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流民涌入?那会影响我清净!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可现在,这份宁静被彻底撕碎了。
城外难民营的喧嚣,如同夏日里最烦人的蚊蚋,嗡嗡地穿透了高墙,钻进他的耳朵,搅得他连午后的小憩都成了一种奢望。
不只是声音。
空气中飘来一股复杂难言的气味,混杂着汗水、尘土、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绝望,让他心爱的茶水都品不出原有的清香。
师爷脚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挂着掩不住的焦虑。
“大人,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是从隔壁阳信县逃难过来的,那边闹蝗灾,庄稼都啃光了。”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惊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县令。
“粥棚的存粮快见底了,今天为了抢一碗稀粥,还打起来了,伤了好几个人。”
陈默的眼皮动了动,却没有睁开。
他烦的不是流民,也不是蝗灾。
他烦的是这种无休无止的麻烦。
就像一盆脏水,不断地泼向他好不容易才擦干净的地面。
清河县好不容易在他的“懒政”下变得清净、富裕、有秩序,他才过了几天舒心日子,怎么又来了这么多变数。
人一多,事就杂。
事一杂,公文就多。
公文一多,他还怎么按时下班,怎么悠闲地逛街喝茶?
这简直是在刨他的根。
“把闹事的抓起来。”
陈默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慵懒,带着一丝没睡醒的沙哑。
师爷的腰弯得更低了。
“大人,抓了……可……可他们也是饿得急了。而且人太多了,东城门外黑压压的一片,下官粗略估计,这几天涌进来的,少说也有三四千人了。”
三四千人。
这个数字让陈默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清河县城的常住人口也不过两万出头。
这相当于凭空多出了近五分之一张嘴,还是只吃饭不干活的嘴。
更重要的是,这三四千个潜在的麻烦源,会把他的清净日子搅得天翻地覆。
他终于睁开了眼睛,那双总是带着几分倦意的眸子里,此刻透出一种罕见的烦躁。
他端起茶杯,却发现茶水已经凉了。
这让他更加不快。
“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闹事了?”
陈默淡淡地问了一句。
师爷一愣,以为大人是在考校他,连忙答道:“回大人,赈济流民,向来是如此。施粥、安顿,待灾情过去,他们大多会自行离开。”
“那要是灾情一直过不去呢?我们就一直养着?”
陈默的声音依旧平淡,却让师爷感到一丝寒意。
“这……朝廷自有法度,可眼下……”
“眼下本官的清净日子是到头了,对吗?”
陈默打断了他。
师爷顿时噤声,冷汗从额角滑落。
他突然意识到,大人的关注点,似乎与常人不同。
他不是在忧心县衙的财政,也不是在担忧流民的死活,他好像……只是单纯地觉得被打扰了。
这种想法太过离奇,师爷赶紧把它从脑海里甩了出去。
大人一定是心怀苍生,不忍看到流民之苦,所以才如此烦忧!对,一定是这样!
陈-默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
长此以往,绝对不行。
每天施粥,就是个无底洞。
把他们圈禁起来?更容易出乱子。
赶走?更不可能,万一在清河县地界上饿死,责任还是他的。
怎么办?
怎么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让他们既能活下去,又不会来烦自己?
必须让他们有事可做,忙到没空来县衙门口哭诉。
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地方待,别在城里晃悠,影响市容,更影响他散步的心情。
一个完美的闭环,一个可以自行运转、不需要他 sürekli 操心的系统。
【叮!检测到宿主“躺平环境”受到严重干扰,触发“清净保卫战”任务。】
【任务目标:妥善安置流民,恢复县城原有的宁静秩序。】
【任务奖励:《以工代赈规划方案》、《荒地开垦与新村建设指导手册》。】
来了!
陈默心中一定,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他将那杯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师爷。”
“下官在!”
“传我的命令。从明天起,粥棚的粥,减半。”
“啊?”
师爷大惊失色,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大人,这……这会出人命的啊!”
“听我说完。”
陈默瞥了他一眼。
“想喝另一半粥,想吃上干饭,甚至想吃上肉,可以。拿力气来换。”
他站起身,在院子里踱着步,脑海里系统给出的方案,被他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组织起来。
“县里不是正在整修矿山、疏浚河道、铺设新的水泥路吗?这些地方,都需要人手。”
“告诉那些流民,去工地上工,按天结算工钱。男人一天三十文,女人二十文,半大孩子十文。只要肯干,一家人不仅能吃饱,还能有结余。”
“这叫,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师爷喃喃地重复着这个闻所未闻的词,眼中先是迷茫,随即爆发出璀璨的光芒。
他懂了!
他彻底懂了!
大人此举,何止是赈灾!
这简直是一石三鸟的绝世妙计!
其一,解决了流民的生计,给他们饭吃,更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尊严!
其二,大大加快了县里各项工程的进度,这些可都是功在千秋的德政啊!
其三,让流民忙于劳作,无暇生事,从根源上杜绝了动乱的可能!
高!
实在是高!
师爷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感觉自己跟在陈默身边,每天都在接受思想上的洗礼。
然而,陈默的“懒人计划”还没结束。
“光有活干还不行,他们总得有地方住吧?总不能一直睡在城外的大街上,看着心烦。”
陈默皱了皱眉,似乎对“看着心烦”这一点格外在意。
“城南外不是有一大片荒地吗?土质虽然差了点,但开垦一下,种点红薯、土豆之类的耐旱作物,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系统奖励的种子早就躺在仓库里发霉了,正好用上。)
“你去组织人手,把那片地分给他们。以户为单位,愿意去开垦的,县衙提供农具、种子,并且,开垦出来的地,前三年免收一切赋税。以后,就归他们自己了。”
“县衙再出资,帮他们统一规划,建一批最简单的屋子,先让他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这叫,土地开垦,新村安置。”
师爷已经说不出话了。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天人下凡”四个字。
如果说“以工代赈”是解了燃眉之急的“术”。
那这“土地开垦”就是釜底抽薪、给予长远未来的“道”啊!
大人他……他不仅要救这些流民的命,还要给他们一个家,给他们一片可以扎根的土地!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仁慈!
放眼整个大夏王朝,有哪个地方官,会如此尽心竭力地对待一群素不相识、甚至被视为累赘的流民?
师爷的眼眶红了。
他看着陈默那略显单薄的背影,只觉得那身影无比高大,仿佛能撑起一片天。
“大人……”
他的声音哽咽了。
“大人此举,无异于给了他们一次重生啊!下官……下官替那数千流民,谢大人活命之恩!”
说着,他便要跪下。
陈默及时扶住了他,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
“行了行了,别搞这些虚的。赶紧去办,越快越好。”
“记住,把他们安置得离县城远一点,别让他们再跑到城里来吵我。”
这最后一句,才是陈默的真心话。
然而,在师爷听来,这却是大人不愿居功、淡泊名利的体现。
“下官明白!大人高风亮节,下官这就去办!”
师爷抹了把眼泪,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背影中充满了使命感与无穷的干劲。
陈默看着他风风火火的样子,总算松了口气。
总算可以清净了。
他重新坐回躺椅上,让人换了一壶新茶。
温热的茶水入喉,耳边似乎已经听不到那恼人的喧嚣了。
真好。
几天后,师爷前来汇报工作,脸上的兴奋与崇拜几乎要溢出来。
“大人!成了!全都成了!”
“流民们听闻可以做工换钱,还能分到土地,都高兴疯了!现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根本没人闹事了!”
“城南的荒地也已经规划完毕,他们……他们自发地将未来的村子,命名为‘陈家庄’,还说要给您立生祠,日夜供奉!”
“噗——”
陈默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尽数喷了出来。
什么玩意儿?
陈家庄?
还立生祠?
我只是想让你们离我远点啊!怎么又搞出这种麻烦事!
他看着师yé那张激动的脸,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这清净日子,怕是又没那么容易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