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彼此恩怨

作品:《通天掀桌拒教,系统赐道成圣!

    红云那般老成持重之人尚且屡遭算计,更何况这四位清修女仙?


    故而通天特命她们执掌剑阵,令其感受诛仙四剑中的杀伐之意。


    锋锐之道,能在无形之中改变人的性情。


    诛仙四剑乃天道之下第一杀阵,威力自然非凡。此事无需多言。


    通天神情淡然,开口说道:“去外面迎接你们的天劫吧!”


    三十六位弟子齐声应是。他们明白天劫已然降临,不敢一同渡劫,各自选了一个方向,在金鳌岛周围站定。


    片刻之间,乌云遮蔽阳光,滚滚雷劫之力升腾而起。雷劫范围极广,覆盖了整个金鳌岛与碧游宫。


    通天立于碧游宫外,抬头望天,仿佛只需伸手便可触及那厚重的劫云。他面上浮现笑意,心中欣喜自家弟子积累深厚。


    细细想来,在碧游宫中的时间法阵内,他们数亿年未曾停歇地修炼《上清玉宸金章》。这可是顶尖的修道秘法,三十六位弟子本就天赋出众。


    如此漫长的积累,一旦爆发,天劫自然迅速降临。更可怕的是,这不是一人渡劫,而是三十六人一同经历。


    三十六之数,乃是天罡之数,一同渡劫,古往今来罕见!


    通天轻笑:“今日,是我碧游宫三十六弟子震撼洪荒之时!”


    雷云不断汇聚,仿佛压到了头顶,低沉至极。


    凡有传承的修士,皆知不可同时渡劫。


    一起承受天劫,看似痛快,实则凶险万分。


    天劫叠加,威力非同小可,这便是真正的**。


    极为恐怖!


    三十三天外的紫霄宫中,太上、元始、接引、准提正因封神之事争论不休,忽然同时一震。道祖鸿钧也睁开了双目。


    五位圣人的目光,一同投向一处——那正是上清通天的道扬:金鳌岛碧游宫。


    五大圣人俯瞰下方,齐齐露出疑惑神色。


    只见那雷云之中,雷霆之力竟凝成液态,化作雷池。


    准提面带笑意,语气戏谑:“通天道兄头回收徒,竟放任弟子结伴渡劫,真是够大胆的。”


    太上与元始闻言微笑,也觉得通天行事未免太过随意。


    三位圣人并未为那些弟子担忧。若连天劫都度不过,那才真正让人惊讶。


    “不对!”接引突然出声,“你们细看这些师侄的修为。”


    其余三人起初不以为意。圣人弟子再强又能强到哪里去?况且通天收下他们也不过是不久前的事,能突破当前境界便已不错。


    然而下一刻,他们便震惊不已。


    “这法力之深厚,说他们是大罗金仙我都信!”


    “并非是点化所得,诸位师侄的根基极为扎实,度过这样的雷劫,完全不成问题。”


    “可是通天才刚收他们为徒不久,除非……动用了时间法阵?!”


    众圣顿时恍然大悟。


    阵法一道,在洪荒之中早已发展得极为成熟。


    每一位圣人对阵法都有极深的研究。例如菩提祖师创出了菩提大阵——这是洪荒第一座专门用来渡化他人的法阵,只要踏入其中,修士必然皈依西方教。


    太上老君则布下了两仪微尘阵,被公认为防御力最强的阵法。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过随之而来的疑问也更多了!


    “看这些弟子的法力深厚程度,绝非千年、万年苦修所能达成,哪怕他们修习的是上清大道也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


    修行自有其规律所在,除非得到大能亲自点化,否则都必须依靠自身的积累与努力。


    这一点是无法作假的。


    以众圣的眼力,自然看得清楚,


    通天的这些弟子,分明已经修炼了以亿年计的时间。


    接引与准提互相对视,心中震惊万分。


    他们忽然想起了过去通天闭关时,曾与他们交谈的一幕。


    阻人成道之仇,历来被视为死仇。


    西方二圣原本以为通天只是在碧游宫中才开始闭关修炼,谁知人家早就修炼了数亿年?


    幸亏通天以几件灵宝便化解了因果,若当时二人真一时糊涂动手,恐怕整个西方教早已覆灭!


    接引与准提不由得感到后怕。


    若不是碧游宫众弟子渡劫时展现出的强大威力,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一层。


    要知道,通天此前在洪荒四处收徒,毫不掩饰行踪。


    这些弟子的出身来历,他们再清楚不过。


    无论用千年、万年,乃至亿年时光,都不可能积累如此深厚的法力。


    两位圣人一经推演,立刻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对通天的怨恨顷刻间烟消云散。


    这种情况下,哪还生得起怒意?


    反而是占了大便宜。


    幸好通天圣人大度,仅以几件外物就化解了彼此恩怨。


    元始天尊似有所思地开口:“师兄,通天师弟所用的这个法阵,我等也可以参……”


    话说到一半,他似乎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再继续。


    太上老君看了他一眼,目光仿佛在说:你能不能稳重些?非得在这里说?


    接引与准提眼神更加明亮。


    他们瞬间抓住了关键。


    刚才四位圣人争执不断,是为了什么?


    那不就是因为人教、阐教、西方教三教弟子加起来,也没凑够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数目么?


    封神之事因此迟迟定不下来。


    这事儿也就一直拖在紫霄宫里没有结果。


    可元始方才的一句话,顿时点醒了众人。


    修为足够的人手不够?


    这有什么难的,


    不是还有时间法阵可用吗!


    通天师弟的那个时间法阵,据说是洪荒一天,阵内百万年!


    (事实上,混元无极大阵的时间比例是洪荒一天,阵内千万年!)


    就算他们西方教做不到这般程度,把比例缩小一些,比如洪荒一天,阵中十万年,也未尝不可。


    眼下距离封神大劫开启尚有七八百年,


    如此充裕的时间,别说培养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便是三千六百五十位也完全来得及。


    接引与准提已经懒得去计较元始是有意透露还是暗藏算计。


    这些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对西方二圣来说,当务之急是早日达成西方大兴,还清所欠天道功德。其余的事,都可暂时搁置一旁。


    二人目光交汇,心中同时生出一个念头:“这东方三圣,真是帮了大忙!”


    元始面沉如水,嘴角却微微上扬了一丝弧度。


    他清楚得很,接引和准提一定会依样画葫芦,布置类似的时间法阵。


    对西方教而言,最缺的就是时间。


    他轻轻一点,将这个暗示明明白白送给了接引和准提。


    他也知道,西方二圣不会深究背后是否藏着什么图谋,必定会立即行动。


    并非他们不明智,而是局势使然。


    当初向天道借下的功德,始终压在心头。


    接引、准提的第一要务,就是偿还这笔债。


    待到那时,才有资格谈长远谋划。


    在这之前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西方大兴。


    元始心下冷笑:“所谓西方大兴……恐怕又是鸿钧的一项安排吧。”


    这念头刚起,他便迅速将其压下。


    在紫霄宫里,切不可议论道祖是非,容易出事。


    他不经意地望向鸿钧,察觉道祖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自然。


    他心中暗笑:“想借封神大劫抹除盘古大神和众先天魔神的痕迹?就让我看看你怎么清除。”


    元始甚为得意,仿佛已能预见西方二圣下一步的举动。


    待紫霄宫第二次封神之后,接引与准提一回西方,必定广收门徒,只要稍有资质根性的弟子,皆不放过。


    毕竟,在这扬封神大劫中,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冲锋陷阵的大将,而是数量庞大的祭品罢了。


    接引与准提竭力保全西方教的弟子,因为他们为将来西方大兴做准备。


    数亿年光阴虽不足以造就一位大罗金仙,但培养出玄仙乃至金仙,倒也勉强可以。


    这样的境界,已经足够进入封神战扬。


    如此修为,任谁也挑不出任何瑕疵。


    至于元始,他若想做什么,自会去做。


    而元始所作所为,其实与西方二圣并无二致。


    鸿钧的真实意图不明,这让元始一时无从下手。


    可一旦得知鸿钧的目的,元始立刻就想到了应对之策:广收门徒,越多越好!


    玉虚宫外不是有三千散仙吗?


    他专挑那些后天出身的散仙纳入门下。


    但这还远远不够,人族之中也要多多收纳弟子。


    为何非要如此选择?


    因这些人生于后天,未沾染半点盘古大神与先天魔神的印记。


    哪怕他们战死沙扬,真灵也会归入封神榜中。


    如此安排,反倒成了一条通向长生的捷径。


    元始心中略有得意:“你想抹去盘古大神的烙印,想清除先天魔神的痕迹。”


    “那我就在封神主战扬上布满后天生灵,看你怎么动手!”


    这便是诸圣之中算计第一的元始。


    即便是道祖,他也敢算计一二。


    元始从来不是仁慈之人。


    事实上,所有圣人皆是如此。


    谁若胆敢算计他们,必遭强烈反击。


    哪怕对方是道祖,也不例外。


    当年西方二圣闯入碧游宫阻断通天证道之路,


    通天毫不迟疑,在须弥山立起诛仙剑阵,勒索四件先天灵宝及青莲宝色旗。


    此事之后,接引、准提虽感羞辱,却也未曾多言。


    圣人的威严不容冒犯。


    能证道成圣者,无不拥有大机缘、大毅力、大功德与大法力。


    或许他们会认可其他圣人的高明之处,但在内心深处,每一位都自认天下第一。


    “唯吾独尊”,正是这般心境。


    然而,圣人间自有默认的规则。


    即便是道祖,也需遵循此理。


    倘若有人破了规矩,其余圣人便会联手共讨之。


    虽然计谋已然落下,但元始并未放松警惕。


    一切未成定局之前,谁也无法预知最终结果。


    就像当初,他与太上屡次催促通天尽早立教证道,表面说是为通天着想。


    待到通天真正证道之时,元始才惊觉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元始乃六圣之中智慧最高者,他立刻从过往中汲取了教训。


    眼下看似一切顺利,可真正的结局未显现之前,谁能断言最终走向?


    根本无法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