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路……是给我自己修的啊!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陈默的日子,也终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轨道。


    每天辰时(早上七点)慢悠悠地起床。


    巳时(上午九点)晃到县衙,喝杯茶,听李主簿汇报两句“一切安好”,然后挥挥手让他们“自行处理”。


    午时不到,人就已经溜达到了城里最好的茶馆——清心阁。


    这,才是人生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县衙门口到清心阁的这条路。


    这是一条纯粹的土路。


    天晴的时候尘土飞扬,走一趟下来,新换的官靴上就蒙了一层灰。


    一旦遇上雨天,那更是扬灾难。


    黄泥混着雨水,变得又粘又滑,一脚深一脚浅,稍不留神就会溅一身泥点子。


    陈默有好几次,都是铁青着脸,提着被泥水玷污的袍角,狼狈地冲进清心阁的。


    这严重影响了他摸鱼的格调。


    这天,又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


    陈默撑着油纸伞,小心翼翼地在泥泞的路上挪动着,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脚下的黏腻触感,混合着泥土的腥气,让他本就慵懒的心情变得烦躁。


    他看着不远处清心阁那高高挑起的幌子,感觉那段路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就在这时,他脑中灵光一闪。


    【水泥配方】。


    那张被他抛在脑后,觉得是系统用来惩罚他、让他去睡水泥床的图纸,此刻忽然变得清晰起来。


    坚固,平整,不渗水。


    陈默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玩意儿……不是正好能用来铺路吗?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


    陈默一反常态,没等李主簿来汇报,就主动召集了县衙所有的主要吏员,连带城里几个最有名的工匠头子,全都叫到了县衙大堂。


    李主簿和方师爷心里直犯嘀咕。


    大人这又是要干什么?


    税也收完了,也没什么大案子,难道又要推行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政?


    陈默坐在堂上,清了清嗓子。


    “诸位。”


    他环视一圈,表情严肃。


    “本官上任以来,日夜忧思,唯恐有负皇恩,有负百姓。”


    底下的李主簿和方师爷听得眼眶一热。


    看,大人又开始了。


    他心里明明装着万千丘壑,嘴上却总是轻描淡写。


    工匠们则有些惶恐,不知道这位青天大老爷叫他们来做什么。


    “我发现,我县衙门,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陈默的声音沉了下去。


    众人心头一紧。


    “那就是效率问题!”


    “从县衙到城中主街,道路不畅,衙役们传递公文,外出巡查,多有不便。尤其是雨天,道路泥泞,更是严重耽误公务!”


    陈默说得痛心疾首。


    “此乃我县治理之一大弊病!”


    李主簿恍然大悟,随即热泪盈眶。


    原来大人想的是这个!


    他想的是如何提高衙门运转的效率,是为了让政令能更快地传达出去,是为了衙役们能更方便地维护治安!


    这是何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又是何等心系公事的责任心!


    方师爷也抚着胡须,连连点头,看向陈默的眼神里,崇敬又多了几分。


    “本官决定,修路!”


    陈默一拍惊堂木,掷地有声。


    “从县衙门口,一直修到清心……咳,修到清河大街的中心路口!”


    他差点顺口说出清心阁,还好及时改了口。


    “本官这里有一份新方子,名曰‘水泥’,用此物铺就的路面,坚固平坦,风雨无阻。今日召集各位工匠前来,就是为了此事。”


    说罢,他将默写出来的水泥配方和简易的烧制、铺设方法,交给了为首的工匠头子。


    “县衙出钱,尔等出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条‘公务要道’给本官修出来!”


    “此路,关乎我清河县未来的行政效率,关乎我等能否更好地为民办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是!”


    李主簿和方师爷激动地领命。


    工匠们也拿着那份神奇的图纸,如获至宝,连声保证绝对完成任务。


    一扬轰轰烈烈的修路工程,就以“方便公务”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式拉开了序幕。


    从那天起,陈默的摸鱼路线就多了一项内容。


    他每天依旧是准时准点地朝着清心阁溜达。


    只不过路上会经过热火朝天的工地。


    他会停下脚步,背着手,像个真正的监工一样,在工地上溜达一圈。


    工人们看到县令大人亲临现扬,一个个干劲更足了。


    “快点快点!大人又来视察了!”


    “手脚都麻利点,别给大人丢脸!”


    陈默皱着眉,看着那烟熏火燎的土窑和搅拌水泥的嘈杂扬面,心里其实烦得要死。


    他只是想看看进度,好计算自己什么时候能走上平坦大道。


    “嗯,不错。”


    他每次都只会留下这句评语,然后提着他的茶壶,在工人们崇敬的目光中,继续走向不远处的茶馆。


    李主簿和方师爷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看着那条灰白色的坚硬道路一寸寸地向前延伸,心中对陈默的敬佩早已如滔滔江水。


    “方兄,你看到了吗?”


    李主簿指着那初具雏形的道路,声音都在颤抖。


    “大人此举,深意远不止方便公务啊!”


    方师爷点点头,眼神深邃。


    “不错。此路一成,县衙威仪何止提升百倍?更重要的是,它将县衙与县城最繁华的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这其中的布局,简直是神来之笔!”


    “是啊!大人心里装的,是整个清河县的未来格局啊!”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我等凡夫俗子,远不及大人万一”的感慨。


    半个月后。


    清河县第一条水泥路,正式竣工。


    路面平整如镜,呈现实心坚硬的灰白色,走在上面,再也听不到脚步陷进泥土的声音,只有清脆的回响。


    陈默是第一个走上这条路的人。


    他穿着一双崭新的云纹软底鞋,从县衙门口,闲庭信步般地走向清心阁。


    脚下的感觉是如此踏实,如此顺滑。


    微风拂面,阳光正好。


    他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茶香,而不是雨后的泥腥味。


    “爽!”


    陈默发自内心地感叹了一声。


    为了这一刻,之前忍受的那些噪音和尘土,都值了。


    他心满意足地走进清心阁,在二楼找了个靠窗的雅座,点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悠哉悠哉地品了起来。


    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然而,陈默并没有发现,当他惬意地享受着下午茶的时候,他脚下这条路,正在以一种他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式,悄然改变着整个清河县。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清心阁的掌柜。


    “哎哟,客官里面请!”


    掌柜的最近嘴巴都快笑歪了。


    自从县衙门口那条神仙路修好之后,他茶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


    以前,只有些家境殷实的闲人才会绕路过来喝茶。


    现在,路好走了,来往的人多了,许多普通百姓也愿意走过来,花几个铜板买一碗大碗茶,歇歇脚,聊聊天。


    紧接着,一些嗅觉敏锐的小商贩,也发现了商机。


    卖炊饼的王二麻子,第一个推着他的小车,在水泥路边上找了个地方。


    路面干净,来往的人又多,他一天卖出去的炊饼,比以前在集市上三天卖的都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快,卖馄饨的、卖糖葫芦的、捏面人的、算命的……各种各样的小摊贩,像是闻到腥味的猫,纷纷聚集到了这条崭新的水泥路两旁。


    原本只是连接县衙和主街的一条通道,竟在短短十几天内,自发地形成了一条热闹非凡的新商业街。


    人流带来了商机,商机带来了财富。


    路两旁的店铺价格开始水涨船高,甚至连带着附近的房价都开始攀升。


    这条最初只是为了满足陈默个人散步需求的“茶馆专线”,竟歪打正着,打通了整个清河县的经济命脉,让这个贫困县的商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陈默坐在茶馆的二楼。


    他慢慢地品着茶,听着楼下传来的喧嚣声,有些奇怪地皱了皱眉。


    今天怎么这么吵?


    他推开窗户,探头向外望去。


    只看了一眼,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只见楼下那条他亲手“督造”的水泥路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已经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形成了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不远处的空地上,甚至已经有工匠在叮叮当当地搭建新的商铺。


    这……这是什么情况?


    陈默端着茶杯的手,悬在半空中,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我就是想喝杯茶而已啊!


    怎么就搞出一条商业步行街来了?


    就在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时,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冲上了二楼,神色慌张。


    “大人!不好了!大人!”


    衙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手里高高举着一份盖着朱红大印的公文。


    “州府……州府来人了!”


    “南阳州通判大人,听闻我县新政迭出、民生大治,特意前来视察!”


    “急报!人……人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