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受欢迎
作品:《逃荒路上,我把星际垃圾吃成美味》 另一位穿着水绿裙衫的小姐也拿起一块方形的白色皂,轻轻摩挲着光滑细腻的表面。
“质地也极好,看着就干净清爽,这香味也雅致,是杏花吧?”
“小姐们慧眼,”楚桑宁适时开口,声音温和清晰,“粉色是桃花,白色的是杏花,紫色的是采了几种春日小野花混合而成,香气更清冽些,用的是上好的油脂,揉搓起泡丰富细腻,洁净力强又不伤肌肤。”
张玉瑶闻言,立刻吩咐丫鬟打水来,当场便要试试。
温水注入银盆,她将凝香皂沾湿,在掌心轻轻揉搓,细腻丰盈的泡沫瞬间涌出,带着浓郁的桃花芬芳。
她仔细地洗净双手,再用干布巾擦干,只觉双手柔滑细腻,指间留香,不由得笑容更盛。
“果然好用,比那寻常的胰子皂角不知好了多少倍,姐妹们快都试试。”
其他几位小姐也纷纷效仿,一时花厅里水声潺潺,花香皂香交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楚桑宁看着她们满意的神情,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张玉瑶示意丫鬟捧上一个沉甸甸的锦袋,“楚姑娘,这是剩下的尾款,你点点,这皂,我们姐妹几个都极喜欢,日后府上女眷的用度,怕是要劳烦姑娘多多费心了。”
“小姐们喜欢就好,”楚桑宁接过钱袋,喜笑颜开,“能为府上效力是我的福分,日后若有新的香型或式样,定当先送来请小姐们品鉴。”
“那敢情好。”张玉瑶笑着应下。
楚桑宁和魏书漫带着货款和后续的口头订单,脚步轻快地离开了花厅。
跨出张府那扇厚重的大门,午后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楚桑宁顿觉全身舒坦。
生意开了个好头,赚钱的路子算是铺稳了第一步。
接下来几日,楚桑宁她们兵分两路。
魏书漫和刘慈在家里做香皂。
因为存心要把两人教会,所以才让魏书漫和刘慈揽下做香皂的重头工作。
楚桑宁则带着做好的凝香皂去集市上售卖。
售卖时,还顺道收购鲜花。
连张府嫡小姐张玉瑶都喜欢用凝香皂这个消息,不知道何时在整个嘉林郡里传遍开了。
张玉瑶可是嘉林郡有名的才女,只要时她用过的东西,都会被嘉林郡闺阁女子们争相效仿。
集市上人头攒动,正是最热闹的时辰。
楚桑宁寻了个靠近胭脂水粉摊子的好位置,利索地在地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粗布,将带来的凝香皂一一摆好。
那些精巧的圆皂,方皂和花瓣皂,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
“凝香皂,张府三小姐都爱用的上等香皂嘞,洗得干净又留香,花样儿还好看。”
楚桑宁清了清嗓子,声音清亮地吆喝起来,特意把‘张府三小姐’几个字咬得格外清晰。
这一嗓子如同在油锅里滴了水,瞬间炸开了锅。
原本只是好奇驻足的行人,尤其是那些穿着体面的妇人小姐们,眼睛唰地亮了,纷纷围拢过来。
“当真是张玉瑶小姐用的那种?”一位穿着绸衫的年轻媳妇挤到前头,急切地问。
“千真万确。”楚桑宁笑吟吟地拿起一块粉色的桃花瓣皂递到她面前,“您闻闻这味儿,看看这形状,和张府定制的是一模一样,张小姐用了都说好,还特意又订了下一批呢。”
那媳妇凑近深深一嗅,脸上顿时露出惊喜,“哎呀,这桃花香可真地道,比我家香粉铺子买的头油还好闻,给我来两块,不,三块,家里姐妹多,得一人分一个。”
“好嘞。”楚桑宁手脚麻利地包好皂,收下铜钱。
旁边一位带着丫鬟的小姐,指着那淡紫色的花瓣皂问:“这紫色的也是凝香皂?什么香气的?”
“小姐好眼力,”楚桑宁忙拿起那块皂,“这是用几种春日小野花蒸的汁子做的,香气清冽雅致,叫幽谷兰心,最适合小姐这样气质出尘的人用了,张小姐也格外喜欢这一款,说香气不俗。”
那小姐被夸得抿嘴一笑,又细细看了看皂的质地,满意地点点头,“那给我包两块紫的,一块白的杏花皂。”
“我也要,给我来块圆的。”
“方皂也给我来两块。”
“那花瓣的还有没有?给我留一个。”
摊子前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七嘴八舌的询问和购买声此起彼伏。
楚桑宁忙得脚不沾地,收钱、取货、介绍,脸上却笑得像朵花。
她眼观六路,还不忘对旁边几个明显是替主家来采买的婆子说:“婶子们别急,都有,张府小姐用的东西,错不了,回去跟主家说,用了保管满意,比那粗笨的胰子强百倍!”
不到半个时辰,带来的三四十块凝香皂竟被抢购一空。
后面没买到的客人满脸失望,连连追问下次什么时候来。
“各位放心。”楚桑宁抹了把额上的汗,声音依旧清脆,“明日,还是这个时辰,我准来,今日没买到的,明日给您留着,若是府上用量大,像张府那样提前订下也成,保管给您做得漂漂亮亮。”
安抚好客人,楚桑宁小心地收好沉甸甸的钱袋,又跟旁边相熟的胭脂摊主打了声招呼,请对方帮忙照看点位置。
她挎起空了大半的竹篮,开始在集市里穿梭。
收购鲜花才是她此行另一个要紧事。
“大娘,您这杏花新鲜,怎么卖?”
“老伯,您家园子里的桃花开得真好,我全要了,按老价钱,再多给您加两文。”
“嫂子,明天还有这样好的花不?有多少我收多少。”
她一边精挑细选着花瓣饱满、颜色鲜亮的花朵,一边跟花农们熟稔地打着交道,讨价还价却又出手大方。
竹篮很快又变得满满当当。
楚桑宁心满意足地掂了掂篮子,盘算着扩大生产。
有时独富裕,不如众富裕!
瘟疫刚过,除了那些家底厚实的几乎没受什么影响外,平民百姓的日子就艰难多了。
集市上虽恢复了人烟,却难掩萧条。
许多摊位空着,摆出来的货物也多是些旧物或廉价吃食。
往来行人大多面带菜色,步履匆匆,粗布衣裳上补丁叠着补丁。
楚桑宁挎着沉甸甸的花篮,目光扫过那些为生计发愁的面孔。
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