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禅让诏书,朕写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一碗热气腾腾、飘着浓郁辛辣香气的鸭血汤,几个烤得焦黄酥脆的炊饼,被安权涛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朱元璋床榻边的矮几上。
这寻常百姓家的吃食,此刻出现在帝王寝宫,显得格外突兀。
朱元璋浑浊的目光落在碗里那暗红的鸭血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咳出的血沫。他挣扎着坐起身,安权涛连忙上前搀扶。
朱元璋用颤抖的手掰着炊饼,鸭血汤的辣气呛得他连连咳嗽,却也让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安权涛,你说……咱如果晚上要是喝了那逆子的孝心,史书会怎么写咱?会不会说咱贪生怕死,连儿子的毒酒都不敢喝?说咱朱元璋,英雄一世,最后却做了个缩头乌龟?”
安权涛心中一凛,知道这是朱元璋最后的尊严在挣扎。
安权涛扑通跪下,老泪纵横,“陛下!您错了!史书只会记载,洪武大帝,忍辱负重,为保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为亲眼看着大明走向强盛,甘愿承受不孝子之胁迫,禅让帝位!
此乃大智慧,大担当!
可是如果陛下若就此龙御归天,太子……新帝根基不稳,朝野动荡,那些被陛下压制的骄兵悍将、心怀叵测的藩王,还有北元余孽,岂不闻风而动?
届时,大明江山,危矣!
陛下忍一时之辱,换来的,是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稳固啊!陛下,您不是在为自己活,您是在为大明活啊!”
安权涛这不是在救朱元璋,这是在救自己啊。
朱元璋如果驾崩,自己这个贴身太监必然要殉葬啊。
“为大明活……”朱元璋喃喃重复着,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拿起一个炊饼,狠狠地咬了一口,用力咀嚼着。
粗糙的麦香混着泪水咸涩的味道,刺激着他的味蕾,也刺激着他尘封的记忆。
当年在皇觉寺,一个冷硬的炊饼,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陛下!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啊!”安权涛继续劝道。
朱元璋没有回答,而是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滚烫的鸭血汤,那熟悉的、带着浓浓烟火气的辛辣味道冲入鼻腔。
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濠州街头,那个为了活下去什么都敢吃的朱重八。
活着!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才能谋划!
史书?身后名?去他娘的!
咱朱元璋,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咱能忍郭子兴的猜忌,能忍陈友谅的咄咄逼人,能装孙子等机会。
今天,为了这大明江山,为了亲眼看着它如何走下去,咱再忍一次这逆子的羞辱,又如何?
什么太上皇的尊荣?不过是华丽的牢笼罢了!
但只要活着,只要还在紫禁城里,哪怕是被圈禁,咱朱元璋就不是死人!
咱的眼睛还在看,咱的耳朵还在听!
咱倒要看看,朱棣这个逆子,能把他开创的大明,带到何方!
咱更要看看,这逆子会不会步自己的后尘,被自己的儿子逼宫!
咱不仅得活着,还得活得久久的!
一念至此,朱元璋长长吐出一口带着血腥味的浊气,猛地睁开眼,那浑浊的老眼中,竟重新燃起一丝属于开国帝王的、近乎疯狂的执念光芒。
“安权涛!”
“老奴在!”安权涛赶忙应声。
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去,取绢笔来!朕,要写禅让诏书!
朕要亲眼看着他登基!朕要活着,做他的太上皇!
朕要看着他,把这大明江山,坐稳了!”
“是!陛下!”安权涛激动得声音发颤,重重叩首,立刻起身向外奔去。
他知道,朱元璋终于选择了生路,虽然这条生路布满荆棘和屈辱。
但,朱元璋能活,那自己就也能活啊。
安权涛马上让人取来黄绢和文房四宝,给朱元璋送来了。
东西取来之后,朱元璋也喝完了鸭血汤,吃完了炊饼,心气儿似乎回来了不少,整个人精神都好了些许。
咱这一生,从不怕死,就怕死得不值!
朱老四,你想做皇帝,咱给你!但你要记住,咱朱元璋能从蝼蚁变成真龙,就能从太上皇……再爬回来!
朱元璋走到御案前,拿起了御笔。
咬着牙写了一张禅让诏书,手忍不住的颤抖。
但,最终还是洋洋洒洒写完了。
写完之后,看着那一篇禅让诏书,朱元璋冷笑一声,像是自嘲。
朱元璋拿起了一旁的玉玺,冰凉的触感传来,重于千斤。
朱棣进位太子,现在盖的是那枚传国玉玺。
大明原来的玉玺,朱棣没要。
他握着玉玺的手剧烈地颤抖着,浑浊的泪水不受控制的溢出眼眶,滴落在诏书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朱元璋猛地吸了一口气,眼中爆发出最后一丝狠厉,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玉玺狠狠盖下!
欻!
盖下这一印,自己就不再是这万里江山的主宰了,而是一个被亲生儿子逼退位的老人。
朱元璋颓然的松开手,踉踉跄跄的后退两步,剧烈的咳嗽了起来,好像随时要倒下去似的。
“咳咳……咳。”
安权涛赶忙上前搀扶,“陛下!陛下您没事吧。”
朱元璋喘着粗气摆着手,“没事,拿去吧,把这道圣旨拿去吧,送到东宫,给那个逆子。
咱倒要看看,他坐不坐得稳这江山!
咱倒要看看,他来日会不会也有今天!”
“是。”安权涛领命,上前把玉玺放回原位,然后拿起了那道禅让诏书看了起来。
确定是禅让诏书,然后拿着诏书直奔东宫。
此时的东宫,裴进步已经离开了。
朱棣正在思考,毒酒里面要用什么毒。
鹤顶红?感觉不够。
断肠散?死相会不会太难看,显得太明显了?
鸩羽?这毒药会不会喝下去,会不会死得太慢?
要不用雷公藤?感觉差点意思啊。
朱棣还没琢磨好,一个太监突然跑了进来,“太子殿下!陛下给您送来了一道圣旨!”
“圣旨?”朱棣站起身一愣。
太监赶忙道,“回殿下,安公公说陛下听闻今日早朝百官劝进,思虑再三,决意上承天道,下顺臣心,禅让皇帝位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