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劝进朱棣进位九五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长兴侯耿炳文也是站出来,“裴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等在北疆守着冰天雪地,在南疆顶着瘴气毒虫,你在京城数着银子喝着热茶,现在倒说我等是无能之辈?”
武将队列里顿时炸开了锅,江阴侯吴良怒喝,“商部想掌兵权?怎么,身为文臣,参与政务决策还不够,还想染指兵权,你也要当太子?嗯?以后军国大事是不是要取你裴进步进止了啊!啊?”
“就是!当年鄱阳湖大战,你们商部的人在哪?如今太平了,倒想抢功劳夺兵权了?”
“裴进步你给我说清楚,谁是无能者!”
武将们群情激愤,奉天殿内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裴进步呵呵笑道,“诸位大人,别激动嘛。”
“我们激动了吗?”耿炳文说道。
朱棣轻咳一声,“谁激动了啊?都肃静。”
朱棣一开口,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都在等着朱棣接下来的话,朱棣到底会怎么说?
朱棣此时学了帝王术之精要,已经不会再单纯的敲打或偏帮了,屁股决定脑袋。
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要的是平衡!
“裴爱卿,商部管好商税的钱就行了,过了线,那是要栽跟头的!”
朱棣先是直接批评了裴进步。
裴进步偷瞄着龙椅上的朱棣,见太子殿下眉头微蹙,连忙磕了个响头:“殿下息怒!臣方才失言!臣绝无觊觎兵权之意,只是见殿下遇刺,一时心急才口不择言!”
赵财猫见状也连忙出列打圆扬,“殿下,裴大人向来心直口快,今日也是关心则乱,商部能顺遂运转,全靠殿下和军方保驾护航,臣等对武勋诸位大人向来敬佩有加,怎敢有夺权之念?”
虽然平时赵财猫跟裴进步明争暗斗,但那毕竟是内部斗争,现在是外部压力啊,必须要一致对外。
朱棣这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裴爱卿,往后说话过过脑子。商部管好钱粮军械供应,军方护好大明疆土,各司其职方能长治久安。”
“臣禁忌殿下教诲。”裴进步积极认错,也不反驳。
朱棣的目光转向常茂,“郑国公方才说担心寒了将士之心,孤明白你的顾虑,但刺客用的是军中制式兵器,训练手法也带着军伍痕迹,此事若不查清,才真会寒了天下忠良之心。”
常茂心头稍松,连忙躬身,“殿下明鉴!臣并非阻挠调查,只是担心有人借机挑拨离间,动摇军心,臣愿牵头彻查此事,定将幕后真凶绳之以法!”
朱棣似笑非笑,“你牵头?郑国公位列国公,是军中柱石,京营防务离不开你,这样吧,就由信国公去主查,郑国公从旁协助,如何?”
常茂心中一紧,汤和与徐家向来亲近,而且汤和还是从龙之臣,让他主查岂不是把主动权拱手让人?
可自己刚反驳过怀疑军中同袍,此刻根本无法推辞,只能硬着头皮应道,“臣遵旨。”
汤和上前一步:“殿下放心,臣定会秉公查办,但查案期间需调阅京营近三月的兵器出入记录,还要询问几位哨官的轮岗安排,恐会打扰军务……”
朱棣抬手打断,“不必顾虑,凡查案所需,军方必须全力配合,但切记,一切以稳定为要,不可大肆张扬,更不能牵连无辜。”
这话明着是叮嘱汤和,实则是说给常茂听,孤知道你在军中根基深,但若敢耍花样,孤自有准备。
常茂听得心惊肉跳,只能和汤和一样低头应和,“臣等明白。”
解决完这件事情,右丞相徐达从袖中拿出一本奏折站出来了,“殿下,中书省收到了韩国公的一份奏折,还请殿下圣裁。”
朱棣微微点头,“所奏何事?”
“韩国公奏折上言,太子殿下虽是储君,但代行天子权柄,御极九州万方,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如今陛下在乾清宫养病,不能处理政务。
韩国公奏请殿下,称朕建制,早正宸极!以正名位!
同时,效仿古制,尊陛下为太上皇,期以天下养。”
徐达捧着奏折,高声回答道。
这话一出,群臣脸色一变,这份奏折是什么意思?
劝进?
这是在劝朱棣位登九五?
才当一个多月太子,现在就要当皇帝了?真就要学李世民?
裴进步赶忙高喊,“太子殿下,韩国公所言甚是,臣伏祈殿下,早日继位改元!”
“臣等附议!”太子党的官员哗啦啦站出来一群。
一时间,奉天殿内瞬间落针可闻,连殿外的风声都仿佛凝固了,徐达捧着奏折站在殿中,脊背挺得笔直,仿佛捧着千斤重担。
群臣的目光在他和龙椅上的朱棣之间来回逡巡,有人面露惊色,有人眼中藏着期待,更有人低下头不敢妄动。
太子党则是无脑追随浙东老大裴进步的脚步。
其余人则是震惊。
他们可不信这如果没有朱棣的授意,李善长会上这份奏折。
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寒意,“徐相,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徐达躬身应道:“臣知道,臣认为韩国公奏折所言,皆是为大明江山社稷考量,殿下监国以来,新政推行,四海臣服,然储君代政终有桎梏,若能早正宸极,方能名正言顺号令天下,是故,臣也附议!请殿下改元建制,继皇帝位。”
朱棣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陡然拔高,“放肆!韩国公糊涂,你也跟着糊涂吗?父皇尚在乾清宫静养,尔等竟敢妄议尊号、轻言继位?这是想陷孤于不孝不义之地吗?”
劝进啊,得三辞三让才行。
这表面功夫还是得好好做一下的。
毕竟我是真的不想当皇帝,一辞再辞,最后害怕群臣心寒才不敢三辞,这才继皇帝位。
裴进步被吓得一个激灵,却仍硬着头皮出列,“殿下息怒!臣等绝非此意!陛下龙体欠安,国事不可一日无主,殿下继位正是为了替陛下分忧,何来不孝不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