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佛道不两立
作品:《不是说大限将至?你咋越活越年轻》 “佛道不两立,自古有之。我佛门的破执之法,乃不传之秘,岂能轻授外人?”
寂照禅师的脸色严肃了些许,看向慧觉。
“慧觉,你回他七日后再来,是缓兵之计,做得不错。”
“但这法,我们不能传。”
“传出去,不仅乱了道统,也有违祖师爷的规矩。”
慧觉法师双手合十,低头道:“弟子明白。”
寂照禅师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下了定论。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满屋子的老和尚,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夜深了。
禅房里,只点了一盏昏黄的油灯。
灯火摇曳,将寂照禅师枯瘦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长长的。
他盘腿坐在蒲团上,手里捻着一串陈旧的佛珠,双目紧闭,但心思却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
白天那个叫秦放的年轻人,他说的话,他那副笃定的神情,总是在他脑海里盘旋,挥之不去。
斩三尸?
这种道家的无稽之谈,亏他说得出口。
还跑到佛门圣地来求什么“破执之法”。
寂照禅师心里冷哼。
想当年,见月禅师被誉为三百年来佛法第一人,多少达官贵人,多少名门高士,跪在他山门前三天三夜,只为求一句开示,见月禅师都未曾松口。
佛法,乃渡世之宝筏,亦是镇派之根基。
非有缘者不传,非大毅力者不传,非佛门弟子更不传!
这是规矩,是道统。
那个叫秦放的小子,一个毛都没长齐的道家弟子,凭什么?
就凭他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斩三尸”?
可笑至极。
“缓兵之计,七日后再来……”
寂照禅师缓缓睁开眼,看着跳动的烛火,眼神幽深。
这七天,足以让这年轻人知难而退了。
他不会来的。
就算来了,宝华寺的门,也不会为他敞开。
将这件事彻底抛出脑海,寂照禅师收敛心神,口中开始低声诵念《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经文声在寂静的禅房里回荡,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念着念着,他的眼皮越来越沉,意识也渐渐模糊。
不知过了多久。
寂照禅师猛地被一片刺目的金光惊醒!
他的身体还保持着盘坐的姿势,但他整个人,却出现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这是哪里?
他惊愕地环顾四周。
脚下是柔软的青草,远处是连绵的群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芬芳。
一棵巨大无比的菩提树,亭亭如盖,矗立在他面前。
而在那菩提树下,一个年轻的僧人,正结跏趺坐,宝相庄严。
他的身上,正散发着那片将自己从禅定中“唤醒”的金色佛光!
那佛光是如此的柔和,如此的慈悲,让寂照禅师只看一眼,心中就生出无限的宁静与归属感。
他想开口询问,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就在这时,一个宏大而坚定的声音,直接响彻在他的脑海里。
“我若不证无上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轰!
寂照禅师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是释迦牟尼佛祖成道前的无上宏愿!
难道,我这是在梦中,亲眼见证佛陀悟道?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眼前的景象便开始飞速流转。
斗转星移,日夜交替。
他看到,无数珍馐美味,香气扑鼻,自动呈现在那年轻僧人面前。
换做是他寂照,修行了七十年,自问早已断了口腹之欲,但此刻闻到那股异香,竟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而那僧人,却眼皮都未曾动一下。
他又看到,无数体态婀娜,容貌绝色的天女,从天而降,围绕着僧人翩翩起舞,口中发出魅惑人心的靡靡之音。
那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足以让世间任何一个男人道心崩溃,沦为欲望的奴隶。
而那僧人,依旧稳如泰山,神色没有半点波澜。
他又看到,堆积如山的黄金、玛瑙、珍珠、钻石,各种奇珍异宝,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几乎要将人的眼睛晃瞎。
那僧人,视若无睹。
寂照禅师的心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修行一生,自诩心如古井,可面对这重重考验,哪怕只是在一旁观看,都感到自己的禅心在剧烈动摇。
而这位未来的佛陀,却能安然处之。
这才是真正的大定力!大智慧!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是七天,又似乎是九天。
第九个夜晚降临。
一直静坐不动的年轻僧人,终于,缓缓地,睁开了他的双眼。
那一瞬间。
整个世界都亮了!
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无量佛光,从他的体内爆发出来,冲上云霄,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天空之中,有仙花自落,缤纷如雨。
大地之上,有金色莲花,破土而出,层层绽放。
天音自鸣,异香扑鼻!
“成道了!”
寂照禅师激动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五体投地,朝着那道身影深深地拜了下去。
就在他激动难抑之时,他忽然感觉到,自己身边,似乎还有别人。
他猛地转过头。
只见宝华寺主持,慈航法师,正一脸呆滞地跪在他旁边,老脸上满是泪水和震撼。
再旁边,是慧觉,是各个堂口的首座……
白天在方丈室里,所有嘲笑过秦放的老和尚,一个不落,全都在这里!
所有人的表情,都和他一模一样。
那是混杂着惊骇、狂喜、虔诚与不可置信的复杂神情。
“方丈……”慈航法师的声音都在哆嗦,“这……我们……这是……”
寂照禅师的心脏狂跳起来。
一个念头,让他头皮发麻。
“我们……都在同一个梦里!”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梦。
这是……圣人显灵!
是佛陀在点化他们!
为什么?
为什么偏偏是他们这些人?
为什么偏偏是在今天之后?
还不等他想明白,眼前的景象再次变幻。
佛陀成道的无上荣光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萧瑟的娑罗双树林。
一位垂垂老矣的佛陀,满脸病容,步履蹒跚,在弟子阿难的搀扶下,艰难地向前走着。
这是佛陀将要涅槃的场景!
他们看到,一个叫须跋陀罗的百岁外道苦行者,听闻佛陀将要离世,急急忙忙赶来,想要见佛陀最后一面。
阿难尊者不忍心让世尊在最后的时刻还要劳累,便三次拒绝。
“莫要阻拦。”
病榻上的佛陀,用微弱却清晰的声音说道。
“这是我住世,最后要度的弟子。”
寂照禅师和一众宝华寺高僧,亲眼看着佛陀为须跋陀罗说了最后一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