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恢复汉唐衣冠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朱棣的话音刚落,奉天殿内又是一阵寂静,连呼吸声都仿佛被殿梁吸走了。
恢复汉唐衣冠?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在群臣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翰林院掌院学士扶了扶歪斜的幞头,这位皓首穷经的老臣研究历代舆服志半辈子,此刻手指都在微微发颤。
洪武元年那场恢复汉唐衣冠的诏令犹在耳畔,满朝文武欢天喜地换上宽袍大袖,可转年就因劳作不便改回了窄袖胡服,当时多少文臣哭着进谏都无济于事。
如今新帝登基便重提此事,是要彻底扭转洪武朝的仓促之举啊。
“陛下,”礼部尚书颤巍巍出列,笏板都快握不住了,“恢复汉唐衣冠固然彰显华夏正统,可……可民间早已习惯胡服剪裁,若骤然更改,恐生骚乱啊。”他话音刚落,就见朱棣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骚乱?”朱棣的声音透过冕旒传来,带着几分笑意,“洪武年间改胡服,说是为了便于农桑劳作,可朕瞧着,士子朝堂议政、百姓田间耕作,本就该有衣裳之别。礼服承古制,便服顺民心,两不耽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翰林院牵头,联合礼部、工部,三个月内制定出新的舆服制度,祭天祀祖穿玄端礼服,朝堂议事着章服官袍,日常劳作听民自便,官服须复原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汉唐样式,绣纹按品级定尊卑,既显我大明威仪,又让后世知道何为华夏衣冠。”
这话一出,满朝文官瞬间沸腾。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当场红了眼眶,有人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
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所求不就是恢复周礼汉制、重现盛世衣冠吗?
新帝登基首日便提此事,这份胸襟与远见,让多少读书人觉得此生得遇明主。
朱棣看着群臣激动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暖意。
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他比谁都清楚衣冠服饰对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洪武大帝驱除鞑虏却未能彻底革除胡风,如今他要做的,就是补上这关键的一笔。
“陛下圣明!”礼部尚书抢先出列,刚才被打断的话此刻化作滚烫的赞同,“汉唐衣冠本是华夏正统,洪武二年沿用胡制实乃权宜之计,如今国祚稳固,正该复我衣冠、正我纲常!臣请立刻牵头修订服饰典章,确保官民服饰皆合古制!”
朱棣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不仅是官员服饰,民间婚嫁、祭祀礼服也需统一规范,让匠户按舆服志复原汉家衣冠,布告天下后,半年内完成更换。”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臣这就召集江南织造,赶制服饰图样,确保半年内供天下取用。”
朱棣抬手示意他平身,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点着,“众爱卿,治国如烹小鲜,既要有火候,也要有调料,严苛过了会焦,宽松过了会烂,朕今日说的这些,不过是想让朝廷和百姓都活得舒坦些。”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几分:“但朕也把话说在前头,朕给你们恩惠,是盼你们尽心办差,给你们假期,是盼你们养精蓄锐,给你们现银俸禄,是盼你们干干净净做人,若有人拿着朕的恩惠当纵容,拿着俸禄却尸位素餐,甚至贪赃枉法……”
话语间的杀气让殿内温度骤降,刚才还红着眼眶的老臣瞬间收了情绪,连呼吸都放轻了。
“朕的刀,可不比父皇的钝。”朱棣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
朱棣给了甜头,也亮了刀子,恩威并施,刚柔相济,这哪里还看得出先前那玩世不恭的模样,这分明是深谙治国之道的雄主!
朱棣看着阶下群情激昂的百官,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公司加班的日子。
那时候他总说老板画饼要配奶茶,谈理想得给加班费,如今成了皇帝,这套逻辑照样适用。
治国安邦说到底就是管好人、分好利、立好规矩,让干活的人有奔头,让混日子的人没活路。
“臣等不敢。”众人吓得一激灵。
“行了,今天先说这么多吧,退朝。”朱棣打着哈欠,昨晚都没睡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的朝拜声中,百官躬身退下,走出奉天殿时,不少人还在低声议论着今日的新政。
“巳时上朝、带薪休假,陛下这是把咱们当人看啊!”年轻编修激动地跟同僚感慨,手里的笏板都差点握不住。
旁边的老御史捋着胡须叹气:“是啊,可账目备案那条,怕是要让不少人睡不着觉了。”
阳光穿过奉天殿的窗棂,在金砖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穿越到这个时代多年,他终于走到了权力的巅峰,而今天这些新政,不过是个开始。
朱棣知道,改变祖制会有阻力,整顿吏治会遇反扑,但他更清楚,打工人的痛点在哪里,百姓的期盼是什么。
前世作为社畜的经历,此刻都化作了治理天下的思路。
既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既要官员卖命,就得给他们尊严和保障。
朱棣走出奉天殿后殿,听见不远处传来官员们讨论新政的声音,夹杂着抑制不住的笑声。
他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心里默默念叨,朝九晚五只是开始,带薪年假、五险一金,哦不,是大明版的福利制度,还得慢慢安排上。
毕竟,打工人的快乐,古今中外都一样啊,而一个让打工人有奔头、让老百姓有盼头的王朝,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这奉天殿上的新政惊雷,炸响的不仅是早朝时间的改变,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来人,把那本祖训录取来,朕亲自去太庙焚了,告诉天下人,大明的规矩,从今天起,由朕来定。”
“遵旨。”太监应声退下,殿外传来禁军换岗的甲胄碰撞声。
朱棣走到殿门口,望着宫墙外渐渐喧闹的京城,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
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而这朝九晚五的新政,不过是大明盛世的第一缕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