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清珞妙手,牡蛎玄机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药棚内,油灯昏黄。
四只粗陶碗静默如坟,
油纸封口上凝结的水珠在寒夜中无声滑落。
李烜如同困兽,枯坐桌旁,
布满血丝的眼死死盯着碗口,
前世记忆里那声绝望的“嗤”响和刺刀的寒光,
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复切割着他的神经。
柳含烟端来一碗滚烫的姜汤,
他浑若未觉。
苏清珞则坐在一旁,
清冷的眸子凝视着灯火,
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小撮干燥的药材粉末,陷入沉思。
“燥湿…吸潮…”
她低声呢喃,
医者的本能让她在浩如烟海的药性记忆里急速搜寻。
炮制药材,最忌潮湿霉变。
何物能锁住水气?
《本草拾遗》?《炮炙论》?
识海深处,一本泛黄的药典图谱缓缓展开…
牡蛎!咸,涩,微寒。
煅制存性,其粉…燥湿敛疮,吸潮如神!
苏清珞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如同黑夜中划过的流星!
“李大哥!”
她霍然起身,声音带着一丝难掩的激动。
“煅牡蛎!煅牡蛎壳粉!”
李烜如同被惊雷劈中,猛地抬头:
“牡蛎?海边那贝壳?”
“正是!”
苏清珞快步走到药柜旁,
取出一小罐早已备用的、
色如霜雪的药粉。
“此乃医家常用之煅牡蛎粉!
取海边牡蛎厚壳,
洗净泥沙,入无烟火中反复煅烧!
至通体酥脆,色转灰白!
再以石臼千锤百打,研磨至极细!
其性至燥,善吸湿气!
外敷可敛疮燥湿,内服可制酸固涩!
其吸潮之力…甚于生石灰!”
她捻起一点粉末,
撒在桌上一小滩水渍上,
粉末瞬间变得潮湿粘腻,水渍迅速消失!
李烜看着那神奇的一幕,
瞳孔骤然收缩!
识海中,《万象油藏录》关于“干燥剂”的模糊概念瞬间清晰!
氧化钙!煅烧后的牡蛎壳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钙!
这正是他绞尽脑汁想要寻找的强力吸水剂!
“妙!妙啊!”
李烜一跃而起,因激动而声音发颤。
“清珞!你真是…天赐工坊!
此物…此物正是火药防潮的‘命门’!
快!取些来!”
苏清珞却秀眉微蹙,
抬手制止了他伸向药罐的手:
“李大哥,且慢!
此物虽善吸潮,但…性燥烈!
若比例过重,其粉遇水汽则化生石灰!
灼热蚀铁!更伤兵卒手足!
若用量过轻…则效力不足!”
她目光灼灼,带着医者的严谨:
“需精确!需研磨至面粉般细腻!
使其均匀分散于蜡膏之中,
方为‘隐甲’,既吸潮,又不显燥烈之性!”
“精准…研磨至粉…”
李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眼中精光闪烁。
“清珞,依你之见,当如何?”
苏清珞沉吟片刻,
指着桌上那四只封口的粗陶碗:
“待明日验看沙盐受潮之状,
可定基底蜡膏优劣。
若能成膏,再以此膏为基,分作数份。
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煅牡蛎粉(1%、3%、5%、7%),
同样置于高湿碗中,静置观察!
看哪份沙盐最干爽!
膏体无燥裂、无灼热感,
便是最佳比例!”
她思路清晰,如同设计药方君臣佐使。
时间在焦灼中流逝。
次日清晨,药棚内。
苏清珞亲自上前,
用小刀小心地撬开四只陶碗的油纸封泥。
一股浓烈的湿气混合着土腥味扑面而来!
第一碗(无处理):
沙盐混合物已彻底板结成硬块,
湿漉漉地粘在碗底!
第二碗(涂“玉甲膏”):
膏体边缘被湿气浸得微微发软,部分沙盐受潮结块。
第三碗(玉髓蜡+松香壳):
蜡壳坚硬,但碗底沙盐依旧有轻微结块迹象。
第四碗(玉髓蜡+松香+微量化金液):
蜡壳最为柔韧光洁,
碗底沙盐颗粒松散,
几乎未见明显结块!
“成了!李大哥!
这韧性蜡壳能防水!”
柳含烟惊喜叫道。
李烜却目光如炬,直指核心:
“防水好!但还不够防潮!
碗底沙盐虽未板结,仍有湿气!
需‘玄牡粉’锁死最后的水汽!”
苏清珞立刻动手。
她取来第四碗中表现最佳的韧性蜡膏(玉髓蜡+松香+微量化金液),
小心融化。将其分成四小份,
分别加入1%、3%、5%、7%的煅牡蛎粉
(已用细绢罗筛过三遍,细如面粉)。
搅拌均匀后,重新淋在四份新的沙盐混合物上,
封入新的湿沙陶碗。
又是漫长的等待。
这一次,李烜、苏清珞、柳含烟三人寸步不离。
傍晚时分,揭盖!
第一碗(1%玄牡粉):沙盐微潮,部分粘连。
第二碗(3%玄牡粉):沙盐颗粒松散,触手微凉,干燥度极佳!
第三碗(5%玄牡粉):沙盐干燥,但覆盖其上的蜡膏边缘,
有极其细微的泛白粉末析出
(少量未完全包裹的牡蛎粉遇湿气反应),触之微热!
第四碗(7%玄牡粉):
蜡膏表面出现明显白色粉状物(生石灰),
沙盐虽干,但蜡膏质地变脆,
碗壁有被轻微腐蚀的痕迹!
“就是它!3%!”
李烜指着第二碗,声音斩钉截铁!
沙盐干爽,蜡膏柔韧,无燥性析出!
苏清珞小心翼翼地刮取一点第二碗的蜡膏,
放在手背上轻轻涂抹开,
又凑近细闻,半晌,重重点头:
“膏体温润,无燥热刺鼻之气!
吸潮之效…堪称完美!
此方,可名‘玄牡防潮蜡’!”
“玄牡防潮蜡…”
李烜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
眼中是狂喜,更是后怕!
若非苏清珞通晓药性,
妙手点破牡蛎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