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七十五两雪花银
作品:《逃荒路上,我把星际垃圾吃成美味》 魏书漫问道:“桑宁,你说的宝贝是什么?”
楚桑宁从怀里掏出个粗布包,层层揭开后,露出几块泛着紫光的晶体。
在窗户透进来的阳光下,这些晶体折射出妖异的光晕,将土墙都映成了淡紫色。
“这是紫盐?”刘慈倒吸一口凉气。
楚桑宁用指尖捻起一小撮,“我在沼泽最深处发现的,混在荸荠根须里。”
魏书漫突然抓住她的手腕。
“别动,我在书上见过记载,这种紫盐是前朝宫廷秘药,寻常人碰了会中毒。”
楚桑宁却笑着将紫盐倒进陶碗,冲入热水。
紫色迅速晕开,竟飘出股清洌的松木香。
“书漫说得对,也不全对。”她指着碗底未化的颗粒,“宫里用的紫盐都是用来炼制丹药,里面加了一种……蜇毒,让紫色变得更浓艳。
但我们这个紫盐是纯紫盐,不仅没毒,还对身体有益处。”
那种东西叫金属砷,楚桑宁一时不知道如何表达,便随口胡诌了个‘蜇毒’。
两个女子面面相觑。
“明日我去趟城里,张老太他们只当是来分荸荠,却不知真正的宝贝在这里。”
等到了傍晚,里正赵德福带着一个字据找上楚桑宁。
“楚三娘,这是村里给的保证书,从今往后,这沼泽地归你所有,里面产的所有东西都是你的。”
“但凡有人来闹事,直接驱逐出村,你看,每家每户都在保证书上签了字,还按了手印。”
楚桑宁接过保证书,扫了眼,最后落在尾款上。
果然找到了张家的名字和手印。
她对赵德福颔首表谢,然后和刘慈一起把晒干的荸荠干装了起来。
今日阳光还算充足,荸荠干水分也不是很多,晒一天已经足够。
昨晚挖出来的荸荠,最后做了两大袋荸荠干。
她只留了一小点下来,其他都交给赵德福。
“麻烦里正帮忙分下。”
赵德福欣然应下,这种好事他自然是乐意的。
当晚,村里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荸荠干。
分多少,都是根据家里人口来算的。
所以也算公正。
人人都吃不饱,楚桑宁分来的荸荠干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家心里的那点怨气和不满意早消得一干二净,之前碍于张老太的强势,大家不太敢和楚桑宁走太近。
现在不少人看到楚桑宁后,都开始热情地打起招呼。
有人见她们三都是女的,家门口柴火不多,都主动把今天砍好的柴送过去。
看着这一幕,张老太气得连晚饭都吃不下。
连里正分过来的荸荠干都看不顺眼。
晚上,楚桑宁将昨天还剩下的新鲜荸荠削皮切片,和糙米一起煮成浓粥,煮粥时,她拿出紫盐,捻了一小撮撒在粥里。
加了紫盐的荸荠糙米粥,微微带点紫色,很是漂亮。
清甜香气更加浓郁,连一向挑剔的魏书漫都赞不绝口。
张静远吃了一碗,还想吃,但怕不够,捧着碗把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像洗过一样。
楚桑宁笑着打趣,“远儿这是饿得连碗都吃了,没事,今晚娘亲粥煮得多,你想吃几碗都可以。”
张静远立马从空碗里抬起头,“娘,我还想吃一碗……不对,两碗。”
“好咧。”
楚桑宁给张静远又盛了一碗糙米粥过来,还有张宁致的一碗。
张宁致乖巧地冲着楚桑宁笑了笑,“娘亲,我们以后是不是都不会饿肚子了?”
楚桑宁摸了摸张宁致的头,温柔地说道:“只要我们勤劳,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刘慈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致儿,你娘亲可是很厉害的,跟着她,我们肯定饿不着。”
张宁致听了,眼睛笑成了月牙状,用力地点了点头。
楚桑宁看着孩子们满足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虽然现在的生活还很艰苦,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充满希望和光明。
这紫盐给她们带来希望。
明天她打算去嘉林郡把紫盐卖掉换银钱。
次日寅时,楚桑宁就背着竹篓出了门。
嘉林郡西市的永济堂刚卸下门板,小学徒打着哈欠在扫台阶。
见个粗布衣裳的村妇站在门口,立刻横起扫帚,“去去去,讨饭到别处去。”
“小先生。”楚桑宁从篓里取出个陶土罐,“劳烦请你们掌柜看看这个。”
学徒本想拒绝,却被罐口透出的紫光晃了眼,然后接过来跑进去找掌柜。
不多时,一个蓄着山羊胡的老者疾步出来。
见到楚桑宁先是一怔,继而客气地说道:“娘子里面请。”
内堂的紫檀桌上,宋掌柜捧着放大镜的手都在发抖。
“这……这成色……”他突然压低声音,“娘子可知私贩紫盐是杀头的罪过?”
楚桑宁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显。
“民妇只知这是沼泽里挖的药材。”
老掌柜眯起眼睛,“三年前朝廷就下了禁采令,皆因紫盐能炼长生丹……”
说道这里,他话锋一转,“不过若是入药治病,倒也无妨,娘子有多少?老夫愿出二十两一斤。”
这个价格让楚桑宁指尖发颤。
她竹篓里足有三斤。
正要答应,帘子突然被掀开。
一个穿杭绸直缀的中年男子闯进来,腰间悬着的鎏金药囊叮当作响。
“宋老哥,有这等好东西也不通知小弟?”来人目光黏在紫盐上,“仁和堂出二十五两。”
日头偏西时,楚桑宁才从角门溜出永济堂。
怀里沉甸甸的银锭硌得生疼,她却忍不住嘴角上扬。
七十五两雪花银。
足够她们几人用一阵子了。
暮色四合时,楚桑宁才回到木屋。
院门一开,两个孩子就扑上来。
张宁致仰着小脸,“娘亲,张奶奶下午又来闹了,还偷偷跑去我们沼泽地里翻找。”
“没事,随她去。”楚桑宁摸摸他的头顶,从怀里掏出包松子糖,“看娘亲带了什么?”
“糖!”张宁致眼睛一亮,欢呼起来。
楚桑宁拿出两块松子糖,“拿去和弟弟分着吃。”
张宁致和张静远迫不及待地接过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满足的样子,楚桑宁心中也跟吃了糖一般甜。
夜里,三人围坐在油灯下清点银两。
魏书漫突然咦了一声,“这银锭底下怎么有官印?”
楚桑宁凑近一看,顿时变了脸色。
这是仁和堂给的银子,底下竟打着‘内府监制’的烙印。
刘慈手中的银锭铛地一声掉在地上,“莫非那药铺是……”
“官家的耳目。”楚桑宁吹灭油灯,在黑暗中轻声道,“从今往后,我们只挖药盐,绝不提‘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