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冬捕收获
作品:《从69年开始的长白山狩猎生活》 第85章、冬捕收获
玩儿痛快了,也该到了干正事儿的时候了。
二三十号大小伙子喊着号子,拉着渔网使劲儿的往外拽。
随着渔网一点点儿的出了水面,在地上划出长长的痕迹,渔网上挂着的鱼也被拉了出来。
从第一条鱼落到冰面上的时候,现在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那些女知青更是有些难以自抑,蹦着跳着,拍着巴掌放声的大笑。
李卫东和苏娜也从马车那里走过来,观看这出鱼的一幕。
别看这水库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里边鱼的品种还真是不少,鲤鱼、鲫鱼、鲢鱼都有,个头大的也能有十几斤。
随着网越拉越长,随着网上来的鱼就越来越多。
人们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终于,这百十米长的渔网都被拉到了冰面之上。
渔网上挂着的鱼,在冰面上不停的跳动,没过多一会儿就都被冻的僵硬起来。
这时候,到了女知青们上场的时候了,齐齐的跑向渔网开始摘上面挂着的鱼。
苏娜也挽挽袖子准备上前动手。
却被李卫东一把拉住:“你就别去了,这水冷的不行,过不了两分钟你的手就得被冻僵了,你这细皮嫩肉的受不了!”
“那怎么行啊,大家都干活呢,我也不能看着啊!”
“没事儿看着就行,大家不会在意的!”
正在忙着干活的郝春梅,距离他们不远,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抬起头调笑看着两人:“李卫东说的对,我们平时吃了他打回来的那么多猎物,让你歇一歇也是应该的啊,不然把你冻坏了,他一心疼不给我们打猎的可怎么办啊!”
这话引来了一阵笑声,那些女生们开始纷纷的调笑两人。
苏娜给笑的老大的不自在了,挣脱开李卫东的手,快步走过去:“瞎说什么啊,他打回来的猎物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也不能不干活啊!”
“怎么能没有关系呢,现在你们两个搞对象,那不就是一家人啊,他的不就是你的啊!”
“那也不行啊,劳动就是集体的!我不能不参加!”
“恩,不错,看来我们苏娜同志现在的觉悟高了很多嘛!值得表扬!大家说是不是啊!”
“对,值得表扬!”
郝春梅接着扭头看向李卫东:“可不像某些人,就知道动嘴儿,心疼我们苏娜那就过来上手帮忙啊!”
李卫东咧嘴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肋骨:“我不行,我现在可是伤员,医生不让我活动的!”
“切~!你就是懒吧,摘个鱼叫体力劳动啊!”
“那怎么不叫了啊,再说了,苏娜都已经过去干活了,我们俩总不能都上手吧!”
李卫东站在旁边舌战一群女知青,让现场的气氛很是活跃。
男知青们拉完网,也跟着回来开始摘鱼,进度就加快了不少。
等到太阳偏西的时候,所有的鱼获都已经卸下来,装到筐里了,用随车带着抬秤称了一下重量足足有1000来斤的鱼获。
随着最终的重量爆出,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1000斤的鱼获就意味着村里每家能分到10多斤,这个春节餐桌上就又多了一道菜。
这还只是一天的收获,到过年还有小半个月呢,他们怎么也能再来上四五趟,要是都按今天的收获来算的话,也能捞到4、5000斤鱼。
把筐子抬到车上,所有人排成行跟着马车浩浩荡荡往回走,革命的歌曲随风飘荡。
他们这里捕鱼,村子里也没有闲着。
留在村里的人,把大队上养的那三头猪给宰了,现在早都已经收拾完,肉搬到库房里放好,剩下一些零碎在大队部场院的几口大锅里炖着呢。
现在就等着他们收获的鱼了。
等他们一回来,随着杨根生的一声令下,村里的妇女们齐动手开始收拾鱼。
大块的鱼块放进炖着猪杂碎的锅里,再放上酸菜、粉条、冻豆腐,这就是一大锅的美味,即便是盖着锅盖,都难以掩盖住那飘荡在空气中的香味儿。
这几口锅里炖着鱼和肉,另外的锅里蒸的二合面馒头。
村里也难得有这样的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到了村委会这边,简直比赶集还要热闹。
随着锅盖的揭开,腾腾的热气冲天而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几口大锅。
杨根生跳到桌子上:“乡亲们乡亲们,好了都安静一下,我说两句啊!”
等都安静下来之后,他才接着喊:“今天是咱们向阳屯一年一度的大日子,今天年猪杀了,冬捕也开始了,就炖上几锅大锅菜让大家敞开了吃,解解馋!
顺便我说一个事儿啊,明天各家当家的老爷们儿都到大队部来,咱们这一年的工分也算出来了,给大家做个结算,知青点上两个队长代表过来参加。
我就说这么多,最后提醒一句啊,各家都看好自己家的孩子,别让鱼刺给卡到了。好了,都排着队开始打菜吧,村干部出来维持一下秩序。”
几个村干部都站出来,组织村民们排队打菜,有想往前插队的,都不用说话,他们自己对上的队长一个眼神就让他乖乖的退了回去。
不也怪这个时候村干部和各生产小队的队长有威信,那是因为这些人攥着村里各家各户的命脉呢。
一个人出多少工记多少工分,那都是由队长决定。
谁要是不听话,本来一个壮劳力一天十个工分,队长就说他工作积极,干的活不合格,扣掉他两个工分。
那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可别小看这两个工分,一年下来就是六七百个工分,能值一百多斤粮食呢,这一年到头一个人总共才能得多少粮食啊,也就是600来斤粮食。
被针对扣掉一百斤粮食,要是家里人口少还好说,人口多的话那真是要饿肚子的,最起码也是比别人家过的差的多。
要不怎么说,那个年代,很多的女人和村里的队长有勾搭,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其中就不乏一些下乡的女知青。
知青基本上都是来自城市,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劳动经验,干活干不明白,自然得的工分就少,男知青还好一点儿,毕竟是年轻有体力。
但是女知青是不同的,靠自己是真的不好活下去,家里有钱的支援一些还好,家里没钱的那就只能是想别的办法了。
不过这也是比较少数的情况。
向阳屯这边倒是没有这一类的事情发生,但是队长的威严是没有人敢去挑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