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往西三千里,有重宝出世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老郑驾驶马车的水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为了讨好摄政王和长公主,故意放慢脚程沿途慢悠悠欣赏风景。整整一天才走了三十里,就在太阳落山之际,他赶着四望车刚好到了咸阳城门口。
卡点之准,不愧为老司机。
老秦上前,守城的州府兵出示过所文书。
州府兵看到文书上的皇家印信,赶紧恭恭敬敬护送着到县衙。同时派人骑快马通知县令。
咸阳是畿县,由京兆府管辖。县令品级略高于普通的七品县令,为从六品。
王县令闻听是摄政王和长公主来了。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跑出衙门迎接。还让人赶紧通知县丞、县尉、主簿和各司曹,陪自己一块迎接。
他自诩清流。现在清流一党倒台,死的死,贬的贬,流的流,他天天如坐针毡,生怕哪天一张圣旨下来,自己会被抄家灭门。
听说大年初二朝廷判决那天,午门前的血水都有几寸厚!
这次,独揽大权的摄政王来了,还不是天降的大好时机?
可得拼命巴结好了。不求提拔,但求放过。
其实王县令想多了。
像他这样的“清流”,无非不过是在进京述职的时候,给五品的清流上官送点礼,上官口头嘉勉一下,他就自以为是清流一党。(那个上官已经被流放了。)
人家京圈儿清流压根就不记得有这个人。
他平时为人谨慎,为官多年,也为老百姓做了些实事,名声不坏。归相等人怎么会拿他这种没存在感的人开刀?
不一会儿,他的副手周县丞也风风火火跑了过来,连官服领子都没掖好。身后跟着一个主簿、三个县尉、六个司曹,共十个人。
“明府,你的鞋子,脚后跟还踩着呢!”周县丞直指王县令左脚。
王县令赶紧穿好,也指指他的衣领,一脸严肃,“周丞,整整领子,一会儿让摄政王和长公主看见,还以为我们是惰怠官员呢。”
周县丞赶紧整理了一番,挺挺胸,“明府,这样好了么?”
王县令正着瞅瞅,侧着瞅瞅,不满意地摇摇头,伸手亲自帮他整理。王县令个子矮,踮起脚尖。周县丞赶紧屈膝微蹲。
剩余九个人神情专注地看着县令给县丞整衣领,仿佛这是天底下最庄严隆重的事情。
两个中老年男人在县衙门口,做出这等亲昵举止,画风有点诡异。
这时,只听一个脆生生的女童声音道:“你俩干嘛呢?”
两人同时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县衙门口已经停了两辆马车,马车旁是十几个骑马的大汉,一个个凶神恶煞。
可能因为太过专注的缘故,十一名县衙官员竟没一个察觉到马车过来。
女童坐在前面的四望车上,探出小脑袋,好好奇地看着他们。她的身边,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这风度翩翩,当然是从王县令和周县丞的讨好视角来看)
州府兵,远远被甩在后面。
这个小姑娘就是长公主?
王、周二人来不及细想,顿时跪倒,齐声道:“下官王义(周少甫)恭迎摄政王和长公主。仓促之间,未来得及准备仪仗,望乞恕罪!”
其余九人也跟着跪倒。
“起来吧!”小夷道。
二人仍跪着没敢动,摄政王还没叫他们起身呢。
二人没起身,其余人自然也不敢起。
小夷冷哼一声,看向李真。
李真赶忙探出头道:“长公主让你们起来,你们就起来!”
“谢长公主,谢摄政王!”
二人这才起身。
王县令让县尉和司曹们将马车、马匹牵到府衙院内,叫上县丞和主簿,亲自将众人送到驿馆,一路上,嘘寒问暖,没话找话。
小夷大感不耐,一路冷着脸不说话。王县令以为得罪了公主,吓得更加语无伦次。
李真看出王县令不是那种官油子,要在前世,肯定被划入情商低的那堆。微笑道:“王县令不必紧张,接待就按寻常驿站标准来,别增加县里财政负担。我们明日一早便要赶路。”
王县令这才微觉心安。
到了驿馆,王县令三人陪着李真和小夷,让县尉带着各司曹陪着老郑、老秦他们十四人。
虽然摄政王说了不必破坏,但王县令和周县丞在接待饭菜上,还是花了不少巧思。
两人出去商量了半天。觉得要是把摄政王的话当真了,真给上驿站标准,万一摄政王只是说官话那就完犊子了。要是摄政王真是一个勤俭的人,他招待得奢靡了,又无异于自承搜刮民脂民膏,弄巧成拙。
最后,二人决定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
像箸头面、锅盔、见见消、蓼花糖、葫芦鸡、辣子蒜羊血、五花酥肉、杂烩蒸碗,满满摆了一桌子。
李真刚参加过财政会议,知道国家缺钱,看琳琅满目摆了一桌子,微微皱眉。
王县令赶紧解释,“摄政王,这些都是咸阳民间小吃。这一桌子下来,拢共也不过300钱。距离驿站招待皇室的一吊钱规制差得远呢!”
一旁的周县丞也谄媚笑道:“刚才,王县令和下官商议许久。觉得摄政王和长公主在宫里啥美味珍馐吃不着?便想了个省钱又讨好的法子,既能让摄政王和长公主尝尝鲜,又能省钱。还望摄政王莫要嫌弃。”
李真这才舒展眉头。点点头,“这就对了。现下民生维艰,应该多方节省才是。”
王县令三人相视一笑,看来摄政王是真的喜欢节俭。
小夷却喜得小嘴一乐,这些小吃她大部分都没吃过。伸手就抓。
王县令三人微微一愕,李真却泰然自若地夹起她抓过的菜,送入口中。
三人立刻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他们的层次离归叔夜、阳还真等人差太远,太刻意了,故意去夹小夷抓过的菜肴。
弄得小夷一脸不快,“你们,就喜欢和我抢么?”
三人面色尴尬,王县令借着敬酒掩饰尴尬,“摄政王和长公主到来,整个咸阳都熠熠生辉,下官敬摄政王!”
杯酒下肚,李真便放开了一些。询问起咸阳的风土人情。
摄政王放开,王县令三人便不再紧张。纷纷介绍起来。
小夷喜欢听故事,有讲故事的她就追问。
主簿姓丁,负责卷宗文书处理,还有县里的治安整理,博闻强记。便故意讲些县里的趣闻奇闻。
“后来呢?”小夷睁着大眼睛追问。
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实在没得讲了,丁主簿就讲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奇事,“长公主,我跟你说,就在前天,一百五十年没见动静的咸阳宫测宝仪显示密录,据堪舆师测绘说,此去向西三千里,有重宝出世!”
小夷瞪大眼,兴奋道:“重宝?”
李真好奇道:“测宝仪?那是什么?”
丁主簿回道:“那是咸阳塬上,秦始皇废弃宫殿内的一块大黑石。这块石头能显现天下奇宝的位置。
“太宗朝曾将这块石头运到长安,可奇怪的是,石头离了咸阳就再不显示信息。太宗没办法,只好又将它运回原地。黑石像是为了报答太宗,不断显示天下宝物位置。太宗命令凌烟阁将领四处收集宝物,藏于皇家秘库!”
“本来,从太宗朝到玄宗朝,黑石旁都有太府寺、少府监派专人看管,他们称之为测宝仪。但自安史之乱后,测宝仪就像深眠一般,再无信息,于是太府寺和少府监都撤了人。
“直到前天,我们抓住一个盗墓贼,据他供述,说测宝仪上显示了密录。我和县尉亲自去看,果然是真的。王县令已派人赶赴长安禀报了。”
“据堪舆师说,具体位置,应该在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