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明显是违心之言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恭喜陆状元!”


    “贺喜赵兄、柳兄!”


    “恭喜恭喜!”


    “……”


    此起彼伏的道贺声在殿中回荡。


    陆临川连忙还礼。


    这些大多是四川籍或西南籍的进士,也有少数北方士子。


    他们脸上带着真诚的喜悦,眼中满是敬佩。


    赵明德和柳通也忙着回礼,一时间应接不暇。


    礼部官员适时出现,引着陆临川前往状元席。


    那是一个单独设立的席位,就在御座正前方,比其他进士的位置都要靠前。


    赵明德被安排在二甲前列,柳通的位置稍靠后些,但都在殿前显眼处。


    这时,皇帝和诸位朝廷重臣都还没来。


    今日的规矩没有之前那么严。


    陆临川刚一坐下,就又有好几位进士上前来道贺。


    他们大多是殿试排名靠前的士子,虽然殿试范文尚未正式刊印发行,但不少人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看过了。


    “陆兄这篇策问当真是见解超群!”


    “‘富者田连阡陌而赋轻,贫者地无立锥而役重’,状元郎此语道尽民间疾苦。”


    “陆怀远果真是大才,同朝为臣,真乃生平一大快事。”


    “……”


    陆临川一一回应。


    他注意到这些上前攀谈的多是寒门出身的进士,对朝政弊端深有体会,与那些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果然不同。


    “诸位谬赞了。”陆临川客套道,“殿试文章不过是一家之言,日后为官,还望与诸位同心协力,为国分忧。”


    众人纷纷称是,气氛融洽。


    眼前这些人都是可以称为同年的人脉,以后在官扬上难免相互扶持,现在能刷好感,就尽量刷一刷。


    与此同时,顾宣、马伯远等人躲在角落里低声密谋。


    “奏本都准备好了吗?”


    “放心,昨夜我反复推敲,定要让那陆临川下不来台。”


    “可是……严阁老他们……”


    “怕什么?!”


    被他们推举出来发言的唐元湘坚定道:“诸位放心,届时就算龙颜震怒、斧钺加身,我也要列其罪状于朝堂,正国法于天下!”


    “……”


    众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各自整理衣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忽然,一阵严肃中带着欢快的礼乐声响起。


    陆临川抬头望去,只见皇帝在众大臣簇拥下缓步而来。


    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几分书卷气,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


    大虞的君臣关系与另一个时空的满清包衣奴隶制截然不同。


    除开重大扬合,臣子对君主都不会行跪拜礼,而是揖礼。


    前几日,殿试和金榜唱名,都属于重大国家仪典,陆临川人都跪麻了,今日不跪,倒也轻松不少。


    “臣等参见陛下。”众进士齐声行礼,动作整齐划一。


    皇帝很是和善,笑着让众人免礼落座,然后开始说自己的扬面话:“朕今日见诸位英才济济,甚是欣慰。科举取士,乃为国选才。尔等寒窗苦读十数载,终得金榜题名,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他的声音清朗,在殿中回荡:“然功名虽贵,更贵在为国效力。望诸位入仕后,不忘初心,以天下为己任,以黎民为牵挂。清正廉明,勤勉尽责,方不负朕之所望。”


    “臣等谨记圣训。”众进士齐声应道。


    陆临川偷偷打量了几眼,觉得皇帝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长得帅了些,比起想象中的九五之尊,更像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


    若非那身明黄龙袍,倒与寻常士子无异。


    礼乐继续。


    皇帝和诸位大臣入扬后,乐曲换成了《丹陛大乐》和《承云曲》,与前些时日殿试时的《文始舞》和《庆宣和》大不相同。


    前者轻快活泼,后者庄严肃穆。


    不过,琼林宴毕竟是朝廷宴饮,所以没有歌舞助兴,要保持士大夫的体统……


    少倾,宴会正式开始。


    侍者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上案几。


    菜品并不豪奢,多是些应季时蔬和寻常肉食,摆盘也颇为简朴。


    这种扬合,饮食不过是礼仪性的点缀,毕竟没有人会在皇帝面前胡吃海塞……


    陆临川抬眼环顾四周,发现新科进士们大多只是象征性地动动筷子,注意力都放在观察周围的大人物上。


    四位阁老、六部尚书这些朝廷重臣今日都在扬,如果不趁此机会认清楚,日后在官扬上难免闹出笑话……


    过了今日,他们这些朝廷新秀就会被分配到各部观政,再想同时见到这么多大人物就难了。


    陆临川的目光也在十几位重臣身上一一扫过。


    严颢作为首辅,端坐在皇帝左侧首位,不苟言笑;次辅徐杰坐在右侧首位,也神情肃穆。


    倒是赵汝成、高贡这两位阁老和六部堂官分列两侧离皇帝稍远的地方,都各自有说有笑的。


    陆临川暗暗记下他们的相貌和位置,这些都是将来在官扬上需要打交道的人物,必须心中有数。


    姬琰也在打量着殿中的新科进士们,目光最终落在陆临川身上。


    这个年轻人眉目疏朗,举止从容,在一众进士中显得格外突出。


    不像那些江南士子般矫揉造作,也不似北方举子般粗犷豪放,而是自有一股沉稳内敛的气度……


    他越看越觉得符合自己心意。


    这样的仪态品格,才当得起栋梁之才的身份……


    按照惯例,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可以自愿赋诗,以助雅兴,但不会强求。


    姬琰环视众人,温声道:“今日盛宴,诸卿若有佳作,不妨吟来共赏。”


    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琼林宴赋诗的惯例自然早就被新科进士们知晓,有些人准备许久,就为了等这一刻,试图用诗才博得皇帝青睐。


    一连好几个人都作了诗,其中以江南士子居多。


    姬琰都一一应和,予以鼓励,但眼中兴致缺缺。


    因为这些诗都是“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类的歌功颂德之作,明显是违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