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婚礼上的不速之客

作品:《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老巴,这奶茶可比咱们食堂的浓多了!”


    我抹了下嘴角,感觉那股子奶香和咸鲜还在喉咙里打转。


    婚礼现场的热闹劲儿快把毡房顶掀了,手抓肉的香气、冬不拉的弹拨、姑娘小伙子们踏得咚咚响的舞步。这是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巴合提别克正跟几个同族兄弟聊得眉飞色舞,闻言转过头,“晓阳,这才哪到哪!”


    “待会儿让你尝尝我阿帕(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油炸小面食),那才叫绝!”


    他今天穿了崭新的哈萨克刺绣坎肩,精神头十足。作为新郎阿依波力最铁的兄弟兼同事,他既是伴郎又是半个总管,忙得脚不沾地,但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日头还亮。


    “行啊,我等着。”我笑着应道,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人群。


    习惯了在厂区、在办公室绷着的弦,在这纯粹的欢庆里,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牧民们淳朴的笑容,姑娘们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裙,还有小伙子们脖子上挂着的鹰笛……


    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扎根这片土地,守护这份安宁,值。


    一个穿着冲锋衣、背着鼓鼓囊囊摄影包的男人挤到了婚礼中心区,举着个看起来挺专业的单反相机,镜头对着跳舞的人群,嘴里喊着:“好!跳得好!再来一张!”


    他声音洪亮,带着点刻意营造的热情,“民俗!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民俗!太棒了!”


    周围有牧民好奇地看着他,也有人被他喊得有些不好意思。


    新郎新娘正被簇拥着接受祝福,暂时没太留意这边。巴合提别克低声对我说:“这人谁啊?看着眼生。我们村就这么些人,外来的客人阿依波力都认识。”


    “说是拍民俗的?”我打量着他。


    冲锋衣很新,鞋底却很干净,不像在牧场活动过。


    他的镜头对着跳舞的姑娘,但眼神似乎总往场地边缘的简易变电站方向瞟,那是我们技术支援队刚帮村里升级的,保障了这冬天稳定的供暖和照明。


    “拍民俗也不用这么咋呼吧?”巴合提别克嘀咕,“感觉怪怪的。”


    那“摄影师”似乎拍够了舞蹈,开始转向场地四周,镜头扫过堆满礼物的桌子,扫过正在煮肉的大锅。


    最后,很“自然”地对准了变电站那圈新围起来的铁栅栏。


    他调整着焦距,慢慢靠近,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基础设施也挺有意思,新旧对比嘛……”


    “喂!”巴合提别克忍不住喊了一声,“哥们儿,这边是设备区,别靠太近!”


    “摄影师”头也不回,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没事没事!我就拍个远景,构图需要!”他的手指在快门键上,似乎准备连拍。


    就在这时,新娘古丽娜尔,一个平时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姑娘,大概是过来招呼客人,正好经过。


    她今天穿着华丽繁复的嫁衣,头上缀满饰品,走路都叮当作响。


    她无意间看见那“摄影师”相机的屏幕,那屏幕上赫然是变电站围栏结构的近景特写,连上面的螺栓和焊接点都拍得清清楚楚!


    古丽娜尔脸色瞬间变了,她不是什么工程师,但她是村里人,知道这个小小的变电站对这个冬天意味着什么。


    更知道我和巴合提他们为了建好它费了多少心血。上次技术支援队来装设备时,她还给大家送过奶茶,听我们讲过安全用电的重要。


    “你!”古丽娜尔一步上前,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锐利,她猛地指向那相机屏幕。


    “你不是在拍民俗!你在拍我们变电站的围栏结构!你在录像!”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冬不拉停了,舞步顿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新郎阿依波力也一脸愕然地看过来。


    那“摄影师”脸色唰地白了,下意识就想把相机往怀里藏。


    “别动!”我的声音比脑子反应更快。古丽娜尔喊破的同时,我已经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过去。


    我一把抓住他试图藏相机的手腕,力道很大,捏得他“哎哟”一声。


    另一只手闪电般地去拽他那个鼓囊囊的摄影包侧袋,那袋子形状太规整了,不像放镜头,倒像……


    “你干什么!放开!我真是拍民俗的!侵犯我隐私……”他挣扎着叫嚣。


    “拍民俗需要录变电站螺栓?”我厉声打断他,手上动作不停,拉开侧袋拉链,露出里面一个用软泡沫仔细包裹的、约莫两个巴掌大的灰色塑料模型。


    那模型的结构我太熟悉了,那是输油管道关键节点的简化模型!


    旁边还散落着几张手绘的草图,线条赫然指向我们负责维护的某段管线的位置特征!


    我瞬间串联起之前处理过的那些可疑事件:试图打探管线维护时间的陌生人,网络后台检测到的异常扫描数据……原来不是孤立的!


    我盯着他骤然惊恐的双眼,“难怪!你背包里装着这个!”


    “我没有!你胡说!那只是……只是……”他语无伦次着。


    “只是什么?”巴合提别克这时也冲了过来,魁梧的身躯像堵墙一样挡在“摄影师”的另一边。


    他看了一眼模型和草图,虽然看不懂全部细节,但那输油管道的形状他认得!“晓阳,怎么回事?”


    “抓到了!他想搞破坏!”古丽娜尔气愤地指着那人喊道。


    周围的牧民们反应过来,几个壮实的小伙子立刻围了上来,堵住了所有去路。愤怒的低语在人群中蔓延。


    “打电话!”我对巴合提喊道,眼睛盯着还在徒劳挣扎的嫌疑人,“联系分公司安保部!直接转国安!”


    “好!”巴合提别克立刻掏出手机,动作干脆利落。


    没过多久,分公司安保部的车和当地国安部门的车辆几乎同时呼啸着驶入牧场。


    现场被迅速控制起来。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上前,从我手中接手了那个还在试图狡辩的“摄影师”,仔细地检查了他的相机、背包和那个危险的模型。


    带队的国安同志走到我和巴合提别克、古丽娜尔面前,“你们做得很好!非常及时!”


    “这模型是特制的,配合他拍到的其他东西,潜在威胁很大。”他看向我,“林工,你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见过图纸。”我简短解释,心里还是有点后怕,“而且,他对设备区的关注太刻意了。”


    “新娘同志,你的观察力也很关键!”国安同志转向古丽娜尔,“直接点破他在录像,非常勇敢!”


    古丽娜尔脸上还带着余怒,听到夸奖,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我就是……就是觉得不对。不能让人害我们村。”


    “对!”阿依波力这时也挤过来,紧紧握住古丽娜尔的手,对着国安同志说。


    “谁敢破坏我们过冬的保障,破坏国家的油管,就是我们全村的敌人!”


    国安同志点点头:“放心,我们会查清楚。感谢大家的配合!”他示意手下将人带上车。


    一场惊险落幕。


    婚礼现场的气氛经历了短暂的凝滞后,再次被点燃。


    冬不拉重新响起,鼓点更加热烈,仿佛在驱散刚才的阴霾。牧民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对我们几个的感谢。


    “林工,巴合提,还有新娘子!好样的!”


    “多亏了你们啊!”


    “吓死人了,这些人胆子真大!”


    巴合提别克擦了把汗,心有余悸地对我感叹道:“晓阳,你这眼神,比我们训鹰人的鹰还利啊!这种藏在羊群里的狐狸都能揪出来!”


    古丽娜尔也凑过来,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林工,你刚才冲过去的样子,太帅了!”


    我笑着摇摇头,看着重新沉浸在喜悦中的人群,看着远处在国安车辆远去后依旧静静矗立,保障着这片温暖与光明的变电站。


    再看看眼前这对经历过小小风波、笑容却更加灿烂的新人,心里那股责任感,混合着一种奇妙的温暖,再次升腾起来。


    “职责所在。”我轻轻说道。


    我拿起桌上那碗已经有些凉了的奶茶,喝了一大口。嗯,还是那么香浓。


    “再说了,”我晃了晃杯垫,看向巴合提别克,带点调侃。“保护咱们牧民兄弟的家园,还有这新装的‘电暖炉’,可刺激多了,对吧?”


    巴合提别克哈哈大笑,“对!这才叫‘接地气’!走,晓阳,阿依波力阿帕的包尔萨克该出锅了!古丽娜尔,走啊!”


    古丽娜尔笑着应了一声,挽起新郎的手。悠扬的鹰笛声再次响起,穿透毡房,飞向辽阔的天山牧场。


    欢笑声、音乐声重新成为主角,刚才的插曲仿佛只是为这盛大的婚礼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记忆。


    危机解除,生活继续,而那份守护的警觉,已经深深烙进了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平凡人的心里。


    我心里琢磨着,明天得跟分公司安保部好好梳理一下这次事件的报告要点,顺便把牧民们自发的这种警惕性,也作为一个“群防群治”的好案例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