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棣侃侃而谈帝王术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朱元璋都还有点没明白这话。


    怪不得那群读书人看不起咱,原来咱竟然还有这么多不懂的。


    “老四,详细说说。”朱元璋皱着眉头道。


    朱棣却摇摇头,“父皇,你就没发现,自古以来的教育,那都是牢笼式、局限式、听话式教育吗?


    为什么不是创新式教育?因为创新,那就会被打上悖祖悖宗的骂名!就是所谓的与圣人背道而驰!是大逆不道!”


    八股牢笼,一直都存在啊,哪怕是未来,亦是如此。


    读书,不也是如此吗?


    义务教育是扫盲,高中教育是筛选,本科研究生教育是细分领域的人才储备。


    在学校寒窗苦读之后,都是进入到八股牢笼里,每个人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就是没人教你怎么赚钱,怎么升官。


    步入社会,只要你给别人打工,就永远突破不了牢笼志士的八股笼。


    而所谓游戏的产业发展,就是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率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街上几乎没有什么小混混,因为他们都去玩网络游戏了。


    朱标询问道,“既然不缺官员,那你开恩科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微微摇头,看向百官,“哪位爱卿能知道本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开恩科?”


    裴进步马上站出来,“回殿下,臣认为殿下是要安定人心,平定各地起义!起义大多都是有读书人煽动的。


    把读书人困到科考的靠桌上,这样他们就没心思去想着煽动百姓了,而百姓们是没办法独成大器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话说得既对,也不对!这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个道理。


    百姓是具备强大的潜力,毕竟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可是百姓自身不能担负起造反胜利的重任,这就需要读书人了。


    读书人来引导这股力量,殿下开恩科,就是画地为牢,囚禁读书人,没有人引导的百姓,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听到这话,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裴爱卿不愧是国家栋梁,看得透彻啊。”


    “殿下过谦了,这都是殿下圣明,想到了这么个好法子,以最小的代价安定内忧!”裴进步一脸谦虚的道。


    朱棣又看向朱标,“大哥,这下你明白了吗?百姓就是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而掌握风向的人,就是读书人。”


    朱元璋开口道,“不对啊,就算你是这个目的,那开了恩科,你就得取仕,到时候不还是要选拔人才进入官扬吗?”


    “对啊,无非是分散权力嘛,就比如把他们下放到村镇当官,把一个萝卜分成多份,让他们玩去嘛。


    比如说一个村,我让一个考上来的状元,去当村长,然后把他们同批考上的同窗分到他手下当副村长。


    几个副村长都无所谓,把权力分开,比如这个副村长管这个,那个副村长管那个,他们不就有安排的地儿了吗?


    让他们有事儿干,不比让他们一无所有无所顾忌的乱来好?而且他们还必须干好,这就又让他们动脑子了。


    因为干不好,就得被撤职,他下面的副手可盯着他的位置呢,让这群牛马去建设最底层,因为高官子弟不会去底层。


    但底层不能没人管啊,这时候这些牛马不就起到作用了,干好了,干起来了,就被上面的官员注意到了。


    这个时候呢,可能就成了某人的门生,他再懂点事儿,和光同尘,很快他引路人进步,他也就跟着进步了。


    他要不懂得和光同尘呢,那就一辈子按死在那就是了,这个天下什么人都缺,但就是不缺相当官的人!”


    朱棣这番话,下面不少官员都咳嗽了起来,殿下啊,有些话还是不要说得太明白的好。


    不聋不瞎不当家啊。


    当然了,朱棣也知道不能太聪明,这个时候崭露锋芒越盛,朱标的危机感也就越大。


    等朱标入了政治棋局,就让他跟官员去斗法。


    自己则是在后方猥琐发育,然后一击必中。


    桀桀桀桀。


    “那照你这么说,贪污腐败还有了一套自己的大道理?这岂是朝廷之幸?岂是江山社稷之福?亲贤臣远小人,此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你岂能纵容贪腐之风?”朱标问道。


    朱棣反问,“朝廷?什么是朝廷?既然叫朝廷,那朝廷就不是君王一个人的!既如此,那就得容忍出各式各样的官。


    至于江山?什么是江山?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太子皇兄你不懂这个道理,你认为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这岂可乎?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为什么用清流查奸臣的原因,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要治理,这便是为什么要用奸臣杀清流的道理。


    清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看似有道德坚守,实则不也是为了功名排除异己?顽固的抱有旧思想,阻碍国家的进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奸臣虽奸,但大多都是能臣,许多官员连当奸臣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了,清流没有做错,可奸臣也没有做错。


    因为他们都是所谓的贤臣!


    只是君王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咯!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朱棣这一番理论,让许多人都是眼睛一亮。


    我去,这个臭要饭的家里祖坟冒青烟了?他儿子竟然通帝王术啊!


    无师自通?


    天生的政治家?


    摄政王能容得下奸臣,那在他手底下为臣,日子不就立马好过起来了吗?


    哪像朱重八,只知道打打杀杀!


    破坏规则的人,规则也不再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