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没人要的沼泽地
作品:《逃荒路上,我把星际垃圾吃成美味》 “听说了吗?张家三媳妇居然和那个校尉搭上关系了。”
“是啊,我还看到校尉大人亲自给她们送木头,帮着盖房子呢。”
“啧啧,仗着自己有点姿色,就到处勾引人,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
“可不是嘛,一个逃荒的寡妇,还带着个孩子,也不嫌丢人。”
流言蜚语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子里迅速传开。
楚桑宁对此并不在意,但魏书漫和刘慈却为她打抱不平。
“这些人真是闲得慌,整天就知道嚼舌根。”魏书漫气愤地说。
刘慈也附和道:“就是,桑宁你别往心里去,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楚桑宁微笑着摇摇头,“随便他们怎么说,反正又不掉一块肉,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怎么把这段时间熬过去。”
说罢,她看着地上装着种子的袋子,耸耸肩,“我平时在家里都是洗衣煮饭,地里的活干得不多,所以……”
魏书漫也跟着犯愁,“我倒是对植物习性很清楚,可我也没下过地。”
最后,两人齐齐看向刘慈。
看着两人求助的目光,刘慈瞬间挺直腰板,笑吟吟地说道:“之前都是你们两个照顾,现在终于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那还请刘师傅不吝赐教,教我们怎么种地。”
楚桑宁和魏书漫齐齐弯腰,对着刘慈礼了下。
随后,三人笑了起来。
张宁致和张静远也加入进来,要跟着学种地。
几人开始清点郡守分发的农具。
很简陋,只有三样。
锄头,镰刀和铲子。
虽然简陋,但总比没有强。
春种是红薯,它生命力顽强,产量又高,最适合开荒种植。
刘慈拿起锄头,熟练地挥舞了几下,向大家展示,“这种锄头,适合开荒,咱们先把地里的杂草和石头清理干净,再翻土。”
楚桑宁和魏书漫学着刘慈的样子,拿起锄头开始干活,两个小家伙拿的是铲子。
几人来到那一大片荒地时,已经有一群人围在那里。
“发生什么?”
楚桑宁几人走近人群,张老太那尖锐的嗓音特别刺耳。
“我家分的地根本种不出东西,你们看看这些石头。"
新上任的里正赵德贵,被张家几人团团围住。
“张婶子。”赵德贵强压着火气,“谁家的地不都是这样?这里荒地基本都是戈壁地质,石块多,你家分的这块已经算好的了,下面都是黑土,而且靠近水源...”
"放屁!"张老太突然一把拽过旁边一个瘦弱村民的锄头,狠狠砸向地面。
锄头"铛"的一声被弹开,只在石头上留下一道白痕。
"看见没?这能种地?"
人群骚动起来。
楚桑宁抬头看向分给自己的地。
她的地离张家不远,只不过比较靠近野人谷边缘,石头相对来说少了点。
但不断有瘴气从谷里飘出来,所以当初没人选择这块地。
突然,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悄悄地摸向她的地。
是张老大。
只见他蹲在地头,用手扒拉着什么。
“张大伯在看什么这么入神?”楚桑宁故意提高声音问道。
张老大猛地站起身,脸色有些不自然,“没……没什么……”
但他手里分明攥着一把土,那土在阳光下泛着不寻常的油光。
王寡妇眼尖,立刻叫起来,“哎哟,这土怎么这么黑?看着比分给我家都黑不少。”
黑土意味着土质肥沃。
一下子,所有人都跑向楚桑宁的地。
张老太早已经率先冲了出去。
她一把夺过张老大手里的土,粗糙的手指捻了捻,脸色突然变了。
这土质松软肥沃,还带着潮湿的水气,分明是上好的耕地。
“这……”赵德贵也愣住了,“楚氏这块地……”
张老太突然尖叫起来,“她一个外姓人,凭什么分这么好的地?”
紧接着,她眼珠一转,突然换上一副笑脸,“再说了,她既然还是我们张家的媳妇,那她分的地也是我们张家的。”
魏书漫冷笑,“当初把桑宁和孩子卖掉的时候,怎么不说是一家人?”
刘慈也气得发抖,“现在看到桑宁的地好,又想来占便宜?”
赵德贵被吵得头疼,突然指着远处。
“这样吧,把张家旁边那块沼泽也分给楚氏,就当补偿。”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那片沼泽常年积水,长满芦苇,一点都不适合种地。
楚桑宁走到沼泽边,仔细观察。
她注意到沼泽边缘的芦苇长得格外茂盛,而且那些芦苇的根系处,隐约可见一些细小的气泡不断冒出。
魏书漫跟在她身后,也一起查看这片沼泽地。
她蹲下身,用手拨开表面的浮萍,发现水下竟然生长着密密麻麻的野生荸荠。
更令人惊讶的是,沼泽边缘的泥土呈现罕见的深紫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她不动声色地朝楚桑宁看了一眼。
楚桑宁突然说道:“好,我换,不过我有几个条件,一是我从今天起不是张家人,二是把我两个孩子从张家族谱上移出,挪到我名下。”
张老太一口拒绝,“那不行,致儿和远儿是我们张家唯一香火了。”
张老大和张老二的媳妇们肚子都不争气,生的都是女儿。
楚桑宁冷笑一声,“那就没得谈了,这地我也不换了,沼泽地我也不要,你们爱谁要谁要。”
张老太急了,“你……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楚桑宁不为所动,转身就要走。
张老太眼珠一转,突然换上一副笑脸,“好好好,我们答应你,不过你也得答应我们,以后不许再和我们家有任何瓜葛。”
楚桑宁停下脚步,回头冷冷地看着张老太,“这是自然,我以后和你们张家,桥归桥,路归路,各不相干。”
张老太得意地笑起来,立刻招呼儿子们去占楚桑宁原来的好地。
看着张家那贪婪的嘴脸,再看看楚桑宁几个孤儿寡母的,最多只是同情地看了一眼,然后离去。
这年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好不容结束逃荒,要赶紧把春种播下去,没多的心思去操心别人的家事。
当晚,楚桑宁带着魏书漫和刘慈来到沼泽边,手里带着锄头。
刘慈一脸茫然,问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