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霜刃悬颅,沸血焚心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裂解炉“炼水”成功的狂喜,


    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


    在工坊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


    便已被更深沉的阴影吞噬。


    巨大的陶铁怪兽沉默地矗立在沙坑中央,


    泄压阀口残留的水渍在秋阳下泛着冷光,


    像一只闭上的恶魔之眼。


    可所有人都知道,


    明日,当那滚烫粘稠的重油灌入它的腹中,


    当烈火舔舐它的根基,


    它睁开的,将是焚城烈焰之瞳!


    工坊角落临时搭起的账房里,灯火摇曳。


    徐文昭枯坐在堆满账册的破桌前,


    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他手里紧紧攥着几张薄纸


    ——那是李烜出于信任,


    部分公开的《万象油藏录》中关于【间歇式裂解】的图谱注解抄本。


    纸上那些冰冷、陌生、却透着大恐怖的词汇,


    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颤:


    “高温…高压…密闭反应…裂解气体…


    高度易燃易爆…泄压失效…后果:


    釜毁人亡…”


    每一个字,都在他脑海中幻化成那日泄压阀喷吐的恐怖白龙!


    那尖啸声犹在耳畔!


    “东家!”


    徐文昭猛地站起,脸色苍白如纸,


    手中抄本簌簌抖动,几步冲出账房,


    奔向李烜所在的工棚。


    李烜正俯身在一个粗陶盆前,


    盆里是粘稠如墨、散发着刺鼻硫磺味的黑石峪重油。


    他手里捏着一小块从朱明月铁匣里得来的奇异黑石,


    正将其碎屑一点点撒入油中搅拌,


    眼神专注而疯狂,


    仿佛在调配某种禁忌的魔药。


    识海中,系统对黑石与重油混合物的微弱能量反应分析正流淌而过。


    “东家!”


    徐文昭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崩溃的嘶哑,闯了进来。


    李烜动作一顿,没有抬头:


    “徐先生,何事?”


    “不能点火!明日…万万不能炼油!”


    徐文昭冲到桌前,双手撑住桌沿,


    身体前倾,死死盯着李烜,


    眼中布满血丝。


    “那炉子…那炉子是个吃人的魔窟啊!”


    他将手中抄本重重拍在油盆旁,


    溅起几点黑油。


    “您看看!‘高温高压’!


    那是能把铁都熔化的地狱之火!


    ‘密闭反应’!


    一旦有失,便是铜墙铁壁也关不住里面的恶鬼!


    ‘裂解气体’…那是什么?


    是阴火!是毒龙!


    遇一丝火星,便能焚天灭地!


    泄压阀…泄压阀今日能嚎水汽,


    明日嚎的便是索命毒烟!


    稍有差池,沙池埋的不是炉,


    是咱们工坊上百条人命!


    是您的心血!


    是黑石峪的根基啊!”


    他声音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肺腑里挤出来的血。


    李烜缓缓直起身。


    他脸上没有怒意,


    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和…理解。


    他拿起那几张被油污沾染的抄本,


    指尖拂过那些冰冷的词汇。


    “徐先生,你说的,我都懂。”


    李烜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沙哑。


    “这炉子,是刀尖跳舞,


    是虎口夺食。


    它嚎的不是水汽,是催命符。”


    他走到工棚门口,


    目光投向暮色中那沉默的巨炉轮廓,


    如同看着一头匍匐的洪荒凶兽。


    “可你看看外面!”


    李烜猛地回身,


    指向堆积如山、散发着恶臭的重油桶。


    “这些‘黑金水’,是油砂矿的毒血!


    它们堆积如山,占着地方,耗着银钱!


    处理它们,比开采新油砂还贵!


    沈锦棠的船在运河上等着装‘疾风’轻油!


    安远侯的军需官在边关等着‘磐石油’润滑炮闩!


    王守拙的弹劾折子,怕已摆在皇帝的御案上!


    弹劾我们什么?


    ‘污溪染河、聚众山泽’!


    工坊的脖子,被几把刀同时架着!”


    他抓起一把粘稠的重油,


    任其在指缝间拉出乌黑的丝线,


    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孤狼般的狠厉与无奈:


    “缓行?我也想缓!可工坊等不起!


    边关等不起!


    敌人更不会给我们喘气的机会!


    这裂解炉,是绝境中唯一的生门!


    是能把毒血变成黄金、


    变成我们立足之本的唯一法门!”


    李烜的眼神灼热如岩浆,


    又冰冷如深渊:


    “我知道风险!比谁都清楚!


    那泄压阀一旦失灵,铁脑壳崩开,


    喷出来的就是焚城毒火!


    可徐先生,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炉子,是咱们用血汗和沙坑堆出来的!


    不点这把火,工坊迟早被这堆‘黑金水’拖死!


    被军需拖垮!被弹劾压塌!


    点了这把火,或许九死一生,


    但…尚有一线生机!”


    徐文昭看着李烜眼中那近乎燃烧的决绝,


    看着他手上淋漓的污黑重油,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如同冰水,


    瞬间淹没了他。


    他踉跄后退一步,


    靠在冰冷的土墙上,


    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引经据典的劝谏,


    在生存的绝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东家…”


    徐文昭的声音干涩,


    带着浓浓的悲怆,他抬起颤抖的手,


    指向北方灰暗的天空。


    “《易》曰:‘履霜,坚冰至。’


    见微霜而思寒冬将至,


    是为防患于未然!


    今日炉炼水汽,泄压阀虽嚎,


    然水汽温顺,岂能与那沸油裂解之凶戾毒气相提并论?


    这微霜已现,


    寒冬…便在眼前啊!”


    他的声音带着读书人最后的倔强与绝望。


    “文昭…并非畏死!


    工坊存亡,便是文昭存亡!


    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谋万全!


    能否…再等等?


    待泄压阀万无一失,


    待防护再周全些?


    哪怕…先炼一小釜?”


    “等?”


    李烜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