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诡异的传位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连皇帝都给宁真赐酒,崔岫自然无话可说。面无表情地坐在对面,崔党纷纷凑过来向崔岫敬酒闲聊。


    化解尴尬。挽救尊严。


    宁真这边可不一样了,翰林院待诏们和群臣都纷纷过来向他敬酒。到后来,连胆大的学子也上来敬酒。


    这么多人敬酒,便是低度甜酒,宁真也不能都一一回应。这便靠身边的归相提点了。


    归相开口介绍的,他便一口干掉,给足对方面子。


    归相没开口的,便浅尝辄止。


    这时,六皇子也摇摇晃晃端着酒杯走过来,笑嘻嘻向他敬酒,“词宗,我也敬你一杯。他们都说你好厉害,我也觉得你好厉害。”


    说着,一口喝掉。


    归叔夜笑眯眯道,“这位是六皇子。”


    “宁真敬六皇子。”


    宁真也一口干掉,他还挺喜欢这个憨乎乎的小胖子。


    六皇子开心地回了坐席。


    这时,三皇子也端着酒杯走了过来,一脸温煦微笑,双手捧杯,“李庭敬词宗。”


    归叔夜一愕,还是向宁真介绍,“这位是三皇子。”


    宁真连忙站起,也双手捧杯,“宁真敬三皇子。”


    两人齐齐一口饮下。


    三皇子微一欠身,转身回到崔岫身边,崔岫狠狠盯着他,胸膛微微起伏。


    三皇子眼睛平视,微笑如故。


    举行大朝会的宫殿为太极殿,太极殿前面是大殿,后面就是寝宫和偏殿。皇后此时就在寝宫中听候消息。


    这时,宫女把三皇子吟的诗送到了皇后手中。


    皇后凤目一睁,这不是自己让顾子兴代写的诗!


    庭儿他在干嘛?


    他想干嘛?


    十年来,他一直温驯得像头绵羊。现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居然不听自己的安排。


    再看看诗文中“孤窗独坐念慈亲”这一句,心中犹疑不定,吩咐亲信宫女,“去看看淑妃在做什么?”


    不一会儿,宫女回来报,“禀报娘娘,淑妃、淑妃不见了?”


    “不见了?”皇后怒喝。“守门宦官呢?”


    “宦官说,他没见淑妃出过门。”


    皇后惊疑不定,过了片刻,咬牙切齿,“高~朝~世。”


    在京城,能将一个大活人从冷宫里神不知鬼不觉带走的,除了高朝世,还有谁?


    十年来,若不是怕给养子心里留下仇恨种子,自己早下手毒杀淑妃了。


    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心慈手软了些。


    接下来空相马上要宣诏传位,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哪怕传诏后,立刻将其软禁控制起来,自己垂帘听政。再慢慢收拾这对母子。


    【忘恩负义的白眼畜生!真够隐忍啊。十年,就算喂条狗,也喂熟了。】


    皇后怒发如狂,急匆匆从寝宫走到太极殿后门旁听,离皇帝坐的龙椅,只有几步远。


    中间,只隔了一道木槅墙。


    ……


    兴庆宫,南薰殿。


    太后和小夷站在殿外高台上,凭栏远眺太极宫方向。


    她们身边,是高朝世和游天一。


    她们身后,是老秦等十三人,一个个神情严肃,哪里还是平日的嘻哈模样。


    太后满眼担心,喃喃道:“不知道真儿在那边怎么样了?”


    游天一躬身道:“阳还真传来消息,说阿真的词宗身份提前暴露,但好在归相机灵,给圆过去了,没影响计划推进。”


    制作联络通讯的器械,对于精通机关术的游天一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归相果然不凡,堪任我大唐首相。”太后赞道。


    小夷眸子幽冷地看了一眼紫宸殿方向,“待会儿,假皇帝被揭穿,秃驴定会发难。老高和我进宫,秦苍你们几个随后,摆下劫相十三阵助我。”


    “诺!”


    老秦等十三人齐齐拱手,大喊一声,气势排山倒海。


    高朝世微微颔首,这些人在宫里放浪形骸,遇到正事像变了个人,小夷御下有术。


    “游某现在便带人出发?”游天一问小夷。


    按照他们昨日商量的计划,游天一会带领天罡校尉,准备些有杀伤力的武器,守在宫城门口。等国师一发难,便一拥而入,剿灭敌对势力里虾兵蟹将。


    这个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


    人和武器,游天一早就安排好了,只剩一声令下。


    “对,现在出发!”小夷道。


    游天一即刻转身,纵身跃下高台,奔赴不良人总衙。


    ……


    太极殿大朝会上。


    诗词助兴之后是皇帝训示环节。


    撤了酒宴,重臣列于两旁,等级中低的比如翰林院待诏,站在角落。


    皇帝接过由中书省草拟由门下省审核的诏书,看了看写了密密麻麻那么多文绉绉的词儿,嘴角一歪便丢在一旁,都是些陈词滥调。


    不就是当个传声筒,传个位么。一两句话的事儿,何必脱裤子放屁说那么多屁话。


    皇帝懒洋洋开口道:“今早祭天,大家都看到了,神位、祭台相继碎裂。这是朕在位不德,惹怒上天之故。朕若再恋栈皇位,必将累及江山社稷。朕思之再三,决定传位于三皇子李庭,朕做太上皇。”


    “啊?”


    群臣大哗。


    按照礼法,皇帝若传位,必先立太子。而且得有充足的理由。


    比如高祖皇帝传位太宗,那是玄武门太宗率兵逼宫,杀了兄长和弟弟,逼得高祖不得不传位给他。(实在是因为太宗是千古明君,德政感佩后人,近三百年来,唐人都心照不宣而已。)


    再比如,玄宗皇帝传位肃宗,那是因为安史之乱中,玄宗和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宗分两路离开京都。途中,太子被朔方军拥立为帝。玄宗听说后,便传位给太子。


    大唐近三百年来,也只有高祖和玄宗这两位,皇帝还活着,便传位给太子。


    前者是逼宫,后者是战乱。都是事出有因。


    如今,皇帝活得好好的,既没有重大事变,也没有重大过错,这传位就太诡异了。


    何况,三皇子还没被立为太子。


    【在角落里和翰林院待诏们在一起的宁真闻言,摸着下巴,眨巴着小眼睛,开场就是重头戏?】


    崔岫大步走出班列,“陛下,万万不可。三皇子年幼,陛下春秋正盛,江山正值多事之秋,此刻传位,人心不稳,若再动荡,我大唐危殆矣。”


    崔党纷纷站出来附和。


    这个说,“现在庞勋叛乱还未平定,不宜变换天子。”


    那个说,“陛下在位三十年来,勤政爱民,圣德昭昭,善用贤能。这突然传位,会伤了忠良的心啊!”


    还有的说,“陛下若要一心传位,那先立三皇子为太子,考察个三五载,再传位不迟。”


    ……


    群臣越说越激愤。


    只有归叔夜和韦保衡等人一言不发。


    崔岫越说越激动,转头对文臣班列末尾道:“祭天只是意外而已,岂可凭此传位?阳还真,你出来,和陛下解释一下。”


    阳还真官拜司天台监正,正五品,勉强够有资格站在文臣班列,虽然只是吊尾巴。


    闻听,便站了出来。


    小夷身边的聪明伙伴里,高朝世深沉老练,游天一智深勇沉,归叔夜端严睿智。而阳还真这个大唐智囊,气质就复杂多了。


    此人相貌清俊,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洒脱的俏皮劲儿,有时候还挺混不吝的,隐约和宁真有点儿像。


    不同的是,他严肃的时候深沉肃穆,不苟言笑,让人看不透。


    此刻,阳还真就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