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医疗条件太差?那会影响我生病!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喉咙里火辣辣的痛感还在其次,真正让他心有余悸的,是那种性命悬于一线,却只能任由一群庸医用喝醋、吞饭、画符水这种荒诞手段折腾的无力感。


    他捂着脖子,还能闻到自己身上那股子酸味,胃里也因为干呕而翻江倒海。


    后怕,是深入骨髓的后怕。


    这破地方的医疗条件,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今天是一根小小的鱼刺,要是明天换成伤寒或者别的什么急症,自己岂不是只能躺在床上,眼睁睁看着生命倒计时?


    不行!绝对不行!


    他陈默穿越过来,是为了享受准时下班的退休生活,可不是为了英年早逝的!


    “大人,您没事吧?要不要再喝点安神的汤?”


    主簿和师爷一脸担忧地围着他,嘘寒问暖。


    陈默抬起眼皮,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本官金枝玉叶,万一水土不服,有个头疼脑热怎么办?”


    他声音嘶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首先……是为我服务!”


    当然,最后一句话他是在心里吼出来的。


    就在他这股强烈的求生欲攀升到顶点时,那熟悉的机械声在脑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强烈的‘求生欲’,触发保命任务。】


    【奖励发放:酒精烈酒提纯消毒法、常见病临床诊疗手册(图文并茂版)、外科缝合针制作图。】


    一瞬间,几股信息流涌入陈默的脑海。


    他看着脑中那些清晰的蒸馏装置图、图文并茂的病理分析、还有那小巧却致命的弯曲缝合针设计,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有了这些,还怕什么鱼刺伤寒!


    第二天,陈默就以“医者仁心,普济众生”的崇高旗号,下达了一道让全县衙震惊的命令。


    在县衙旁边,划出一块地,设立“义诊堂”,免费为全县百姓看病!


    主簿和师爷当扬就懵了,免费看病?大人,咱们县的财政才刚好转一点啊!


    但看着陈默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们又把话咽了回去。


    他们又一次自行脑补起来:大人此举,必有深意!这是要将我清河县打造成真正的乐土啊!


    很快,陈默又开始了下一步动作。


    他从民间挑选了一批略懂草药、心思活络,最重要的是眼神清澈、胆大心细的人,组成了清河县第一届“赤脚大夫培训班”。


    开班第一天,陈默亲自到扬。


    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让衙役抬来几箱子书。


    那是他让画师连夜根据脑中图册赶工画出来的《诊疗手册》,虽然粗糙,但图画和关键步骤一个不差。


    “从今天起,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本书给我背得滚瓜烂熟!”


    陈默指着手册,语气严厉。


    “尤其是这两个字——消毒!”


    他用毛笔在木板上写下大大的“消毒”二字。


    “任何伤口处理,任何用具接触病人前,都必须用最烈的酒擦拭!这是铁律!谁要是忘了,就给我滚出义诊堂!”


    一群未来的“大夫”看着县令大人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心中一凛,将这两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脑子里。


    他们哪里知道,陈默之所以如此强调,纯粹是怕这帮人将来给自己看病时,手不干净把自己给送走了。


    几天后,“义诊堂”正式开张。


    一开始,百姓们将信将疑,不敢来看病。


    直到一个木匠在干活时不慎被利斧划伤了小腿,伤口深可见骨,鲜血直流,被工友们抬到了义诊堂。


    所有人都觉得这人一条腿要废了。


    只见一位刚刚“结业”的年轻大夫,深吸一口气,想起了县令大人的叮嘱。


    他没有慌乱,而是镇定地指挥助手。


    “烈酒!煮沸的麻布!还有大人亲手设计的那套针线!”


    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他先用烈酒反复清洗伤口周围,那刺鼻的气味让围观的人都皱起了眉。


    然后,他用一根在沸水中煮过、又在烈酒中浸泡过的弯曲缝合针,穿引着细麻线,屏气凝神地将那翻开的皮肉,一针一线地缝合了起来。


    整个过程,看得人头皮发麻。


    可奇迹发生了。


    在那个年代,如此深的外伤,十有八九会因为感染发脓而死。


    可那个木匠,在休息了十几天后,伤口竟然完美愈合,没有一丝化脓的迹象,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


    这件事,如同一阵风,瞬间传遍了整个清河县。


    “义诊堂”的大夫,能把豁开的上!而且不会烂!


    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义诊堂”的名声,一夜之间变得如日中天,门前车水马龙。


    而那位年轻大夫,更是被百姓们奉为“小华佗”。


    他自己却很清楚,他只是严格执行了县令大人手册上的步骤,尤其是那神乎其神的“消毒法”。


    不久之后,邻县爆发了小规模的瘟疫,人心惶惶。


    消息传来,清河县的百姓也开始恐慌。


    陈默被吵得心烦,但也知道这事不能怠慢,万一传过来,自己也跑不掉。


    他立刻翻出脑中的手册,慢条斯理地颁布了几条命令。


    “通告全县,勤洗手、喝开水、食物必须煮熟了再吃!”


    “派人检查全县所有水源,用石灰和烈酒进行消毒处理!”


    这些在当时看来有些奇怪的命令,被县衙强力执行了下去。


    结果,邻县闹得天翻地覆,清河县却安然无恙,连一个感染的都没有。


    这一下,陈默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已经和神明无异。


    他们坚信,是陈大人的“神机妙算”,才让清河县次次躲过天灾人祸。


    清河县百姓的平均健康水平,因为有了基础的医疗保障和卫生知识,节节攀升,就连新生儿的存活率都提高了不少。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终于彻底安心了。


    他拥有了一支随时可以为自己服务的“专业”医疗团队,虽然这帮人的老师其实就是他自己。


    从此,陈默成了“义诊堂”的荣誉院长,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哪怕只是打个喷嚏,都会有三五个大夫提着药箱冲过来,围着他嘘寒问暖,检查流程一丝不苟,消毒工作更是做到了极致。


    这种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真爽!


    身体的危机解除了,精神的危机却悄然而至。


    这天傍晚,陈默处理完(被下属们提前处理完的)公务,准时下班。


    他躺在后花园的摇椅里,泡着新茶,看着夕阳。


    日子,是如此的安逸、健康、富足。


    可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县城里,天一黑就静悄悄的。


    下班之后的生活,除了喝茶就是跟师爷聊天,连个听曲解闷的地方都没有。


    对于一个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灵魂来说,这种乏味简直是一种酷刑。


    陈默百无聊赖地晃着摇椅,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鬼地方,连个像样的娱乐活动都没有,下班后也太无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