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人非亲,血连身
作品:《活死人王朝》 断水一日,尚可支撑。
断水两日,尚可咬牙忍耐。
断水三日,这无水之源,强挤出来的,竟是带着丝丝血色。
这已经不能算是乳水,该叫做血乳了。
三个女人,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围坐着,除了安抚两个孩子,再不愿多耗费一丝力气。
至于为何不出去寻水?是因为她们有自知之明。
屋外那些会将人生吞活剥的死尸,不是她们这一屋子妇孺能抗衡的。
有时候,逃避也是种适当的选择,这......能让她们活的更久一些。
一直倚靠假寐的老夫人张秦氏,结束了动作,“春娘,阿秀,老身该去了。”
她突然抬头睁眼,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
“娘,您......您别吓我......”
张刘氏,又或可说是刘阿秀,此刻疲累娇俏的脸上依旧面色苍白。
她忧虑的看着面色比她好不了多少,也同样虚弱的婆婆。
“......”一旁的婆子春娘,也睁开无神的双眸,哀伤地看着老夫人。
她喉咙紧巴的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是轻轻‘哼唧’了两声。
“就听我的。”张秦氏失神的双眸闪过决绝,“阿秀,你得喝些东西,不然......会死的啊!”
“给你们留些血,我......我就出去。”
“这外头尽是死人作孽,我就是死了,也得死的离你们远远儿的才行。”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她怕,怕她倒下再起来,就成了吃人的怪物。
老东西,总得给小辈趟一趟活路。
这早不是老夫人第一次提了,只是一直没人肯应。
刘阿秀咬了咬唇,疼痛让她清醒几分,哑着嗓子仍是劝道。
“母亲,阿郎会回来的,一定......”
“求您......再等等阿郎,再等等......”
那微末的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渺茫。
张秦氏摇了摇头,干涸的喉咙火烧似得,“再等下去,我可就真的没力气动弹了。”
“到了那时,说什么都晚了。”
“等不及,等不及了......”
......
王氏少年愧疚而感激。
“那一日,街巷中久违的传出动静。”
那有气无力的大叫,竟是有些刻意。
“我在墙后偷偷望了望,是......是在张家那边的窄巷里头。”
“趁着那些死人都去了,我才敢壮着胆子去井边打了两桶水。”
善借他人之死,成全了自家活命。
他没有错,但这份恩情,少年愧疚难忘。
那,许是张家第一个死掉的。
......
婆子春娘皱巴着脸,既抗拒又渴望的啜了小口。
腥甜的只让人想吐,却又不能。
她的喉咙总算不再紧巴,也能说得出话来。
“老夫人安心......引它们走开......就打水。”
因失血有些头脑昏沉的张秦氏点了点头,体悟到了她的心意。
趁机回家?婆子春娘早放弃了,或许是太远了,远的让她绝望。
也可能是她也累了,不大想继续面对。
受老夫人张秦氏启发,她突然意识到选择死亡,也算是种一了百了的解脱。
懦弱一度压倒了求生欲,勇气竟与怯懦双双并存,矛盾纠缠。
若是侥幸活着,那她自然就带水回来。
若是不幸死了,她也算私德圆满。
受了这般苦难,来世,该得好报了的!
拜了拜墙上依旧不染尘埃的神像,在张刘氏瘫软坐着的轻泣中,两位老妪搀扶着朝屋外走去。
桌上,留下了满满一碗。
这是自赴死路的老夫人,最宝贵的遗馈。
饮血,如吮命。
......
“我悄摸出门时,恰好跟在张家出门的那位婆婆后头,先后去打了水回来。”
王氏少年分别之际,犹豫不已,还是忍不住抓紧时间向这位好心的婆婆解释。
“婆婆......你被伤了,只怕......会染上它们的疫病。”
比起时常观察,寻找机会的王氏少年。
闭屋不出的张宅女眷,对这些尸鬼的传染途径知之甚少。
婆子春娘愣了愣,看了看手臂上的血。
若不是这少年突然冲出,持一把腰刀从后相助,她在井旁也没那么容易用一把菜刀从尸口得生。
单就那么一具尸鬼,就不是她这老迈的妇人所能抗衡得了的。
倒是没想到,好不容易打到了水,她还是中招了的。
呆了几息后,她随即释然的笑了笑,“谢谢小郎,无碍的,快回家去吧。”
然后,她看了看那只被伤手提着的水桶,桶沿上,自己的血正一滴滴混入清澈的井水中。
终究还是没舍得放下。
这两桶水,就是命,若去其一,便是削了两个娃娃的命。
索性,强忍着疼痛,也顾不得太多,俱都带了回去。
临别之际,婆子看了看邋遢的少年郎,张了张嘴,却又什么都没说,转身走了。
因为她瞧见了,对街宅院那扇门户里头,等着少年的只有如夫人般憔悴的妇孺。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自此一别,便是二人的最后一面。
......
回了张宅的婆子春娘,把水往侧旁一放,对着面色复杂的夫人张刘氏道。
“夫人,时间不多,您别问,只听。”
托了那桶染血井水的福,饮了两口,她此刻说话都利索了起来。
“老婆子我怕是也不行了。”
“夫人牢记,被它们伤了,就染了疫,也会变成它们那样。”
她低头看了看已经有些麻木的伤臂,伤口旁的皮肉已经隐隐泛青,一看就有问题。
那少年所说,虽未验证,却也不再需要太过怀疑。
“这两桶水,一桶干净。”
“另一桶沾了老婆子被咬之后淌出的血,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莫要饮用。”
婆子春娘引着夫人张刘氏,匆忙认了认两个水桶。
最后,她竟是笑了笑。
“夫人,我替我家男人谢谢您和老夫人这些年的照拂。”
“我家小儿能读得起书,去得了沈阳求学,是为何故,老妇心里跟明镜似的。”
恩情呐......这改命的恩情,如今还之以命,便两清了......
如此,自认能力有限的婆子春娘,也就不去做无谓的牵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