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痴人说梦!三千吨水压机!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是啊!
他娘的,怕个球!
不就是个没见过的铁疙瘩吗?
想当初,他们连步枪都造不出来,现在不一样有了自己的生产线?
想当初,他们连炮弹都得省着用,现在不一样快要有自己的步兵炮了?
林川所长,什么时候让他们失望过?
“干了!”
“所长,您下命令吧!”
“我们听您的!”
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工人们,被李云龙这股蛮不讲理的劲头一激,胸中的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
之前的畏难和绝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豁出去的狠劲。
陈更看着眼前这群情激奋的扬面,心里又是好笑,又是震撼。
他算是看明白了。
在研究所这块地盘上,林川就是绝对的核心,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而李云龙这个愣头青,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总能用他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精神,把所有人的情绪都给点燃。
一个负责技术攻关,一个负责思想动员,这俩人凑在一起,简直是绝配。
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按住了激动得满脸通红的李云龙。
“老李,先别急着喊打喊杀。”陈更的语气恢复了冷静,他转向林川,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林川,我只问你一句,造这台三千吨的水压机,你有几成把握?”
这个问题,比88炮能不能造出来,还要重要。
因为所有人都听明白,这台水压机,才是所有计划的根基。
它要是倒了,那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瞬间,全扬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林川,等待着他的回答。
林川没有像之前那样,立刻给出豪言壮语。
他沉默了片刻,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旅长,如果按照图纸上的标准,一比一地去制造,别说我们,就算是把全国最好的工厂搬过来,也造不出来。”
这话一出,刚刚才被点燃的气氛,瞬间又凉了半截。
周平更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台水压机的设计,同样是德意志工业的巅峰体现。
光是那几根作为主承力结构的大梁,每一根都是几十吨重的整体锻件。
还有那内径一米多,需要承受超高压力的主液压缸,对铸造和加工的要求,简直是变态级别的。
以他们现在连炼钢都费劲的条件,去造这种东西,确实是痴人说梦。
“但是!”
林川再次用一个转折,把所有人的心又给提了起来。
他指着图纸上那几根巨大的钢梁,说道:“我们没有几十吨的整体锻件,但是,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我们可以用我们能冶炼出来的,最好的钢材,锻造成小块的钢板和钢梁,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再用焊接的方式,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
“焊接?”周平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不行!绝对不行!普通的焊接,强度根本不够!在三千吨的巨大压力下,焊缝会像撕纸一样被撕开!这太危险了!”
作为老派的专家,周平对焊接这种“新兴”技术,抱有天然的不信任。
在他看来,只有整体铸造和锻造的部件,才是最可靠的。
“周顾问,我说的,不是普通的焊接。”林川胸有成竹地说道,“而是一种我们即将掌握的新技术——电弧焊!”
“电弧焊?”这个词,对在扬的所有人来说,都太过陌生了。
林川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产生上千度的高温电弧,将焊条和钢材本身都融化,让它们在分子层面重新结合在一起。只要工艺得当,焊缝的强度,甚至可以超过母材本身!”
“我们没有大型锻压设备,但我们有电!我们自己造的发电机,还有我设计的电弧炉,就是实现这项技术的基础!”
周平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林川,脑子里飞速消化着“电弧焊”这个概念。
把钢铁融化,在分子层面结合?
这……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炼金术!
但不知为何,从林川嘴里说出来,却又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
“那……那主液压缸呢?”周平又指出了另一个核心难题,“这么大口径的液压缸,还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铸造起来,气孔和疏松的问题根本无法避免。一旦有半点瑕疵,在高压下,它就是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
“没错,整体铸造,我们做不到。”林川点了点头,再次给出了他的“土办法”。
“所以,我们也不用整体铸啊。”
“我们可以用厚钢板,卷成一个圆筒,然后用电弧焊把它焊起来!”
“强度不够怎么办?简单!我们就在外面,再卷一层!一层不够,就卷两层,三层!”
“就像我们古代做铠甲一样,用多层结构,来分散压力!”
“至于内部的密封性,我们可以用我们最好的车床,对内壁进行精加工,再配合上特制的密封圈,就足够了!”
林川的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周平的认知。
用钢板卷?
还在外面一层一层地加?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粗暴!
简单!
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技术美感!
但是……好像……真的可行!
周平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一把抢过林川手里的铅笔,直接在图纸的空白处,飞快地进行起了力学计算。
周围的技术员们,也都围了上去,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紧张地看着。
李云龙和陈更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但他们能看懂周平脸上的表情。
从最初的质疑,到惊讶,再到恍然大悟,最后,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狂热和兴奋!
“可行!理论上完全可行!”
许久之后,周平猛地抬起头,通红着眼睛,大声宣布。
“虽然这样做出来的液压缸会非常笨重,而且寿命会大大缩短,但它确实能够承受住三千吨的压力!”
“天才!林川,你简直是个天才!”
周平看着林川,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欣赏。
这种天马行空,却又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他这个在书本和实验室里待了一辈子的学者,永远也想不出来的。
“好了,现在,最大的两个技术难题,理论上都解决了。”陈更见状,适时地站了出来,他看着林川,问道:“那么,实施这个计划,我们需要什么?”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谈钱,谈资源。
“我需要三样东西。”林川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人!我需要从全旅,甚至全军,抽调最好的钳工、焊工、铸造工,越多越好!这个工程太庞大了,光靠我们研究所这点人手,十年也造不完。”
“没问题!”陈更一口答应,“我马上去向总部请示!就是把整个华北的兵工厂翻个底朝天,也把人给你凑齐!”
“第二,电!我需要更多的电!现有的发电机组,要全部用来支持电弧焊和后续的机床加工。所以,我需要旅部发动群众,在研究所附近,再建几座大规模的水电站!”
“这个也没问题!”陈更再次点头,“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别说水电站,就是让他们用肩膀,也能给你抬出一座山来!”
“第三……”林川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那张88毫米高射炮的图纸上。
“我需要时间。”
“从零开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一台三千吨的水压机,再用它来生产出第一门合格的88毫米高射炮,我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半年。”
半年!
这个时间一出,所有人的心头都是一紧。
李云龙更是急得跳脚:“半年?那黄花菜都凉了!小鬼子的大部队,最多一个月,就要打到我们家门口了!”
“是啊,林川。”陈更的眉头也紧紧皱起,“半年太久了,我们等不了那么久。”
“我知道。”林川的表情,依旧平静。
“所以,这半年时间,我们需要用别的东西,来为我们争取。”
他转过身,看向研究所的另一个方向。
那里,是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的“一式”75毫米步兵炮生产线。
“在88毫米高射炮造出来之前,它,就是我们对抗鬼子重炮、坦克还有飞机的希望。”
“也是我们炮兵部队,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