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时代不同了
作品:《四合院:开局踹飞易中海众禽傻眼》 她就那么看着何雨柱,手里头还捏着一根择了一半的青菜,忘了放下。
这已经不是“会吃”那么简单了。
这是能把菜里头的门道,给吃出来,还能给它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舌头,这悟性……
简直就是天生该在灶台边上待着的人!
何雨柱见她这反应,心里头就有数了。
自个儿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可他脸上,半点得意的神色都没有,反而像是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谭阿姨,您瞧我,就爱瞎琢磨。”
“我们师父总说我,心思都用在这张嘴上了,不务正业。”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又转过身去,专心对付案板上那块麝肉。
话,他已经递过去了。
就像往灶里添柴火,添得太多,火太猛,容易把菜烧糊了。
现在,就得等着火候自个儿慢慢到。
谭雅丽看着他那忙活的背影,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把手里的青菜放回了盆里。
她心里头,跟翻江倒海似的,面上却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她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到另一边,重新拿起菜,一根一根,慢慢地择着。
可她的眼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何雨柱那边飘。
看他切肉,刀法稳健,每一块都大小均匀,棱角分明。
看他配料,葱姜蒜的用量,全凭手感,却分毫不差。
看他热锅,倒油,听着油在锅里“刺啦”一声的爆响,就知道火候到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透着一股子老厨子才有的从容和自信。
这哪儿像个十六岁的半大孩子?
这分明就是个在后厨里泡了几十年的老师傅!
很快,锅里就传出了麝肉被爆炒后的浓烈香气。
那股子独特的野味儿,混着酱香和香料的味道,霸道地充满了整个厨房。
正从楼梯上探头探脑往下走的娄晓娥,闻着这个味儿,眼睛都直了。
她蹬蹬蹬地跑下楼,像只小馋猫似的,直接就蹿进了厨房。
“何师傅!好香啊!”
何雨柱回头冲她笑了笑,手里的锅铲没停。
“馋了?”
“嗯!”娄晓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眼睛就没离开过那口锅。
“别急,马上就好。”
说话间,何雨柱往锅里添了水,盖上锅盖,转成了小火,开始慢慢咕嘟。
“谭阿姨,借您的火,我得先煨一会儿,把肉煨烂了才入味。”
“你用就是。”
谭雅丽的声音,还是那么温和,听不出什么情绪。
何雨柱也不着急,就靠在灶台边上,跟娄晓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问她功课怎么样,问她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娄晓娥被他哄得咯咯直笑,早就把自个儿妈那点不寻常的安静,给忘到了脑后。
等肉在锅里煨得差不多了,何雨柱才重新开大火收汁。
随着汤汁越来越浓稠,那股子香味儿,也变得越发醇厚。
等到最后一铲子出锅,装进盘子里。
那盘红烧麝肉,色泽红亮,汤汁紧紧地包裹在每一块肉上,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开饭喽!”
娄晓娥欢呼一声,抢着就要端盘子。
“小心烫!”
何雨柱拦了她一下,自个儿稳稳当当地把菜端了出去。
客厅里,娄振华早就回来了,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闻着这味儿,他那报纸也看不下去了。
“何师傅来了?辛苦辛苦。”
“娄老板客气了。”
饭菜上桌,一家三口围着桌子坐下。
娄晓娥第一个就夹了一大块肉,也顾不上烫,塞进嘴里就嚼了起来。
“好吃!唔……太好吃了!”
小姑娘的腮帮子塞得满满的,说话都含含糊糊的。
娄振华也夹了一筷子,细细品了品。
肉,煨得火候恰到好处,软烂又不失嚼劲。
味道,咸鲜里头带着一丝回甜,把麝肉本身的鲜美,提到了一个极致。
最难得的,是那股子野味儿处理得极好,只有香,没有膻。
“好手艺!”
娄振华由衷地赞了一句,冲着何雨柱竖了个大拇指。
何雨柱只是笑了笑,目光却状似无意地,落在了谭雅丽的身上。
谭雅丽也吃了一块。
她吃得很慢,很仔细。
一块肉,在嘴里嚼了半天,才咽下去。
然后,她就放下了筷子,端起茶杯,轻轻地喝了口水。
自始至终,她一个字儿都没说。
可何雨柱看出来了,她那平静的眼神底下,藏着事儿。
一顿饭,娄振华跟何雨柱聊得挺热络,说的都是些生意上的趣闻。
娄晓娥围着那盘子肉,吃得满嘴流油。
只有谭雅丽,吃得不多,话也很少。
饭吃完,何雨柱就起身告辞。
“娄老板,谭阿姨,天儿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不着急,再坐会儿嘛。”娄振华客气地挽留。
“不了不了,师父交代了,晚饭的高峰期,我还得回去干活呢。”
何雨柱态度坚决,娄振华也就不再强求。
一家人把他送到门口。
临走前,何雨柱看着谭雅丽,笑着说了一句。
“谭阿姨,您那吊汤的功夫,小子是真佩服。”
“今天这麝肉,要是用您的汤来煨,那味儿,肯定还能再上一层楼。”
说完,他冲几人摆了摆手,骑上车,转眼就消失在了胡同口。
……
看着何雨柱的背影消失,娄振华才转过身,看着自个儿的媳妇。
“怎么了这是?从吃饭的时候,就看你不对劲。”
谭雅丽没说话,只是转身,默默地往屋里走。
娄振华跟了进去,关上了门。
娄晓娥吃饱了,自个儿跑回院子里,又拿着毽子跟自个儿较劲去了。
客厅里,只剩下夫妻俩。
谭雅丽在沙发上坐下,端起那杯已经凉了的茶,久久不语。
“振华。”
过了半晌,她才开了口。
“你说……那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他今天在厨房,问了我一句,关于乌鱼蛋汤的事。”
她把何雨柱那番关于瑶柱和口蘑的分析,原原本本地,跟娄振华说了一遍。
娄振华听完,也愣住了。
他虽然不懂做菜,但这里头的门道,他听得明白。
“你的意思是……他光靠尝,就把你吊汤的秘方给猜出了个七七八八?”
“不是七七八八。”
谭雅丽摇了摇头,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复杂。
“是分毫不差。”
“我们谭家吊汤,除了鸡鸭火腿猪蹄这些明面上的东西,最关键的,就是靠瑶柱提那股子霸道的鲜,再靠口蘑的菌香,把那股鲜味儿给收住,变得醇厚绵长。”
“这个方子,除了我们谭家的自家人,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娄振华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点了根烟,在屋里头来回踱着步。
“这就怪了……”
“难不成,他家里头,也有人懂这个?”
“不可能。”谭雅丽立刻就否定了。“我听他师父王福亭提过一嘴,他父亲何大清,也是丰泽园的厨子,一手鲁菜,在49城都是挂得上号的。可没听说过他会谭家菜。”
“那这小子……”娄振华停下步子,看向谭雅丽。“是自个儿琢磨出来的?”
谭雅丽沉默了。
是啊,除了这个解释,好像也没有别的可能了。
可这,才更让人觉得心惊。
这是何等的天赋!
娄振华看着妻子的表情,忽然就明白了什么。
他坐到她身边,试探着问了一句。
“雅丽,你……是不是动了爱才的心思?”
谭雅丽的身子,微微一颤。
她抬起头,看着丈夫,眼神里全是挣扎和矛盾。
“振华,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孩子,是块璞玉,是天生吃我们这行饭的料。”
“要是能有名师指点,再给他十年功夫,他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可……我们谭家的规矩,你是知道的。”
“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
“这手艺,是我爹当初看我实在喜欢,又心疼我,才破例教给了我。但也嘱咐过,绝不能再外传。”
娄振华静静地听着,等她说完了,才把手搭在了她的手上。
他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看着窗外已经暗下来的天色,悠悠地说了一句。
“雅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说了……”
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妻子。
“时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