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孤会想办法脱身
作品:《恶毒咋啦,本宫是妖妃啊》 黑影的身形微微一滞。
“是。只是……青州路远,势力若尽数调离,殿下身边,恐无人护卫周全。”
“孤。”萧颙缓缓吐出一句话,字:“也去。”
“殿下,万万不可!”
黑影的声音带着惊惶:“您身份尊贵,万金之躯,怎能亲赴青州那等蛮荒之地!若有任何差池,属下万死难辞其咎!”
“孤,心意已决。”
萧颙打断了他,侧过小小的脸庞,看向养心殿的方向,眼底是一片翻涌的墨色。
“不必再说。”
“你们先行一步,至于孤如何脱身前往,自有办法。”
黑影喉头滚动,终究没敢再吐出一个字。
在这个五岁的孩子面前,他感受到的,是比面对当今圣上时,还要恐怖的压迫感。
“……是。”
话音落下,黑影直接悄无声息的离开。
萧颙也缓缓转身走下阁楼,稚嫩的身影,沉稳地朝着养心殿的方向走去。
殿内,萧天明和裴芸瑶的面色都不是很好。
只是二人都未开口,只在沉默中对峙。
就在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僵局。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裴芸瑶浑身一颤,猛然回头。
看到儿子的那一瞬间,裴芸瑶眼底立刻涌上几分温柔。
是她的颙儿。
“你怎么来了?”她快步上前,声音轻柔。
她想去牵他的手。
萧颙却不着痕迹地侧了侧身,避开了她的触碰。
他对着她,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然后抬起那张白净的小脸,看向她。
“儿臣有些事情,需要同父皇说一说。”
他的声音奶声奶气,说出的话却很锋利。
“母后若是没其他的事情,不如先回藏凤楼吧?”
裴芸瑶伸出的手,尴尬地停在了半空中。
他……他在说什么?
他让她走?当着萧天明的面,让她这个母后,先回去?
“颙儿。”她的声音有些发干,努力维持着母亲的温和:“同你父皇说些什么?是母后不能听的吗?”
“不如你也同母后说说,母后也好帮你出谋划策?”
萧颙的小脸,却蓦地冷了下来。
“此事,儿臣只需和父皇说。”
裴芸瑶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
不是的,她的颙儿不是这样的!是谁?是谁在他耳边说了什么?
“不行!”
裴芸瑶脱口而出,一把抓住萧颙的手臂。
她抬起头,死死地盯着龙椅上那个始终冷眼旁观的男人,眼中满是戒备。
然而,萧天明却像是没看到她的眼神。
他停止了敲击扶手的动作,从龙椅上缓缓坐直了身子,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萧颙身上。
他薄唇微启,对着裴芸瑶,吐出几个字。
“你,先回去。”
裴芸瑶几分愣神,这父子二人都让她先离开,难道是商量什么重要的事?
还是她所不能知道的,那这么说更不该离开了。
在此时,萧颙依然察觉到母亲的那份疑惑,只好冷静开口,温柔劝解。
“母后,您先回去,儿臣跟父皇说完话,立刻就回藏凤楼找您,好不好?”
他轻轻晃了晃她的手。
最终,她还是败下阵来。
“好。”她的声音带着沙哑:“母后……在藏凤楼等你。”
说完,她松开了手,深深地看了一眼龙椅上那个神情莫测的男人,这才一步三回头地退出了养心殿。
裴芸瑶一走,萧颙小小的身子站得笔直。
方才还仰着撒娇的脸,此刻已经恢复了一片与年龄不符的冷肃。
他上前一步,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
声音还是稚嫩的,但那语气,却没有丝毫波澜。
萧天明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嘴角的弧度玩味。
“哦?什么事?”
萧颙再次一福身,这才抬起头,字句清晰地开口。
“儿臣听闻,二舅舅在青州一带失踪。儿臣想亲自去寻。”
话音落下,
萧天明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他靠在龙椅上,食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上的蟠龙雕刻。
他看着下面那个异常镇定的人影,声音听不出喜怒。
“青州凶险,瘟疫刚平,难保没有疏漏。你万一染上,如何是好?”
这哪里是关心,分明是试探。
试探他究竟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另有所图。
萧颙当然听得懂。
他垂在身侧的小手悄然握紧,再次抬头时,眼中非但没有退缩。
“儿臣不怕。”
他迎着萧天明冰冷的视线,一字一顿。
“儿臣身为太子,心系舅氏安危是本分。父皇常教导儿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正好借此机会,出宫历练一番。”
萧天明敲击扶手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那双与裴芸瑶有七分相似的凤眸里,此刻却透着一股连她都不曾有过的狠劲。
历练?
一个五岁的孩子,说要去那种地方历练?
一个荒唐的念头,忽然就从萧天明的心底冒了出来。
他原本还在思忖,该如何不动声色地削弱裴氏,如何让这个流着裴家血的太子名正言顺地从储君之位上掉下去。
现在,机会不就自己送上门来了吗?
青州那地方,山高皇帝远,流寇、乱民、没来得及收敛的疫尸……随便哪一样,都能让一个金尊玉贵的皇子悄无声息地意外身亡。
届时,他只需表现出丧子之痛,再将怒火引到办事不力的地方官员身上,谁也怀疑不到他这个痛失爱子的父亲头上。
裴芸瑶失了兄长,再失了唯一的儿子,想必也就彻底垮了。
这后宫,也该换个新局面了。
想到这里,萧天明眼底的阴霾一扫而空。
“可你年纪太小,朕始终不放心。你二舅舅的事,朕已命大理寺全力追查,沿途关隘也都封锁了,想必不日便会有消息。”
萧颙好像没看见他那假惺惺的模样,又往前走了两步。
他仰着头,声音放缓。
“父皇,儿臣正因年幼,才更该早日磨砺心性。有儿臣亲至青州,下面的人才不敢懈怠,才能真正尽心尽力。请父皇恩准。”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有储君的担当,又有为人子的孝道。
萧天明终于装作被说服了的样子,沉吟片刻,长长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