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就怕领导太清廉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亲自执笔。
这四个字,比那道圣旨的分量还要沉重。
周围的山呼海啸渐渐平息,但嗡鸣声却钻进了陈默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他被人搀扶起来,脚步虚浮,官服下的身体已经沁出一层冷汗。
主簿和师爷一左一右,激动得满脸通红。
“大人,天大的荣宠!这是咱们清河县的荣光!”
“是啊大人,您现在可是名闻天下的能臣了!”
陈默扯了扯嘴角,那笑意比哭还难看。
荣光?
这分明是把他放在烤架上,下面点的是文火,上面还撒着皇帝亲赐的孜然。
他被簇拥着送回后衙书房,房门一关,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世界总算清静了。
那柄御赐的玉如意,触手温润,却烫得他差点脱手。
还有那套文房四宝,砚台是端砚,墨是徽墨,纸是澄心堂纸,笔是狼毫,每一样都透着“你可得好好写”的压迫感。
他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都陷了进去,一动不想动。
写报告。
写一份关于“陈默模式”的详尽报告,给皇帝看。
陈默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试图回忆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修水泥路。
初衷是马车太颠,洒了他最爱的明前龙井。
搞网格化治安。
初衷是懒得分管,让捕快们各管一摊,别来烦他。
百姓调解委员会。
初衷是讨厌断案,让乡贤们自己处理邻里鸡毛蒜皮。
摊丁入亩。
初衷是以前的税制太复杂,算起来头疼。
每一项“丰功伟绩”背后,都藏着一个懒到极致的灵魂。
这报告怎么写?
难道写:启禀陛下,臣之所以如此,全因一个“懒”字?
他敢保证,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抄家的队伍就能从京城出发。
陈默拿起那支御赐的狼毫笔,悬在纸上,久久无法落下。
手腕重若千钧。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写报告,而是在写自己的墓志铭。
就在他头皮发麻,准备用“天人感应,道法自然”八个大字糊弄过去时,门外响起了师爷小心翼翼的声音。
“大人,城中富商王员外,听闻您受了皇恩,特来贺喜。”
陈默眉头一皱。
贺喜?
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见。”
他现在烦得很,谁都不想见。
“可是……大人,王员外说,无论如何也要见您一面,表达一下全县商户对您的敬仰之情。”
师爷的声音带着一丝为难。
陈-默叹了口气。
罢了,早点打发走,早点清静。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材圆润,满面红光的锦袍商人,被师爷领了进来。
正是靠着水泥路商业街发家致富的王员外。
王员外一进门,纳头便拜,声音洪亮。
“草民王福贵,叩见陈青天!恭贺大人圣恩浩荡,名达天听!”
陈默坐在椅子上,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起来吧,有事说事。”
王员外嘿嘿笑着站起身,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盒,双手奉上。
“大人,这是草民的一点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听闻大人要为圣上撰写新政纪要,想必劳心费神,这里面是几支高丽老参,给大人您补补身子。”
锦盒打开,里面躺着几根形态饱满、参须清晰的老山参,一看就价值不菲。
师爷站在一旁,眼睛都直了。
这礼,可太重了。
然而,陈默只是瞥了一眼,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
“拿回去。”
他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喜怒。
王员外一愣,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大……大人,这只是草民的一片心意,绝无他意啊!”
他以为陈默是嫌弃他目的不纯。
谁知陈默却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懒洋洋地开口。
“收了你的东西,以后你家的生意出了问题,我是管还是不管?”
王员外连忙道:“不敢不敢!草民绝不敢拿这点小事麻烦大人!”
陈默继续说。
“你是不敢,但万一你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在外面仗着我的名头惹是生非,我是管还是不管?”
“万一你的对家,拿着更大的礼来找我,让我帮你对付他,我是接还是不接?”
“收礼,是最麻烦的事情。”
“它会带来无数的后续问题,无穷无尽的纠葛。我这人,最怕麻烦。”
他说的全是大实话。
收礼等于增加工作量,这笔账他算得清清楚楚。
然而,这番话落在一旁的师爷和门外的王员外耳中,却不啻于惊雷贯耳。
师爷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原来如此!
大人不是清高,不是故作姿态!
他是从根源上,斩断了所有可能滋生腐败与麻烦的土壤!
这是一种何等通透的智慧,何等坚定的原则!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安,只为省事。
这才是真正的“无欲则刚”!
王员外更是被震得当扬呆立,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他原以为自己懂了陈大人的“无为而治”,此刻才发现,自己连皮毛都没摸到。
陈大人的“懒”,是懒于陷入世俗的纠葛,是懒于处理那些因贪欲而起的破事。
他追求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清净”!
王员外后退一步,再次深深一揖,声音已经带上了颤抖的哭腔。
“大人……草民,草民知错了!草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险些玷污了大人的清名!”
他捧着锦盒,像是捧着一块烙铁,狼狈地退了出去。
书房里,只剩下陈默和激动到浑身发抖的师爷。
陈默并不知道自己刚才那番“怕麻烦”的言论,又被过度解读成了什么样。
他只是觉得,总算清静了。
可以继续头疼那份该死的报告了。
这时,脑海中,系统的声音姗姗来迟。
【检测到宿主拒绝巨额贿赂,其‘怕麻烦’行为被再次误解为‘廉洁奉公’,清廉人设深入人心。】
【‘圣贤之姿’光环效果微弱增强。】
【奖励:‘过目不忘’体验卡(一小时)。】
陈默:“……”
给我这个有什么用?
让我把前世看过的那些心灵鸡汤和管理学废话记得更清楚一点吗?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让师爷也退下。
偌大的书房,只剩下他一人。
他看着眼前的白纸,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怎么解释都会被误会,那索性就……胡说八道吧。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浮现那些前世烂熟于心的词句。
“赋能”、“抓手”、“顶层设计”、“底层逻辑”、“闭环”、“组合拳”……
虽然这个世界的人听不懂,但没关系。
越听不懂,才越显得高深莫测。
配上他现在这个“圣贤之姿”的光环,效果岂不是直接拉满?
想到这里,陈默心中一定。
他重新拿起笔,沾满了墨。
这一次,笔尖落下,再无迟疑。
“所谓新政,非臣一人之功,乃天时、地利、人和之必然也。”
“其核心,在于‘放权’与‘信任’。”
“盖因治大国如烹小鲜,政令繁杂,则百姓无所适从。故,政之要者,在简不在繁。”
他洋洋洒洒,将自己的“懒政”用最华丽的辞藻包装起来。
“水泥路者,非为行路,乃为打通经济之脉络,是为‘基础设施建设’之抓手。”
“调解会者,非为避讼,乃为激活基层之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之闭环’。”
他越写越顺,仿佛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代宗师。
那张“过目不忘”体验卡,让他想起了无数前世看过的案例和理论,信手拈来,与本朝的实际情况无缝衔接。
一个时辰后,一篇数千字的《清河新政纪要之我见》跃然纸上。
陈默自己通读一遍,都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通篇废话,空洞无比,却又偏偏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气势。
尤其是他独创的那些词,比如“闭环”、“抓手”、“赋能”,更是点睛之笔,显得格外有学问。
他满意地点点头,将报告递给门外等候的师爷。
“拿去誊抄一份,快马加鞭,送往州府。”
师爷接过那几张还散发着墨香的纸,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呆立当扬。
他的嘴唇哆嗦着,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大……大人……这,这简直是……经世济民的宝典啊!”
陈默摆摆手,深藏功与名。
“去吧,别耽误了。”
然而,就在师爷转身要走的一瞬间,一名衙役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连滚带爬地跪在地上。
“大人!不好了!出大事了!”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
该不会是我的报告写得太离谱,皇帝派人来抓我了吧?
“何事惊慌?”
衙役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惊恐。
“邻县阳信县,效仿、效仿咱们的‘摊丁入亩’,结果……结果把全县的账目都搞乱了,赋税收不上来,百姓怨声载道,已经……已经闹起来了!”
“阳信县令派人送来加急公文,恳请……恳请您这位‘陈默模式’的开创者,即刻启程,前去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