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前往大唐第一书院!

作品:《李承乾拥兵百万,父皇请称太上皇

    第二天清晨。


    李承乾行来,前往书院,去见夫子。


    好的,请看为您生成的新章节内容: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书院问道,夫子一言长安城,南。


    与皇城的庄严肃杀,东西市的喧嚣繁华截然不同,这里坐落着一座古朴而幽静的院落。


    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琉璃金瓦,只有青砖黛瓦与爬满墙壁的常青藤,诉说着岁月的沉静。


    这便是大唐书院。


    天下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今日,这份沉静被一阵整齐而肃穆的脚步声轻轻打破。


    李承乾身着一袭寻常的玄色常服,并未乘坐龙辇,只是在李君羡和少数几名不良人的护卫下,步行而至。


    然而,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如今更是融合了无上人道愿力的帝王气魄,却比任何仪仗都更加令人敬畏。


    书院门前,负责洒扫的老儒,见到来人,手中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随即慌忙跪倒,嘴唇哆嗦着,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承乾并未理会,他径直走入书院。


    书院之内,琅琅书声,戛然而止。


    正在七座讲堂之内,聆听七位大先生讲学的数百名国子监学子,以及那七位名满天下,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大儒,此刻都纷纷涌出讲堂,面带骇然与狂热,朝着李承乾的身影,俯身下拜。


    “吾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声音,在书院上空回荡,惊起了林间无数飞鸟。


    这些天之骄子,这些大儒名士,他们或许曾对李世民的某些政令腹诽过,或许曾对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不屑一顾。


    但面对眼前这位,以雷霆手段终结乱局,以无上伟力镇压蜀山,更是在玄武门前与仙人论道的年轻帝王,他们心中只剩下最纯粹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与崇拜。


    这是对力量的臣服,更是对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强者的拥戴。


    “平身。”


    李承乾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他没有在这些人身上过多停留,目光越过人群,望向了书院最深处,那座看似最不起眼,却也最古老的阁楼。


    那里,是夫子的居所。


    他挥了挥手,李君羡等人立刻会意,留在原地,将所有人都拦了下来。


    李承乾独自一人,顺着青石小径,朝着那座阁楼走去。


    阁楼前,有一方小小的池塘,几尾红鲤正在其中悠然游弋。


    一位身穿陈旧儒衫,头发花白,身形甚至有些微胖的老者,正拿着一把鱼食,慢悠悠地撒着。


    他的动作很随意,就像一个寻常的邻家翁。


    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因为那震彻书院的山呼万岁而有丝毫的动容。


    这世间的一切,于他而言,都不过是池水中泛起的一圈涟漪,转瞬即逝。


    李承乾在他身后三步之外,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站着,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老者撒完了最后一撮鱼食,拍了拍手上那几乎不存在的灰尘,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他看着李承乾,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中,却蕴藏着一片洞悉万物的星空。


    他没有行礼,只是很随意地开口,声音平和,在拉家常。


    “昨天你父皇来过。”


    李承乾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只听夫子继续说道:“他在这里,坐了一个下午,一句话也没说,天黑就走了。你不去拜见拜见你父皇吗?”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儿臣,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也是。”


    夫子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看着池水中抢食的鲤鱼,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他已经败了。”


    不是“你赢了”,而是“他败了”。


    仅仅一字之差,意味却天差地别。


    从夫子口中说出的这个“败”字,不是指权力的旁落,不是指玄武门前的狼狈。


    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从精神到意志,从“道”到“心”的,彻底的溃败。


    这是一个盖棺定论。


    一个由这位人世间最接近“道”的至圣,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所做出的,最终的宣判。


    李承乾的心,猛地一沉。


    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胜利,都变得有些索然无味。


    “夫子,”


    李承乾躬身一礼,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礼节,无关君臣,“学生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说吧。”


    夫子依旧看着池塘,“你现在是皇帝了,能让你都感到困惑的事情,想必不是小事。”


    “学生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迷茫。


    他将渝州城景天、魔剑与重楼之事,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


    “学生一直以为,此方天地,便是我华夏历史之延续。虽有蜀山这等修行门派,却也以为只是武道之极致。可如今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神将飞蓬,魔尊重楼……这些只存在于传说画本中的人物,真实地出现在了人间。”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夫子。


    “这让学生感到不安。一个未知的世界,意味着无数未知的敌人和无法掌控的变数。学生想请夫子解惑,这方天地的‘规则’,究竟为何?”


    听完他的叙述,夫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欣慰,又带着几分理所当然。


    “你终于看到这一层了。”


    他转过身,第一次,真正地,正视着李承闻。


    “世界,本就不是单一的。你所知的历史是它,你所不知的神话,也是它。”


    “所谓规则,不过是力量的体现。当神魔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他们的传说,便会化为真实,铭刻在天地之间,成为规则的一部分。而当人道的力量足够强盛时,便能改写规则,让神魔退避,让‘历史’,成为世人眼中的‘真实’。”


    夫子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李承乾的脑海中炸响!


    他瞬间明白了!


    不是这个世界融合了神话,而是神话与历史,本就是这个世界一体两面的不同时期!


    人道强,则神魔隐。


    人道衰,则神魔现!


    “清微所言的‘天外之魔’,万年前的封印……便是上一次人道衰落的节点?”


    李承乾追问道。


    “可以这么说。”


    夫子点了点头,“那一战,人道惨胜,封印了天妖皇,却也耗尽了元气,使得天地间的‘道’开始隐匿,世界便成了你所熟知的,那个‘历史’的模样。”


    “而现在,”


    夫子的目光变得深邃,“封印松动,大劫将至。这方天地的规则,又将迎来一次剧烈的动荡。无数沉睡的古老存在,都会被这股气息所吸引,从历史的长河中,苏醒过来。”


    “景天,只是一个开始。”


    李承乾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他原以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是那个被封印的天妖皇。


    现在看来,天妖皇,或许只是拉开这场大幕的,一个引子。


    真正要面对的,是无数从神话时代归来的,恐怖的存在!


    “那学生,该当如何?”


    李承乾的声音,无比凝重。


    他今日来,本是想寻求一个确切的答案,一个克敌制胜的方法。


    可得到的,却是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真相。


    夫子看着他,忽然笑了,那笑容,如春风化雨。


    “你问我,该当如何?”


    他伸手指了指李承乾的心口。


    “你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吗?”


    “你的道,是战天之道,是绝对的掌控。你以人道愿力,铸就无上皇权,要让这天地,都臣服在你的脚下。”


    夫子缓缓说道:“既然你选择了这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霸道之路,又何必为路上的风景,而心生迷茫?”


    “神也好,魔也罢。”


    “于你而言,不过是……需要被你掌控的,另一种‘众生’罢了。”


    “去看看你父皇吧,他在武德殿等你。”


    夫子转过身,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池塘中的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