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炮弹里塞电池!闻所未闻!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整个兵工厂,已经变成一座不眠的火山,沉闷的轰鸣和叮当的敲击声,昼夜不息。


    后山的总装车间,工人们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在电焊弧光和切割火花的映照下,一门又一门造型怪异的“高射炮”,被源源不断地组装出来,然后迅速被拉到预设的阵地上进行伪装。


    而真正的风暴中心,是那间被警卫连围得水泄不通的精密电子实验室内。


    这里,正在进行着一扬对现有工业体系的极限挑战。


    最先遇到瓶颈的,是微型真空管的制造。


    “不行!林所长,又失败了!”


    一个负责吹制玻璃管的老技术员,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刚刚冷却的石英玻璃管,脸上满是沮丧。


    “这管壁的厚度,太难控制了!不是这儿薄了,就是那儿厚了。刚才一抽气,直接就给压碎了!”


    手工吹制这种比筷子还细的玻璃管,还要保证管壁厚度均匀,这对手艺的要求太高了。


    一连废掉了几十根,成功率几乎为零。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如果连最外层的壳子都造不出来,那后面的工序,根本无从谈起。


    “别急。”林川走了过去,拿起一根废品看了看。


    他知道,这不能怪技术员。


    没有专业的设备,光靠一口气和一双手,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在系统的知识库里疯狂检索着替代方案。


    “我们换个思路。”林川放下玻璃管,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既然吹制不行,那我们就用‘拉制’的办法!”


    “把石英玻璃在高温下熔化成粘稠的流体,然后用两台车床,分别夹住玻璃流体的两端,以恒定的速度,反向匀速拉伸!”


    “这样拉出来的玻璃管,直径和壁厚,都会非常均匀!”


    这个方法,是现代光纤拉丝技术的雏形。


    用在这里,简直是降维打击。


    周平在一旁看着林川画的示意图,眼睛越瞪越大。


    “天……天才!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想法!”他激动地拍着桌子,“利用机械的精度,来弥补人工的不足!我怎么就没想到!”


    “马上试验!”


    命令一下,两台闲置的小车床立刻被搬进了实验室。


    经过简单的改造,一个简易的玻璃管拉制装置,很快就搭建好了。


    当第一根通过“拉制法”制造出来的,通体晶莹剔透,粗细均匀得如同艺术品般的石英玻璃管,成功出现在众人面前时。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第一个瓶颈,被突破了!


    然而,一个难题刚被解决,另一个更大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储备式电池”。


    这个闻所未闻的东西,成了拦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负责这个项目的两个技术员,已经一夜没合眼了。


    他们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失败品。


    有的,是玻璃管封得不严,电解液漏了出来,把电极给腐蚀了。


    有的,是玻璃管太厚,模拟的撞击根本无法将其击碎。


    有的,是玻璃管太薄,稍微一碰就碎了,根本无法运输和组装。


    “林所长,我们……我们快撑不住了。”一个叫小李的年轻技术员,双眼通红,声音沙哑地说道,“这个力道的把握,太难了。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玻璃,也控制不好这个‘度’。”


    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快要将他们的信心和意志彻底摧毁。


    林川走了过去,拿起一个失败的电池样品。


    他没有责备,因为他知道,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问题不在你们,在材料。”林川沉声说道。


    “我们现有的玻璃,要么太脆,要么太韧,找不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所以,我们还得换个思路。”


    他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既然玻璃不行,那我们就不用玻璃!”


    不用玻璃?


    那用什么来封装电解液?


    所有人都愣住了。


    林川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


    他转身对警卫员说道:“去,把咱们食堂里蒸馒头用的‘笼布’,给我拿几块过来。要新的,干净的!”


    笼布?


    众人面面相觑,满头雾水。


    这电池,跟蒸馒头的笼布,能有什么关系?


    很快,几块白色的棉纱笼布被送了过来。


    林川拿起一块,又从一个瓶子里,倒出一些白色粉末状的东西。


    “这是‘虫胶’,一种天然树脂,我们平时用它来做绝缘漆。”林川解释道,“把它溶解在酒精里,就成了虫胶漆。”


    然后,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做出了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操作。


    他将那块笼布,浸泡在虫胶漆里,等它完全浸透后,再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细细的小管。


    “把它晾干,等酒精完全挥发。”


    几个小时后,那个由笼布和虫胶做成的小管,变得又轻又硬。


    “现在,看好了。”


    林川将配好的电解液,小心地灌进这个“虫胶管”里,然后用烧热的烙铁,将两端封死。


    一个全新的,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电解液容器”就做好了。


    “这个东西,平时足够坚固,可以保证电解液不泄露。”


    “但是,当炮弹出膛,巨大的过载压力,会瞬间将它从内部‘压溃’!它的结构会瞬间解体,释放出电解液!”


    “它的强度,比玻璃管更容易控制!我们只需要调整笼布的层数和虫胶的浓度就行了!”


    “嘶——”


    实验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周平看着林川手里的那个小玩意儿,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一次被刷新了。


    用笼布和树脂,来代替特种玻璃管?


    这种天马行空,却又偏偏合情合理的“土法创新”,简直让他这个留德专家,感到无地自容。


    什么叫因地制宜?


    什么叫就地取材?


    这就是!


    “快!快测试!”周平激动地喊道。


    一个全新的储备式电池,很快被组装了出来。


    它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离心机上,用来模拟炮弹出膛时的巨大过载。


    当离心机启动,转速瞬间达到最大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连接在电池上的那个小灯泡。


    一秒。


    两秒。


    三秒。


    就在众人以为又失败了的时候。


    “啪!”


    那个小小的灯泡,猛地亮了起来!


    发出了一道虽然微弱,但却无比璀璨的光芒!


    “亮了!亮了!成功了!”


    小李第一个尖叫起来,他激动地跳了起来,一把抱住身边的同伴,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成功了!


    他们真的把这个闻所未闻的,能在炮弹里用的电池,给造出来了!


    压抑了许久的实验室,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


    林川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墙上,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这两个最大的技术瓶颈被攻克,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组装和生产了。


    就在这时,旅长陈更,在李云龙的陪同下,走进了实验室。


    他看着眼前这群如同打了胜仗一般欢呼的技术人员,又看了看林川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疲惫。


    “怎么样,林老弟?”陈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幸不辱命。”林川笑了笑,“最难啃的骨头,已经啃下来了。现在,可以量产了。”


    “好!好!好!”陈更连说了三个好字,他走上前,用力地拍了拍林川的肩膀。


    “我代表三八六旅,代表整个根据地,谢谢你们!”


    他的目光,扫过在扬的每一个技术员。


    “你们,都是我们根据地最大的功臣!”


    “旅长,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林川摇了摇头,“我需要人手,大量的人手!所有会做针线活的妇女,所有手巧的战士,都调过来!我要在明天天亮之前,组装出至少五百枚‘长眼睛’的炮弹!”


    “没问题!”陈更一口答应,“我马上去安排!全旅上下,除了必要的战斗人员,其他人,都归你调遣!”


    “李团长!”林川又看向李云龙。


    “到!”李云龙挺直了腰杆。


    “炮兵阵地,都安排好了吗?”


    “放心吧!”李云龙拍着胸脯保证,“三十六门‘望天猴’,已经全部部署到位!我把整个兵工厂周围的山头,都给你布成了一个铁桶阵!只要鬼子的飞机敢来,保管它有来无回!”


    “好!”林川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那就让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


    “决战的时刻,很快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