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饮食没问题?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木屋内,苏婕妤紧紧抱着儿子,对姚嬷嬷低语道:


    “嬷嬷,你觉得那位宋四姑娘如何?”


    姚嬷嬷沉吟片刻,谨慎道:“娘娘,老奴观其言行,沉稳有度,不似浮夸之辈。


    且她方才几句护理之言,甚是在理。或许……真有一试的价值。


    只是,宫中险恶,万事还需小心。”


    苏婕妤点点头,看着怀中昏昏欲睡的儿子,眼中闪过一抹前所未有的决绝:


    “为了彻儿,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太医院……哼,若他们真有办法,彻儿又何至于此!”


    “娘娘,”姚嬷嬷看了一眼已经睡着的七殿下,压低声音:


    “方才那宋姑娘不是还给了您一张字条?”


    苏婕妤恍然想起,忙取出字条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注意殿下饮食,切记误食阴寒之物。


    若有可能,殿下入口的东西都留出一份,待有机会可细细检查。”


    苏婕妤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条,指尖却像被烫到般微微发抖。


    字条上的字迹清秀工整,内容却如同惊雷在她心中炸开,将长久以来笼罩在心头的迷雾劈开了一道刺目的裂隙。


    “注意殿下饮食,切记误食阴寒之物。若有可能,殿下入口的东西都留出一份,待有机会可细细检查。”


    苏婕妤低喃,双拳紧紧攥起。


    不是“或许”,不是“可能”,而是直截了当地提醒她“注意”,甚至明确提出了“留样检查”。


    这宋四姑娘……她并非凭空猜测,而是几乎肯定了有问题!


    一直以来,苏婕妤和姚嬷嬷不是没有怀疑过。


    为何太医院那些德高望重的太医,用了那么多名贵药材,彻儿的身体却总是时好时坏。


    甚至随着年岁渐长,那“阴寒之症”仿佛根植在了体内,愈发难以拔除?


    她们只以为是先天不足太过顽固,或是太医们用药谨慎,不敢下猛药。


    苏婕妤甚至自责,是不是自己孕期没有调养好,才让儿子受了这般苦楚。


    可这张字条,却瞬间解开了她的疑惑。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比这冬日的严寒更刺骨。


    苏婕妤的脸色几乎比怀中的儿子还要苍白,胸口剧烈起伏,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股滔天的愤怒和后怕!


    她想起每次彻儿病重时,自己心如刀绞的日日夜夜。


    想起那些看似关切、实则可能包藏祸心的一张张面孔。


    想起那些经由无数双手送到儿子面前的汤药、点心、膳食!


    是谁?到底是谁如此狠毒,要对一个稚子下此毒手?


    不是为了立刻要他的命,而是要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耗干他的元气。


    让他永远做个病弱的皇子?


    是那些表面和善的妃嫔?还是……那些已经成年、手握权柄的兄长们?


    想到晋王看似温和实则深不见底的眼神,想到燕王毫不掩饰的锋芒,苏婕妤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头。


    她紧紧咬住下唇,才没让那声尖叫冲破喉咙。


    她不能乱,绝对不能乱!如果真有人处心积虑要害彻儿,那她此刻的失态,只会打草惊蛇,将儿子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嬷嬷……”苏婕妤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她将字条紧紧攥在手心,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她抬起眼,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姚嬷嬷,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冰冷和决绝:


    “你都看到了。从现在起,彻儿入口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都必须由你我经手!


    所有东西,哪怕是陛下赏赐的,也必须暗中留下一份!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搞鬼!”


    姚嬷嬷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此刻面色凝重如水。


    她重重点头:“娘娘放心,老奴明白!


    从今往后,殿下的饮食,老奴亲自盯着,寸步不离!


    每一道程序,都留下一份以备查验!”


    姚嬷嬷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已不仅仅是治病,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争斗!


    自那日祭祀回宫后,苏婕妤宫里的气氛悄然变得紧绷。


    表面上一切如常,但暗地里,姚嬷嬷却将七皇子护得密不透风。


    所有送往七皇子处的饮食,都必须先经过她的眼并指定的绝对忠心的小太监试毒。


    然后再由她亲自看着宫女喂给七皇子。


    而每一样食物,无论是御膳房送来的正餐,还是各宫娘娘“好心”赏赐的点心。


    甚至是一碗普通的茶水,姚嬷嬷都会想方设法悄悄留下一小份,用特制的小瓷瓶或油纸包好,标记上日期和来源,秘密收藏起来。


    苏婕妤只是苦烦,她身在后宫,这些东西很难送出去。


    但很快,机会就来了。


    几日后,恰逢太后礼佛日,各位王妃、郡主可入宫陪同祈福。


    怡宁郡主自然是其中之一。


    祈福仪式结束后,怡宁借口去御花园散步,恰好“偶遇”了正在带七皇子晒太阳的姚嬷嬷。


    御花园梅林一角,人迹罕至。


    怡宁与姚嬷嬷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


    “嬷嬷,七殿下今日气色可好些了?”怡宁声音不高,恰好能让附近的宫人听见,像是寻常的寒暄。


    “劳郡主挂心,殿下今日精神尚可,晒晒太阳总是好的。”


    姚嬷嬷恭敬回答,同时借着袖子的遮掩,将一个不起眼的小布包迅速塞进了怡宁手中。


    布包里,正是这几日收集的各类食物样本,以及一张简要记录来源的纸条。


    “那就好。”怡宁不动声色地将布包收好,又蹲下与七殿下玩了一会儿,而后才大大方方的告辞离去。


    怡宁一出宫,便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宋府,将东西交给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四娘。


    四娘在自己的小药房里,点燃了明亮的烛火,神情专注。


    她将姚嬷嬷送来的东西一一取出,摆放在铺着白绢的桌面上。


    有熬得浓稠的米粥,有精致的糕点碎屑,有炖汤的汤汁,甚至还有一小撮茶叶。


    她先是用银针试探,并无变色,排除了常见的剧毒。


    然后,她又仔细分辨着每一种食物的原本味道和可能添加的不易察觉的辅料。


    但……食物本身似乎也没问题,无论是食材还是常见的调味,都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甚至堪称精致讲究。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时,宋远廷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