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示威

作品:《直播:兵临京城,主公你要退兵?

    “陛下,请息怒。依微臣看来,如果萧令秋只是为了钱粮,这还是好事。钱粮给了他,等退兵之后,可再让地方输送。秋税也已经在路上了,陛下不用担心朝中用度之事。”


    元顺帝听着张茂的安抚,脸上的怒火逐渐敛去,他思索了片刻,心里虽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他只祈祷萧令秋拿了钱粮之后,就赶紧退兵。


    “卫国公,你再去和萧令秋交涉,问问他到底什么意思。钱粮给了他,就让他赶紧给朕退兵。”


    元顺帝对丘泉说道。他虽然心疼国库中的钱粮,但他更希望萧令秋四人赶紧退兵。


    “喏。”丘泉应承道。


    领了差事的丘泉几人,也不敢耽搁,随即在次日上午亲自来到了太安府衙,和萧令秋、张越两人碰面。


    这碰面第一句话,就是丘泉质问萧令秋和张越,为什么霸占钱粮武库,将钱粮封存。他说这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运转。


    萧令秋没有搭理他,而正好此时辎重营的赵德明来了,送来了一张五尺长的大梢弓。


    “萧将军,您要的弓,造出来了,您先试试,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赵德明将大梢弓递给了萧令秋。


    萧令秋接过弓,立在身前。这弓的长度,都已经赶上他的肩高了。他伸手拉了拉弓弦,测试了下质量和拉力。


    “取两套札甲来,我来试试这张弓的威力。”萧令秋对亲卫说道。


    亲卫得令,没过多久,便抬来了一个套着两层札甲的木人桩,放在了府衙后堂的影壁前。。


    萧令秋拿起配好的一米长的重箭,在相隔木人桩十步的距离位置,弯腰撅腚,用一种极其怪异的姿势,张弓搭箭,瞄准着木人桩。


    丘泉几人见此,不由得捂着嘴,憋着笑。因为萧令秋这个姿势,着实有些滑稽不雅观。


    其实萧令秋的这种射箭姿势,是运用清弓最科学好用的。因为清弓太大,弯腰撅腚是为了避免射箭的时候,弓弦挂到衣服,也防止近距离骑射的时候,弓弦弹到马的脑袋。


    萧令秋没有理由丘泉几人的暗自发笑,他目光如炬,对准木人桩,一箭射出,只听得风啸之音响起,随后是一声噼啪之声。


    一米长的重箭直接将披着两层札甲的木人桩,一箭射了个对穿,愣是将木人桩钉在了影壁的墙面上。


    这一幕,直接看得丘泉目瞪口呆,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两层札甲,直接一箭洞穿,作为武官勋贵,丘泉自然能明白这一箭展现出来的威力。


    萧令秋上前检查了一下木人桩,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对这个大梢弓的威力很满意。他笑着走到赵德明身旁问道:“赵提督,这张弓造价几何啊?”


    赵德明闻言,回答道:“这张弓的工艺并不难,制作材料也不贵。只是这重箭很贵,单纯制作这一支重箭,就花了将近二两银子。”


    萧令秋听着这个造价,不由得吸了口凉气,说道:“这么贵啊?”


    赵德明点了点头,解释道:“确实如此,成本出在箭头和箭羽上。这支重箭的破甲箭头是特制的,另外关键是箭羽,想要让这支重箭射出去稳定,得用鹅羽,还得是大鹅。”


    萧令秋咂吧了下嘴,心里感慨着箭矢制作的成本之高。不过他觉得,如果能将箭矢的制作流程进行优化,采取流水线作业,和大批量生产,这个成本应该能往下压缩不少。


    将大梢弓交给赵德明,萧令秋说道:


    “此弓的拉力可再做小一点,一般的军士很难拉动。我的要求是,既要保证这个威力,又要尽量缩小这张弓的大小,你让手下工匠找准这个平衡点。另外,看看重箭的制造成本,还能不能往下降一降。”


    赵德明点了点头,拱手道:“喏。末将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多试验一番。”


    萧令秋微微颔首,随后转头看向了卫国公丘泉,笑道:“之前卫国公说什么来着,问我为什么封存钱粮武库?”


    丘泉还沉浸在刚刚萧令秋那一箭威力的震撼之中,听到萧令秋的问话,他嘴角微动,脸上露出一抹干笑,说道:


    “萧将军,你们这十五万大军,千里而来,为国锄奸,朝廷理应不该吝啬这点钱粮。可是你直接将钱粮武库封存,这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了。”


    萧令秋闻言,脸上露出不屑一顾之色,他冷笑一声:


    “朝廷运转与否,天下还不是一个样嘛。北地狄人入侵,辽东黑水靺鞨虎视眈眈,西域犬戎冦边,南方起义不断,东海夷盗劫掠。朝廷之前有钱粮,我看也没解决这些事啊。”


    丘泉几人听着这话,神情尴尬。北地、辽东和西域之患,是一直以来就有的。迟迟不能平息的原因嘛,很简单,就是先皇是武将推举上位的,他不放心边地将领,不敢放权。


    这导致北地和西域一直都是打一阵,和一阵。甚至先皇更愿意花钱粮来换取北狄和西戎退兵。好在先皇生的几个儿子还不错,他大胆的放权给儿子,让其守边。


    而南方和东海之乱,则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原因就是海防松弛,加上海禁之下,走私猖獗,民生凋敝,下面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产生的祸乱。


    丘泉被怼的有些无话可说,他悻悻道:


    “萧将军,天下纷乱不休,非一言一句能讲得明白的。朝廷也看得出来,你们河北大军悍勇难当,是不折不扣的强军。朝廷也愿意将这些钱粮交给你们,望你们能早日平定北方和辽东祸乱。


    现如今你们离开边地已有半年之久,边疆的蛮夷虎视眈眈,没有你们,边地恐怕会惨遭劫掠。不知你们什么时候能兵出京城,为国戍边?”


    萧令秋听着这话,和身旁的张越相视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意。随之便听到萧令秋开口道:


    “是啊,边疆蛮夷虎视眈眈,保境安民是军人之天职。可是京城禁军不堪大用,京城之安危同样重要,我也一时难以抉择。”


    丘泉闻言,见萧令秋有退兵之意,心中一喜,连忙说道:“京城之安危,将军不必担心,朝廷自会操练新军,戍卫京城。反倒是边疆之患,才是头等大事。”


    萧令秋摇了摇头:“还是不行啊,朝廷五十万大军都能在潼关之战被打的溃散,我着实不放心京城之安危。不如这样吧,我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丘泉几人听此,脸上皆露出好奇之色,问道:“什么办法?”


    萧令秋笑道:“无他,朝廷随我,迁都顺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