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 章 寻求帮助
作品:《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用人之道,在于让手底下的人能看到前路的光亮,如此方能让人义无反顾地追随。
眼见这位秘书近来的转变愈发明显,张志霖打算给他吃颗“定心丸”,以便收拢其心,让他真正尽心竭力,成为自己可堪大用的左膀右臂。
吃完早餐后,他坦诚相待,开口说道:“泽墨,有几句话,你且记在心里,不要外传。”
“县长放心,我不是多嘴之人!”
张志霖指尖轻叩桌面,缓缓道:“中组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选调生交流培养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对选调生发展多元路径的考量。中央选调生挂职期一般为两年,挂职期满后,选调生可根据自身意愿和挂职地需求,双向选择是否留任挂职地工作。
我个人意愿是扎根基层,省委也有‘返乡人才计划’,给予本地生源选调生额外的优选权。因此,一年半后,我会向组织递交留任申请,为永安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这事,问题不大!”
这番话如平地惊雷,蔡泽墨先是一怔,瞳孔微张,随即一股狂喜顺着脊梁骨直冲头顶。
这话犹如惊雷,蔡泽墨稍微愣了下神,随即心里便陷入了狂喜。本以为“伺候”张县长,要浪费两年宝贵的时光,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想到峰回路转,领导眼下已然身兼乡镇书记,真等留任之时,职务岂会原地踏步?若不是有通天的关系,敢说留任地方这种大话?
心念电转间,蔡泽墨已然起身立正,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县长放心!我一定鞍前马后,服务好您的各项工作,当好您在县政府的耳朵和眼睛!”
张志霖笑着说道:“我是第一次当领导,你是第一次当秘书,咱们都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争取共同进步。适当的时候,我会跟县长谈,先把你的副科级给解决了!”
“感谢县长提携!”蔡泽墨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人生的起落沉浮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前一刻还在为前途迷茫,此刻已是柳暗花明,心头的热浪几乎要冲破胸膛。
收拾好房间,蔡泽墨意气风发的回了县政府办。
等到十一点半,张志霖带着一丝忐忑,拨通了杨正尧校长的手机号。
这会,杨正尧正和干部二局局长张升单独吃饭,话题是他自己的工作调整。
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屏幕上跳动的 “张志霖” 三个字让他略一迟疑。片刻后,他接起电话,语气平和地问:“志霖,有事吗?”
电话那头,张志霖的声音带着几分焦灼:“校长,我在工作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您现在方便吗?”
好为人师是人的通病,更何况张志霖还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杨正尧考虑了下说道:“具体什么问题,说说看。”话语落下,他把电话按成了免提,目的是让张升参与进来。
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有参与感,才会有自驱力,再让他帮衬自己的学生,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张志霖在电话里一五一十道来:“校长,您知道我兼任了回水湾镇党委书记,下一阶段,镇上要实施八个项目,投资过两亿。招标公告发布后,书记要安排三个项目;县长要安排四个项目;组织部长已经拿走了一个项目;常务副县长也给我施压,要一个项目;昨天晚上,县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一起找我,直接提出要实施一个项目。这才两天时间,我估计后续还会有领导打招呼、要项目,我感觉都得罪不起……”
听完学生的难处,杨正尧一时间竟也语塞。这些题对他而言也是“超纲题”,因为他一直在学校工作,相对而言没有地方那么复杂,服从上级是主流观念,当副校长时大家也是各管一行,互不干扰。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身旁的张升,眼神里带着几分探寻与求助。
其实张升也一直在部委工作,也没有经历过张志霖遇到的困局。但他毕竟在组织部门工作,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沉吟片刻,张升缓缓开口:“志霖,乡镇书记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责任人,平衡各方关系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首先你得吃透主要领导的需求,明确书记、县长的核心意图,避免因信息偏差导致决策失误,最后好心办了坏事。
其次,你要借势现有的项目资源,主动向书记县长汇报,争取更多资源倾斜,拿下更多的项目。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项目处理好其他领导的关系,避免‘盲目承接’ 或 ‘生硬拒绝’。有些人给你帮不了忙,但关键时候当个‘绊脚石’,你也受不了。
再者,在县里做事,手里必须有硬支撑:要么有书记或县长的强力背书,要么能争取到市级以上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做出实绩,也可能无人问津。真到了关键时候也没人力挺,对你成长不利。
总之,既不回避责任,也不盲目承诺。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客观评估关系、主动争取支持、灵活调整方案’,分清轻重缓急、辨明主次本末,在众多关系之间找到平衡,最终实现‘上级满意、同级理解、乡镇受益、群众认可’的共赢,别浪费资源,更别把好事办砸。”
张升的话虽点到即止,却句句切中要害。张志霖听完茅塞顿开,当即回道:“感谢张局长不吝赐教!您的提点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一定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杨正尧接过话茬:“志霖,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乡镇民生项目直接关系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是‘民心工程’、‘良心工程‘’。不管项目是谁打的招呼,加强质量监管是必须,这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徇私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志霖坚决回道:“请您放心,我一定对所有的项目实施全流程监管,从‘立项到验收’不留死角,对关键工序、材料进场、日常施工全面把关,事后压实‘验收关’,并会激活群众监督,让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
挂断电话,张升脸上漾起笑意,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基层的情况确实盘根错节,你这个学生倒挺有意思,最起码心眼正、没贪念,是块值得打磨的料子。”
杨正尧接过话头,语气里透着几分感慨:“他一门心思就想扎在基层,连财政部都不愿回了!”
“师兄,依我看,回部委终究是稳妥些两三年熬到正处,将来以副厅级身份下放,起点和平台都要高得多。”
“人各有志嘛,他是铁了心要在基层摔打。不过我倒觉得这想法挺可贵 —— 基层最能锻炼人,尤其是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临机决断的魄力。” 杨正尧顿了顿,目光沉了沉,“古人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要是能从乡镇、县到市,一级级扎扎实实干上来,那历练出的真本事,可不是部委空降干部能比的。说实话,我最大的缺憾,就是缺了基层这一课。”
“可不是嘛!” 张升接过话茬,语气里满是共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师兄,咱俩算是同病相怜,我也没在基层待过,现在的用人导向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历了!”
感觉铺垫的差不多了,杨正尧说道:“师弟,我和河东省的领导没什么交集,志霖挂职期满后,留任地方的事还得你操操心!”
张升笑了笑,自信地说道:“小事一桩,这点面子他们还是要给我的。再说,志霖是金融学博士,也是地方急需的人才嘛!”
……
下午两点,张志霖来到县政府。
刚进办公室没一会,副县长赵财旺就来“串门”了。
本以为赵县长会开口要项目,没想到闲聊几句后,他说道:“志霖,你们回水湾中学校长景齐,和我是一个村长大的,还从小学一起念到了高中。他这个人大大咧咧地,但能力、品性不存在问题,改天有空咱们一起坐坐,你看怎么样?”
张志霖微微一笑,回道:“赵县长,最近事比较多,等过段时间闲下来,我请你!”
赵财旺起身说道:“知道你最近忙项目的事,那我就先不打扰了,咱们找机会聚。”
怪不得景齐能当校长,原来同学是管教育的副县长,这是给自己施压吗?看来他并没有悔改之中,回水湾上千学生的前途命运岂能交在这种人手中?
张志霖还听说,景齐不仅好赌,还好色,利用职务之便,和不少女教师牵扯不清。学校还发生过两名女教师因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丑闻,他不仅不以为耻,还引以为荣,把好端端的一个学校,管的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