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欲在永乐元年东征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朱棣亲自去了趟奉先殿,拜祭列祖列宗,然后把那祖训录给烧了,正式宣告作废。


    办完之后就去把裴进步和赵财猫叫来了。


    乾清宫的鎏金铜炉里燃着安神的檀香,烟气在梁柱间缓缓缭绕,却驱不散殿内凝重的气氛。


    裴进步和赵财猫刚在紫檀木椅上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见朱棣开门见山的问话,两人心里同时咯噔一下。


    “沿海招兵、练兵、造船的事,你们都清楚吧?”朱棣手指轻叩御案,案上摊着一幅沿海布防图,密密麻麻的红圈标注着船厂和军营的位置,“朕想在永乐元年就出兵东征,拿下东瀛,你们觉得这事可行吗?”


    最后几个字像小石子投入静水,在两人心头激起千层浪。


    东征东瀛?朱棣刚登基就想动兵,这步子迈得也太大了!


    裴进步下意识挺直腰杆,眼角的余光瞥见赵财猫偷偷咽了口唾沫,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计划惊得不轻。


    裴进步定了定神,率先开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服上的补子,“陛下,造船的事情,倒还好办,江南造船厂有现成的船坞,只要征调足够的民夫,日夜两班轮换赶工,大半年内造出百艘战船不成问题,只是……”他话锋一转,眉头拧成了疙瘩,“材料是个大麻烦,木料、桐油、铁钉这些东西,取材虽不难,可从深山老林运到沿海船厂,要翻山越岭,还要过江河渡口,运输损耗太大,时间也赶不及啊。”


    赵财猫连忙点头附和,算盘珠子似的眼睛里满是焦虑,“裴大人说得是!陛下,人力倒是能凑齐,可材料运不过来,再多民夫也只能干瞪眼,去年江南水灾冲毁了不少栈道,现在运根大料从湖广到苏州,光在路上就得耗一个月,还得提防山匪劫道,这成本实在太高了!”他说着就开始掰手指头算账,“木料要钱,船工要饷,民夫要口粮,这还没算练兵的军饷,国库虽然还算充盈,可这么折腾下来,怕是要见底啊。”


    朱棣看着两人愁眉苦脸的样子,指尖在地图上的海岛标记处重重一点,“海上不是有不少荒岛吗?那些岛上多的是百年老树,从上面就地取材,再调船运到船厂,不就省了陆路运输的麻烦?”


    赵财猫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笑容,连忙欠身道:“陛下有所不知,那些海岛早就被海匪占了,前些年官府也派兵清剿过,可海匪跟泥鳅似的,官兵一到就四散逃窜,官兵一走又卷土重来,岛上的木料没运出多少,反倒折了不少兵丁。”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手指在御案上猛地一顿,“海匪?那正好,孤现在就传旨,命郑国公常茂领兵,把沿海岛屿的海匪彻底扫灭!荡平之后立刻派军队驻扎,建瞭望塔、设屯粮点,你们再调船队过去,从岛上运木料、采矿石,就近供应船厂。”


    他这话既像决策,又像试探,裴进步和赵财猫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


    常茂属于前太子党,一直被猜忌,朱棣刚登基就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他,明着是委以重任,实则是在试探常家的忠心。


    若是常茂能打赢这仗,既能清除海匪隐患,又能试探自己的价值,朱棣正好顺水推舟把他调到沿海,看看会不会勾结谢成,如果会,正好平了常家!


    可若是他连海匪都对付不了,那正好借机问责,削了常家的兵权,永绝后患,这一手一石二鸟,新帝的心思果然深沉。


    “陛下圣明!”赵财猫立刻躬身领命,“臣这就去协调兵部和户部,给郑国公调拨粮草军械,保证军需供应!”


    赵财猫心里打得明白,这事办好了是大功一件,办砸了也有常茂顶在前头,横竖不亏。


    裴进步也连忙起身,“臣即刻草拟旨意,写明清剿海匪的章程,让郑国公按图索骥,务必一举荡平海岛匪患,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常国公久在京城,对海战不甚熟悉,要不要派几个熟悉海事的老将辅佐?”


    裴进步的意思,名为辅佐,实为监视。


    朱棣听明白了,但朱棣觉得没必要,要是派人监视,恐怕适得其反,被倒打一耙就不好了。


    朱棣摆了摆手:“不必,给他三万精兵,足够应付那些乌合之众了,若是连这点事都办不好,那他这国公之位,也该让贤了。”语气里的冷意让殿内的檀香都仿佛凉了几分。


    裴进步和赵财猫心里同时一凛,这哪里是派差,分明是给常茂下了道生死状。


    两人不敢再多言,齐齐躬身领旨:“臣等遵旨!”


    朱棣看着两人退下的背影,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空。


    东征东瀛是他早就定下的目标,拿下那片海域,既能消除倭寇隐患,又能打通海上商路,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掌控沿海的制海权。


    常茂能不能担此重任?海匪能不能顺利清剿?战船能不能按时造好?无数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穿越到这个时代,他比谁都清楚海洋的重要性。


    朱元璋的片板不得下海早就过时了,大明要想成为真正的盛世王朝,必须走向海洋。


    而东征,就是第一步。


    乾清宫的檀香依旧袅袅,可空气中已经弥漫开风雨欲来的气息。


    一场关乎大明海疆的清剿即将展开,而更远的东征计划,也已在这位新帝的心中悄然铺开了蓝图。


    剿灭东瀛,把那群倭奴亡国灭种!


    此时的宁寿宫,朱元璋听说了朱棣废除了祖训录,还把祖训录给烧了,气得直掐人中。


    咱辛辛苦苦编纂的祖训录,你说废就给废了?


    big胆!


    真是big胆!


    “朱老四啊朱老四!乱废长辈训言,不孝亲父!你就不怕天打雷劈吗?”朱元璋破口大骂。


    那祖训录是咱辛辛苦苦编的啊!


    安权涛尴尬一笑,“陛下那边说了,如果太上皇说他不孝,那就问问太上皇,他给他爹改名这事孝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