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浊浪锁黄龙,油膏试补天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王振那被“猪脬惊雷”吓破的胆气还未在紫禁城消散,
黄河的怒涛便裹挟着另一道催命符,
拍在了黑石峪工坊的石基上!
三骑快马踏破深冬的冻土,
为首者身着绯红麒麟补服,
手持鎏金令箭,正是周王府长史张文焕!
他立于新筑的高墙前,
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穿透呼啸的北风:
“工坊主李烜接令!
黄河武陟段复决!
竹笼石堵,屡堵屡溃!
周王千岁奉旨督工!
闻尔坊所出‘猛火油’炽烈粘稠,
或可助堵决口!
特征调猛火油一千斤!
并其‘稠化秘方’!
即刻备办,随本官赴河工效力!
敢有延误,军法从事!”
鎏金令箭在寒光中闪烁,
映着工坊众人凝重的脸。
无法拒绝!藩王征召,奉旨督工!
拒之便是抗旨!
但…李烜心头电转
——这亦是险中求生的良机!
若能助周王堵住这滔天巨口,
工坊便攀上了一棵参天大树!
足以抗衡王振那阉宦的毒牙!
可若失败…黄河怒涛下,
工坊这点根基,顷刻便是齑粉!
“大人!”
李烜抱拳,声音沉稳。
“猛火油工坊有!
然此物炽烈易燃,若直接倾倒入水,
非但难堵决口,反成水上烈焰,贻害无穷!
需特制‘稠化膏剂’,增其粘附,缓其燃烧!
此方…尚在工坊秘试,未臻完善!
恳请宽限三日!
三日后,油膏齐备,
李烜亲押赴河工,为王爷效死力!”
张文焕鹰隼般的目光在李烜脸上逡巡片刻,
又扫过工坊内戒备森严、
器械林立的景象,最终冷哼一声:
“三日!多一刻,尔等提头来见!”
言罢,拨转马头,
带着两名王府护卫,绝尘而去。
“一千斤!还要稠化秘方!”
徐文昭脸色发白。
“东家!周王这是既要油,更要咱们的根啊!”
“要根?”
李烜眼中寒芒一闪。
“那就给他一根…
能堵住黄河的‘大根’!
含烟!苏姑娘!徐先生!
石头!甲字坑!立刻!”
***
甲字试验坑深处,
隔绝明火的石室内,气氛凝重如铁。
几大桶粘稠乌黑、散发着刺鼻硫磺味的重质原油(来自鬼见愁油砂初炼)摆在中央。
“大人要的是‘猛火油’,火攻之物,必求其烈。”
柳含烟小脸紧绷,指着油桶。
“但堵决口…要的是粘!
要的是能在激流中附着木石,
凝而不散!咱们得给它…‘增稠’!”
“如何增?”
陈石头挠头。
“掺泥巴?”
“泥巴遇水即散!”
苏清珞摇头,她拿起一块从决口处带回的、
沾满凝固黄胶泥的碎石样本。
“需寻一物,既能与油相融增稠,
又能遇水速凝,如这黄河胶泥一般!”
徐文昭飞快翻动带来的《河防纪要》和几卷泛黄的治河典籍:
“有了!《宋史·河渠志》有载,
元丰年间堵滑州决口,
曾以‘石脂’(原油)混合石灰、
细沙、糯米浆,成‘油灰膏’,
颇有粘性!或可一试?”
“石灰?细沙?糯米浆?”
柳含烟眼睛一亮。
“石灰遇水发热,可助油膏速凝!
细沙增重抗冲!糯米浆粘合!”
她立刻动手,取一陶盆,舀入半盆粘稠原油。
“先试石灰!”
她小心加入一勺生石灰粉。
嗤啦!
石灰遇油中微量水分,剧烈反应!
白烟升腾,油温骤升!
原本粘稠的原油瞬间变得稀软,如同沸水!
“不行!太稀了!遇水就冲没了!”
柳含烟蹙眉。
“加细沙!”
李烜抓起一把筛过的河沙,撒入盆中。
油沙混合,粘稠度稍增,
但沙粒在油中很快沉淀分层。
“糯米浆!”
苏清珞将熬得粘稠的米浆缓缓倒入。
搅拌!油、沙、米浆勉强混合成团,
但粘性不足,掰开即散。
“粘不住!”
陈石头用力一捏,油沙团碎成几块。
“缺了‘筋’!”
李烜盯着碎块,脑中灵光一闪!
他抓起一把工坊熬制防水沥青漆剩下的短麻纤维(麻刀)!
“试试这个!”
麻刀撒入混合油沙浆!
柳含烟奋力搅拌!
奇迹发生了!
细碎的麻纤维如同无数细小的“筋络”,
牢牢抓住了油、沙、米浆!
混合物的粘稠度与韧性直线上升!
抓起一团,用力摔在石板上,
竟能粘住不散!拉扯时,能拉出细长的油丝!
“成了?!”
众人惊喜。
柳含烟却摇头,
用小刀刮下粘在石板上的油膏,
放入一碗冰冷的河水中。
油膏入水,表面迅速被水浸润,
边缘开始松散剥落。
“遇水…还是不够‘凝’!”
她看向李清珞。
“清珞姐,你那‘玉露生肌膏’遇血速凝的方子…?”
苏清珞眼睛一亮:
“生肌膏用龟板胶、
白及粉收敛止血…龟板胶?胶质!”
她猛地想起。
“《本草拾遗》载,鱼鳔熬胶,
粘韧异常,遇水不散!
或可一试!”
“鱼鳔胶!”
李烜拍案!
“石头!立刻去库房!
把硝制皮子剩的鱼鳔胶全拿来!
再派人去青崖镇,有多少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