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农作物产量太低?那会影响我吃饭!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尤其是在他已经把清河县的摸鱼环境改造得如此舒适之后。
食堂送来的晚饭,依旧是县衙的标准配置。
一碗糙米饭,两碟小菜。
米粒粗大,色泽暗黄,看起来就毫无食欲。
陈默面无表情地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
那股子粗糙干硬的口感,像是沙子混着干草,在他的舌苔上粗暴地摩擦着,几乎要磨掉一层皮。
他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死结。
“啪。”
筷子被重重地拍在桌上。
正在一旁汇报工作的师爷吓了一跳,连忙躬身。
“大人,可是饭菜不合胃口?”
陈默没有回答,只是盯着那碗饭,眼神里充满了嫌弃,仿佛在看什么生死仇人。
他悠悠地叹了口气,带着一种看破红尘的沧桑。
“饱暖思淫欲……不对,是饱暖思美食啊。”
“师爷,你说咱们清河县,风调雨顺,百姓安居,怎么就种不出点能入口的粮食呢?”
他的语气充满了夸张的悲痛,仿佛这糟糕的米饭,是对他个人尊严的巨大挑战。
“天天吃这个,我感觉我的人生都灰暗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
他夸张地认为,这低劣的粮食产量与质量,正在严重威胁他未来的餐饮水准,进而摧毁他的生活质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了,这是关乎他能否愉快躺平的“生存”头等大事!
就在他悲愤交加之际,那熟悉的机械音在脑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对‘饮食质量’的终极追求,触发被动任务。】
【奖励发放:优良种子培育技术(杂交水稻概念简化版)、曲辕犁制造全套图纸。】
陈默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立刻一扫颓丧之气,猛地站起身,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情油然而生。
他决定,要以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来推动整个清河县的农业革命!
第二天,一扬声势浩大的农业动员大会在县衙前召开。
陈默站在高台上,背着手,面容严肃,目光深邃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农户代表。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沉痛而又坚定的语气,慷慨陈词。
“乡亲们!”
“本官自上任以来,日夜所思,无非是清河县的民生大计!”
“本官见不得百姓挨饿,更见不得百姓吃不好!”
他内心的小人则在同步吐槽:主要是本官吃不好!
“今日,本官要向全县推行两样神器,必能让我清河县,从此粮食满仓,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一番话说得是荡气回肠,听得台下的主簿和师爷又是热泪盈眶。
大人心中,果然装的都是万千百姓啊!
很快,系统奖励的“神器”被分发了下去。
所谓的“优良种子”,其实是系统根据本地气候水土,筛选出的最高产、口感最好的本地种子。
而那曲辕犁的图纸,则被直接送到了县衙的工匠营。
很快,一批造型奇特的犁被打造了出来。
农户们围着这些新东西,脸上写满了疑虑。
一个老农捻起几粒所谓的“优良种子”,对着太阳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这玩意儿,跟咱们家祖辈传下来的种子,看着也没啥区别啊。”
另一个农户则绕着那架崭新的曲辕犁,敲敲打打,满脸不解。
“这犁的辕杆怎么是弯的?怕不是一用力就得断了吧?”
“就是,老祖宗用了几百年的直辕犁,肯定有他的道理,这县令大人年纪轻轻,别是瞎胡闹吧?”
质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新事物的推广,远比想象中要困难。
陈默站在县衙二楼,听着下属的汇报,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挨家挨户去劝说?
太累了。
跟他们辩论曲辕犁的力学原理?
太费脑子了。
他有更简单,也更符合他懒人风格的办法。
“去,把城郊那几亩没人要的官田给本官划出来,就当是试验田。”
“再贴个告示出去。”
陈默伸出手指,慢悠悠地说道:“就说,县衙雇人耕种试验田,用的就是这新品种和新农具。另外,今年但凡是敢用新品种和新农具的农户,赋税,直接减半!”
“本官倒要看看,有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这招简单粗暴,却直击要害。
消息一出,将信将疑的农户们虽然依旧犹豫,但还是有不少胆子大的、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的,决定赌一把。
毕竟,赋税减半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春去秋来,时间一天天过去。
清河县的田野里,出现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大部分的田地,水稻长势与往年无异。
而那几亩试验田,以及零星几户用了新技术的农户田里,水稻却像是疯了一样地长。
稻秆比别家的要粗壮一圈,稻叶也更显浓绿。
到了抽穗的时节,那饱满沉重的稻穗,更是将整根稻秆都压弯了腰,形成一片金色的波浪。
根本不用等到收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产量绝对不一般。
秋收那天,试验田外围满了人。
整个清河县的百姓,几乎都跑来看热闹了。
他们伸长了脖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与渴望。
当衙役们将收割好的稻谷,一担担地挑到大秤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主簿颤抖着手,拨动着秤砣,最终扯着嗓子,用一种近乎破音的声音嘶吼道。
“亩产……亩产三百二十斤!”
“比往年的常产,翻了一番啊!”
“轰!”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三百二十斤!
这是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整个清河县都轰动了。
那些当初选择观望的农户,肠子都悔青了,一个个捶胸顿足。
而那些赌了一把的农户,则抱着稻谷,喜极而泣。
第二天,县衙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无数农户挥舞着银钱,哭着喊着要求购优良种子和新式曲辕犁。
陈默“农业革新者”的名号,不胫而走。
百姓们自发地为他立生祠,称颂他为“再世神农”。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默,此刻正坐在后花园的饭桌前。
一碗晶莹剔透、粒粒分明、散发着浓郁米香的白米饭,被端到了他的面前。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他夹起一筷子,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
软糯、香甜、口感弹牙。
那幸福的滋味,瞬间从舌尖蔓延到四肢百骸。
就是这个味!
他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什么农业革新者,什么再世神农,都比不上这一口香喷喷的白米饭来得实在。
饭是吃好了,陈默的清闲日子又回来了。
吃饱喝足,人就容易犯懒,一犯懒,就想找点乐子。
陈默最近迷上了钓鱼。
他觉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搬个小马扎,坐在河边,看着浮漂上下起伏,这才是退休老干部该有的生活。
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
他扛着一根崭新的鱼竿,兴致勃勃地来到县城外的清河边。
结果,他发现河道淤泥堆积,水流滞涩,水色浑浊不堪。
他耐着性子坐了一下午,鱼漂就像是被焊死了一样,纹丝不动。
最后,他只钓上来几条指甲盖大小的小杂鱼。
陈默看着空空如也的鱼护,再看看这死气沉沉的河道,心态崩了。
他扛着鱼竿,气得直跺脚。
“岂有此理!”
“这破河,还让不让人好好钓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