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待会儿试试也无妨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前世十万元人民币,对他这个穷光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正愁囊中羞涩,若能赢得这笔钱,不仅能解决燃眉之急,连母亲来京的安置都有着落了。


    一首诗换一百两,这买卖稳赚不亏。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地摩挲着酒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怀远可是动心了?”赵明德敏锐地察觉到好友的变化,笑着打趣道,“要不要让侍女取纸笔来?”


    柳通也难得露出笑容。


    他们虽然见识过《临江仙》的惊艳,但毕竟怀远从前鲜少作诗,所以只当他是偶尔灵光乍现,如今要即兴赋诗,恐怕难得佳作。


    况且青楼题材与他平日风格相去甚远,也不太搭嘎……


    不过文人题诗自是雅事,好坏也不甚重要。


    “待会儿试试也无妨。”陆临川脑海中应景的唐诗宋词颇多,一天一夜都写不完。


    他打算先看看别人是什么水平,再抄袭一首可以碾压的惊世之作。


    白景明却有些将信将疑。


    他虽然听闻陆临川在狱中作《六国论》的事迹,但诗词与策论终究不同。


    前者讲究才情灵性,后者重在见识格局。


    这位四川解元当真能两者兼得?


    他不知陆临川深浅,来了兴致:“陆兄既有此意,不如我们比试比试?”


    别看这位富商之子体态肥硕,看似玩世不恭,却很有诗才,且是正经治《诗》经出身的举人。


    虽说科举考的是经义注解,与诗才关系不大,但能治《诗》经者,多少都有些吟咏之能。


    “白兄既有雅兴,在下自当奉陪。”陆临川欣然应允。


    正说话间,第一位姑娘已开始表演。


    她身着火红纱衣,随着激昂的鼓点翩翩起舞。


    那曼妙身姿如烈焰般炽热,眼波流转间尽是挑逗之意。


    舞至高潮处,她突然解下腰间丝带,轻纱随之滑落,露出雪白的香肩以及白腻沟壑,看得不少人血脉喷张。


    四周立时爆发出一阵喝彩。


    “好!”


    “啧啧,这位红绡姑娘果然名不虚传。”


    “去年她便是这般大胆,可惜败给了清荷姑娘的琴艺。”


    “……”


    陆临川几人正看得出神。


    一位绿衣侍女款款走来,福身道:“几位公子可要为此佳人题诗一首?”


    白景明笑着摆手:“不急不急,待我们再看看再说。”


    过了半刻钟,等到第二位姑娘表演时,又来了一位侍女,依旧恭敬地请求他们作诗。


    白景明顿了顿,见陆临川没有要出手的意思,便把她打发走了。


    待侍女离去,赵明德低声道:“看来今日不留下墨宝是走不了了。”


    他环顾四周,发现每桌都有侍女在殷勤劝诗。


    “这‘免费’的酒宴果然不是白吃的,非得要我们这些举子留下诗作。若是将来有人高中进士,甚至入阁拜相,这些诗作便又是一笔谈资。”柳通难得开口说话。


    “正是此理。”白景明赞同道,“不过人家并未强迫,全凭自愿。吃准了我们读书人好面子罢了。”


    陆临川会心一笑。


    这手段确实高明,既给了举子们体面,又达到了目的。


    接下来的几位姑娘各展所长,有抚琴的,有唱曲的,有跳剑舞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清荷的白衣女子,她怀抱古琴,弹奏的琴音清冷无比,与先前红绡的热辣形成鲜明对比。


    “这位清荷姑娘去年便是花魁。”白景明如数家珍,“她卖艺不卖身,据说连侍郎公子想纳她为妾都被婉拒了,说是要寻一倾心良人才肯托付终身。”


    陆临川闻言一愣:“青楼女子还能拒绝权贵?”


    “寻常女子自然不能。”白景明解释道,“但花魁不同,有了这个名头,便多了几分体面。许多豪门贵妇甚至会特意请花魁到府中表演,以示风雅。所以很少有达官显贵撕破脸强迫她们,毕竟,强占花魁的名声传出去,不仅显得粗鄙,更会惹人笑话,说他们连个清倌人都降不住,反倒失了身份。”


    “原来如此。”陆临川点头,看来花魁就和某些后世的一线明星一样,可以和资本的潜规则说不了。


    正说着,又一位粉衣侍女前来求诗。


    四人依旧婉拒,表示要等所有表演都结束后再作决定。


    侍女也不恼,恭敬地退下了。


    表演接近尾声时,紫鸢亲自前来伺候笔墨:“表演已经全部结束,几位公子可有雅兴题诗?”


    面对丽人的柔情催促,四人也不好再推辞。


    紫鸢纤纤玉手轻拍,立刻有侍女捧来文房四宝,在案几上铺开。


    赵明德略作沉吟,率先提笔写下《观舞》一首。


    他虽以策论见长,但诗词功底也不差,只是中规中矩,难称惊艳。


    柳通随后也写了一首《听琴》,遣词造句颇为工整,却略显拘谨,少了些灵动之气。


    紫鸢接过诗稿,盈盈一礼:“多谢二位公子赐墨。”


    她声音依旧酥软,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在这醉仙楼多年,她见过的佳作不知凡几,这两首诗虽不算差,但终究难入她的法眼。


    白景明见状,反倒不急了。


    他笑眯眯地看向陆临川:“陆兄,该你了。”


    赵明德和柳通闻言,也投来期待的目光。


    《临江仙》更多透露出的还是人生感悟,虽见才华,但毕竟可遇不可求,不知怀远能否再次写出佳作?


    陆临川微微一笑:“白兄先请。”


    两人间既有比试,他自然想后发制人。


    “自然该陆兄先来。”白景明连连摆手,耍了个滑头,想法和他一样,“在下也好开开眼界。”


    见推辞不过,陆临川只得应下。


    他执笔在手,佯装沉思。


    脑中回想方才十二位佳人的表演,最终定格在了清荷身上。


    她白衣胜雪,琴音清冷,宛如月宫仙子般不食人间烟火,却又在眼波流转间不经意泄露出几分妩媚,看似清雅高洁,实则暗藏风情。


    倒是和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很搭,而且,若要保证万无一失地夺取诗魁,毫无争议地赢下这一百两银子,也非这首不可……陆临川选好文抄对象,便开始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