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清珞得方,牡蛎再显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黑石峪工坊后山的窑火重燃,
低沉的轰鸣带着一丝新生的倔强,
撕破了兖州府上空因“黑石火雨”而残留的诡异寂静。
铅毒阴云虽未散尽,
但简易防护棚下,
工匠们往来穿梭的身影,
多了几分小心翼翼下的坚定。
库房改成的医棚里,
血腥与汗味被更浓郁的草药苦涩取代。
苏清珞伏在简陋的木案上,
眼下一片浓重的青黑,
面前摊着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医书
——《本草纲目》、《证类本草》,
还有几卷她父亲珍藏的、
字迹已有些模糊的手札。
灯火如豆,在她专注的侧脸上跳跃。
纤细却沾着药渍的手指,
在一行行蝇头小楷间快速划过。
她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展,
口中无声地念念有词:
“铅毒…石毒…性沉,
入血髓…损肝肾,
乱神明…解之…解之…”
昨夜老王那控制不住颤抖的手、
蜡黄绝望的脸,
还有陈石头背上那道狰狞的疤,
如同烧红的烙铁,
反复灼烫着她的心。
她厌恶暴力,却更痛恨这种无声侵蚀生命的毒!
“清珞妹子,歇会儿吧,眼睛都熬红了。”
陈石头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粟米粥,
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声音放得极低,
生怕惊扰了她。
他左肩的伤被厚厚的棉布裹着,
动作还有些僵硬,
但眼神清亮,精神头十足。
苏清珞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没回头,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
“石头哥,你伤没好利索,别乱动。
粥放那儿吧。”
她的目光,死死钉在《本草纲目》中一段关于“海粉”(牡蛎粉)的记载上:
“…性咸寒,涩…能收敛固脱,
化痰软坚…煅用尤良…
吸附浊物…”
吸附浊物!
这四个字如同黑暗中骤然划亮的火柴!
一个模糊的念头瞬间击中了她!
她猛地站起身,
带倒了身后的木凳也浑然不觉,
几步冲到角落堆放杂物的架子前!
那里有几个不起眼的陶罐,
正是之前工坊研制“防潮脂”时,
用来盛装煅烧研磨好的牡蛎壳粉的!
“牡蛎壳…强吸附…弱碱性…”
苏清珞飞快地打开罐子,
捻起一撮细腻如雪的煅牡蛎粉,
在指尖摩挲。
眼前的医书记载、以及工坊里现成的材料轰然碰撞!
一个大胆的方案在她脑海中迅速成型!
“石头哥!”
她倏然转身,
眼中闪烁着多日未见的、近乎亢奋的光芒。
“快!帮我把老王叔请来!
还有,找些干净的蜂蜡、
精炼过的灯油(石蜡油前身)来!要快!”
陈石头被她眼中的光亮晃了一下,
虽不明所以,
但“苏大夫有办法了”的念头让他浑身充满了劲儿,
应了一声“好嘞!”,
粥也顾不上放稳,
转身就跑了出去,
动作牵动伤口也浑不在意。
不多时,老王被陈石头半搀半扶地带了过来。
他脸色依旧灰败,双手拢在袖子里,
依旧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眼神麻木,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希望。
几个护厂队员也好奇地跟了过来,
想看看苏大夫能有什么仙法。
苏清珞没空解释。
她已迅速支起一个小陶炉,
架起一口小铜锅。
先将精炼过的、
清亮如水的“灯油”倒入锅中,文火加热。
待油温微热,
她取来一块黄澄澄的蜂蜡,
用小刀细细刮下碎屑,
缓缓加入油中。
蜂蜡在温热的油中慢慢融化,
与油液融为一体,变得粘稠。
“老王叔,把手伸出来。”
苏清珞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王木然地伸出那双布满老茧、
指关节肿大、皮肤却异常干燥粗糙的手,抖得如同风中的枯叶。
苏清珞用木勺舀起一勺温热的、
混合了蜂蜡的油液,
均匀地涂抹在老王的双手和手臂上。
油液带着蜂蜡特有的微香,触感温润。
“可能会有点凉,忍一下。”
苏清珞说着,迅速拿起那罐煅牡蛎粉,
用一把小毛刷,沾满了雪白的粉末,
如同扑粉一般,仔仔细细、
一层又一层地扑洒在老王涂满油蜡的手臂上!
粉末瞬间吸收了油液,
附着在皮肤表面,
形成一层细腻的白色“泥膜”。
一股清凉之意透过皮肤传来,
老王麻木的眼神微微动了一下。
那层白色粉末覆盖下,
原本因铅毒沉积而隐隐透出的灰暗,
似乎被暂时掩盖了。
“每日下工后,
用热水和这特制的‘净铅膏’(苏清珞临时命名)涂抹清洗,
尤其是指缝、关节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务必揉搓干净!”
苏清珞一边示范,
一边对老王和围观的工匠们说道。
“这煅牡蛎粉,性吸附,
可粘附皮肤毛孔中的铅尘!
其性微碱,或可稍解铅毒之酸性侵蚀!
再配合蜂蜡与精油的润泽,保护肌肤!”
众人将信将疑。吸附?
这白粉真有那么神?
“光靠外洗,恐难清深入血脉之毒。”
苏清珞并未停歇,她又拿起炭笔,
在竹片上飞快书写。
“还需内服汤剂,
助身体排出铅毒!”
她脑海中各种解毒药材飞速组合。
“金钱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本草》言其可解金石毒!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解毒!
绿豆,最是解毒良品!
再佐以茯苓健脾利湿,扶助正气!”
一个简单的“排铅饮”方子迅速成型。
“石头哥,劳烦你跑一趟药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