”江河连忙推辞。


    “必须收下。”


    吴向阳的态度却很坚决,他将钱硬塞到江河手里,语气不容置喙,“这是原则问题。”


    江河推脱不过,看着手里这五块钱,心中无奈,只好收了下来。


    吃完饭,众人便准备动身去海边。


    “吴书记,我带你们过去。”江河说道。


    一行人走出院门,沿着村里的小路朝着海滩的方向走去。


    就在他们刚刚拐过一个弯,身影消失在土墙之后时,另一条小路上,林晚秋正带着四个女儿说说笑笑地往家里走。


    一阵风吹过,似乎将院子里残留的陌生气息带到了她的鼻尖,她只是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想早点回家,却与那辆停在村口的黑色轿车,以及车边的那群人,完美地错身而过。


    回到家里,林晚秋发现丈夫不在,堂屋的桌子上还留着没来得及收拾的碗筷,明显是招待过客人。


    “爸爸呢?”她问大女儿。


    “爸爸陪客人去海边了。”


    大丫献宝似的从口袋里摸出那块用蜡纸包着的巧克力,小心翼翼地掰开,分了一小块给妈妈,又分给几个妹妹。


    “这是哪来的?”林晚秋看着这稀罕的零食,好奇地问道。


    “是刚才来的一个伯伯给的。”


    大丫一边舔着手指上残留的巧克力酱,一边回味道,“那个伯伯可好看了,就是……他听我弹钢琴的时候,好像很难过。”


    城里来的客人?


    林晚秋心里泛起一丝好奇,但也没多想,开始动手收拾起屋子来。


    ……


    海边。


    妈祖祭的禁忌一过,压抑了一上午的渔民们,像是开闸的洪水,纷纷涌向了海滩。


    往日里空旷的礁石区,此刻已经站满了人。


    一根根长长的鱼竿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带着希望的鱼饵被远远地抛入海中。


    江河带着吴向阳一行人,就站在一块高处的礁石上,俯瞰着这片热闹的景象。


    “看,上鱼了!”


    村支书眼尖,指着不远处一个汉子喊道。


    只见那汉子手里的鱼竿猛地一沉,弯成了一个夸张的弧度。


    他兴奋地大喝一声,双手紧握鱼竿,与水下的大家伙展开了角力。


    旁边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


    吴向阳的眼神锐利如鹰,他没有看热闹,而是在飞快地扫视着整个礁石区。


    他发现,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人上鱼。


    虽然不是每个人钓上来的都是大鱼,但收获的效率,高得惊人。


    “江河同志,”吴向阳开口问道,“现在市面上,黄鱼什么价?鲈鱼什么价?石斑呢?”


    江河对这些早已了然于胸,不假思索地一一报出了不同鱼类的收购价格。


    吴向阳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一个渔民,一天收入十几二十块。


    一个村,一百个渔民,就是一两千块。


    整个滨海市,有多少这样的渔村?


    有多少可以开辟出来的礁钓区域?


    如果这个模式能够全面推广,再打通供销社和国营饭店的收购渠道……


    一个庞大而清晰的计划,已经在他脑中初具雏形。


    这不仅是一条致富路,更是一把能撬动整个滨海市渔业经济的钥匙!


    “好,很好!”


    吴向阳的眼中迸发出兴奋的光芒,他重重地拍了拍江河的肩膀,“江河同志,你为我们滨海市的渔民,立了大功了!”


    他没有再多说,但江河从他的眼神里,已经读懂了一切。


    在海边又看了一会儿,吴向阳便带着人离开了。


    临走前,他再次和江河握了握手,那双有力的大手,传递过来的是一种无声的信任和期许。


    看着那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绝尘而去,江河的发小李虎凑了过来,一脸震惊地撞了撞他的胳膊:“我靠,江河,刚才那是谁啊?镇长跟孙子似的跟在屁股后面。”


    “市里新来的吴书记。”江河淡淡地说道。


    “市委书记?!”


    李虎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来我们这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干嘛?我刚才还以为是为码头那帮走私客来的呢。”


    提到走私客,李虎的脸上露出一丝愤慨和担忧:“你是不知道,江海那帮人现在有多猖狂!仗着有香港那边的人撑腰,什么都敢往回运。前两天晚上,动静大得半个村子都听见了。”


    “眼看着他们那个新码头就要建好了,以后还不知道要嚣张成什么样。你说,上面的人啥时候才能管管啊?”


    江河的目光投向远处正在施工的码头,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知道,不是不管,是时候未到。


    吴向阳的到来,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看似只在自己这里激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但江河有一种预感,一场席卷整个滨海市的风暴,或许已经不远了。


    他跟李虎闲聊了几句,便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不管外面将要如何风云变幻,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个亮着温暖灯火的小院,和院子里等着他归家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