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节目播出

作品:《急诊科医生:开局大师级心肺复苏

    就在罗峰专注问诊的同时,医院大厅的电子屏上,市电视台的《医者仁心》特别节目正在播放。


    屏幕上,记者李琴清亮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候诊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医生跨越医院界限救治生命的故事...“


    屏幕上出现了罗峰那张略显疲惫却坚毅的脸。


    【三天前·县医院】


    手术室的灯光惨白得刺眼。


    罗峰眯起眼睛,将显微镜的焦距又调整了一下。


    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手术服黏在皮肤上,像是第二层桎梏。


    “血压?“


    “90/60,还在掉。“


    “再输400全血。“


    罗峰的声音冷静得不像话。


    只有他自己知道,手套里的手指已经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微微发抖。


    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位二十四岁的青年。


    三天前,他在下班路上制止了一起抢劫案,被歹徒一刀刺中胳膊。


    看似不深的伤口,却精准地切断了两条主要血管。


    “罗医生,还能保住胳膊吗?“


    一助小声问道。


    罗峰没有立即回答。


    他的目光透过显微镜,盯着那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血管。


    “能。“


    最终他只说了这一个字。


    手术室外,张明的父亲王天放来回踱步。


    这位五十多岁的警察局长,手上的老茧比鞋底还厚,


    此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时不时扒在手术室的门缝上张望。


    “老王,坐下等吧。“


    护士长递给他一杯水,


    “罗医生是上级医院的一把好手,你儿子会没事的。“


    王天放接过水杯,手抖得洒了一半:


    “我儿子傻啊...


    被抢的那女的早跑没影了,连个谢谢都没有...“


    【现在·人民医院门诊部】


    “医生,我这降压药吃了头晕...“


    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说着。


    罗峰耐心地听完,调整了用药方案:


    “奶奶,这个新药早上吃,不会头晕了。


    一周后记得来复查。“


    老太太千恩万谢地走了。


    罗峰看了眼时间,今天只有一个病人。


    他揉了揉发酸的颈椎,忽然发现手机屏幕亮了起来。


    是安琪发来的消息:


    【你上电视了!大厅屏幕在放你的专题报道!】


    罗峰皱了皱眉,还没来得及回复,下一位患者已经推门而入。


    【视频画面·三天前手术结束后】


    晚上六点二十分,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


    罗峰几乎是跌坐在更衣室的长凳上。


    连续三小时的高强度手术,让他的腰像是被拦腰斩断一样疼。


    他颤抖着手拧开矿泉水瓶,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瓶。


    “罗医生...“


    王天放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捏着一个厚厚的信封。


    罗峰勉强站起身:


    “王局长,您儿子没事了。血管通得很好,胳膊肯定能保住。“


    王天放突然跪了下来,把罗峰吓了一跳,连忙扶起老人。


    “罗医生,这是...这是一万块钱。“


    王天放把信封往罗峰手里塞,


    “我知道飞刀费是五千,多的...多的是一点心意...“


    罗峰像是被烫到一样缩回手:


    “王叔,这不行。这个钱我不能收。“


    “可...可那个被救的女人到现在都没露面!我儿子差点搭上一条命啊!“


    王天放的声音哽咽了。


    罗峰叹了口气,从信封里抽出一百,把剩下的塞回老人手里:


    “您儿子是好样的,这就够了。


    大医精诚,但求问心无愧。“


    就在这时,记者李琴的摄像机悄悄记录下了这一幕。


    【现在·人民医院】


    罗峰看完最后一个患者,刚伸了个懒腰,诊室门就被猛地推开。


    安琪站在门口,眼睛亮得惊人:


    “罗峰!你火了!“


    她不由分说地拉着罗峰来到大厅。


    电子屏上,李琴正在做结束语:


    “...大医精诚,但求问心无愧。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医者的职业操守。


    罗峰医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


    屏幕下方,滚动播放着网友的实时评论:


    【这才是真正的医生!】


    【泪目了,现在这样的医生太少了】


    【那个被救的女人真不是东西】


    罗峰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这...这有什么好报道的...“


    安琪晃了晃手机:


    “你还没看微博吧?热搜第五了!“


    正说着,罗峰的手机响了起来。


    是县医院的海无量。


    “罗大夫,“海无量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你可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刚开完院务会,决定免除所有的自费部分。“


    罗峰刚要说话,另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


    他匆匆挂断,海无量的电话,接起来,是电视台的李琴。


    “罗医生,我们的报道您看到了吗?


    观众反响非常热烈,我们想做个跟踪采访...“


    罗峰揉了揉太阳穴:


    “李记者,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罗医生!“


    李琴听着罗峰的话,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这正是观众想看到的真实医者。“


    ......


    李明轻轻合上奶奶的梳妆盒。


    盒子里还留着最后半盒雪花膏,是奶奶用了二十年的老牌子。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樟脑味和老人特有的气息,仿佛她只是出门买菜,随时会推门进来喊他“明明“。


    “李先生,这些药...“


    护工王姨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塑料袋。


    李明接过袋子,里面是各种药盒和病历本。


    最上面是市人民医院的门诊病历,封面上工整地写着“张玉兰,72岁,急诊科“。


    “这位罗峰医生真是好人。“


    王姨擦了擦眼角,


    “你出国那两年,最近几周每天都来给奶奶检查,有时候一坐就是大半天。“


    李明翻开病历,里面的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每一页都详细记录了血压、心律和用药调整。


    最后一张处方是两周前的,上面还特别标注:


    “睡前加服一次,可缓解胸闷。“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


    作为建筑设计师,他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工整需要多少耐心。


    “王姨,这位罗医生...是不是戴眼镜,个子挺高的?“


    “对对,说话轻声细语的,奶奶可喜欢他了,总叫他小罗。“


    “但是他好像不戴眼镜。”


    王姨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


    “这是整理床头柜时发现的,应该是给你的。“


    信封里是一张照片。


    奶奶坐在藤椅上,身旁站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医生,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照片背面写着:“张阿姨八十大寿留念——罗峰“。


    李明鼻子一酸。


    奶奶的八十大寿,他正在纽约赶项目,只打了个视频电话。


    电视机突然自动播放起午间新闻,李明正要关掉,却猛地停住了手。


    “...本台记者李琴继续为您报道大爱无疆的罗峰医生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