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八股的牢笼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朱棣又提出来了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开恩科考试。


    洪武年间科考从洪武三年开始的,但是因为取仕效果不理想,洪武六年起一度停罢。


    在洪武十七年才恢复,洪武十八年重新科考。


    朱棣提出要开恩科,下面的人倒是没有多大意见,毕竟这也是一种把自家后辈提拔上来的一种路子嘛。


    众人意见不大,朱元璋则询问朱标。


    “太子,你的意见呢?”


    朱标回答道,“回父皇,儿臣觉得开科取士,广纳贤才,这是对大明有好处的,尽早开恩科,可以避免青黄不接的情况。”


    听到这话,朱元璋略显失望,随即又看向了朱棣,“摄政王,你既然提出这个,那你是什么呢?也是广纳贤才?”


    “那不是,儿臣是为了安定天下读书人,以八股为牢笼,画地为牢,把天下读书人困在书桌上,读书人安定了,百姓也就安定了,天下也就安了,天下安,则内忧解。”


    朱棣的回答让朱元璋眼睛一亮,不曾想朱棣竟然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八股文章台阁书,消磨天下英雄气!


    “说得好!众爱卿,你们觉得呢?”朱元璋脸上露出笑意,看向众人。


    “臣等盛赞摄政王灼见!”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压根没搭理朱标。


    尤其是文官集团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当中最聪明的那一批,他们很清楚科举的目的压根是什么。


    朱元璋嗯了一声,“标儿,你知道你错在哪了吗?”


    朱标拱手道,“还请父皇开示。”


    “老四,你跟你大哥说说吧。”朱元璋说道。


    朱棣应了一声,随即解释,“大哥,科举的目的,既不是选才,也不是化育天下,最主要的是牢笼志士!


    以八股为牢笼,囚天下之志士,让天下的读书人,全部都进到八股牢笼里,钻研章句,白首穷经。


    他们安定了,就不会异想天开,也不会造反,到时候就算有人想造反,那也不过是一些草寇之流,成不了气候。


    如果这群读书人是一无所有的布衣,一无所有,他们就会为所欲为,可是让他们科举当官,那就不一样了。


    穿上了官服,掌握了权力,他们就会患得患失,不想失去权力,从而只能在官扬一步步政治斗争,保住地位。


    而作为君王,就是平衡政治!贪官也好,清流也罢,对于君王来说,他们全部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因为卷入了政治齐聚,很多时候,是忠是奸并不由他们说了算,这主要是看君王怎么用他们了。”


    朱棣这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都沉默了。


    朱元璋则是被最后那几句说沉默了。


    满朝文武,都是忠臣?没有奸臣?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标则是皱着眉头,似乎不是特别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不是为国选才吗?


    朱棣的话同样是让下面不少官员都是一阵沉默,曾经他们何尝不是想要践行横渠四句呢?


    可是,当他们到了这个高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只能在这阴诡的政治桌上叫搅弄风云了。


    所谓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固定文体,有严格的格式要求,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上也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


    其中有控制、束缚、限制的意思,像一个牢笼一样,将读书人的思想紧紧束缚住。


    读书人为了通过科举考试,只能死记硬背儒家经典和八股格式,专注于钻研章句,白 首穷径,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


    “没有奸臣?全是忠臣?老四,你这话过于笃定了吧。”朱标说道。


    朱棣轻笑一声,指着下面的那些人,“自古皆然,他们基本上没有人不贪钱!当然了,也不是说不贪钱就算贪官了。


    他们这些人,包括所谓的清流,都是贪官!每一个都是!


    清流或许是保持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但是他的孩子能在学堂里轻松的获得了各种表扬,他的亲戚各种投资屡屡获利。


    兄弟姐妹也能在各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说,家里的下人出去买个笔洗,可能会都能在二手市扬淘到苏轼用过的!


    更有甚者,一幅字写的字也受到商人的喜爱,一字千金,洛阳纸贵,那也不是没有,不是么?


    可是到头来,他们确实没贪一分钱,不是么?你该怎么说?”


    “这……”


    朱标张了张嘴,一时间无言以对。


    朱棣继续说道,“大哥,你以为什么是贪腐?当了官,有一定权力后小偷小摸收红包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就是贪污腐败?


    这他娘算个屁的贪污腐败啊!


    真正的贪污腐败,那就是如果你不和光同尘,不跟他们一起心照不宣的贪,那么你这辈子也就那样了,自古一任就是十年知县的大有人在!


    这种人就是不敢贪,或者说不愿意贪!再过十年,他也就是个知县!


    当官!就是要和光同尘!你不拿,我不拿,上司怎么拿?


    因为贪污腐败被抓的,在背后不都是一片裙带关系的官员跟着落马?”


    朱棣这话,无疑是揭开了一张潜规则的幕布。


    这让不少人都一阵心虚。


    朱元璋听着这话,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啊。


    有些事情,咱竟然没有老四懂得多。


    难道这是因为老四读的书多?


    朱标听着朱棣的这番话,只感觉自己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


    “那你又怎么说,科举不是为了广纳贤才?”朱标又问。


    朱棣轻哼一声,“都想做塔尖上的人,可是越往上位置越少!本来就都不够分,哪里还需要他们?大哥,你为什么不想一下,为什么学堂里的老师不教你怎么发财,不教你如何升官?嗯?”


    “呃……为什么?”朱标突然发现好像真的是这样的。


    “因为社会世道不需要不需要太多有钱人,国家朝廷也不需要有太多官员,要的是老老实实,辛苦耕耘的牛马!”